中日在電池和汽車行業開展新合作,更多領域有待開發

轉發在《人民中國》公眾號上發表的文章。

“北京秋天”。一年裡北京秋天最為爽快,天氣特別好,水果極為香甜,安倍晉三首相也將在10月訪問北京,選擇了最美好的時機。

中日經濟關係在中美貿易摩擦愈發緊張的時候,出現了較為顯著的改善。中日同為自由貿易原則的維護國,世界交易體制現在發生了一些動搖,但最終依舊會在擴大貿易的道路上走下去,中日兩國堅持的原則也一定會為世界各國所贊同。

電動車在成為中日產業合作的新推動力

日本汽車在美國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銷售情況有目共睹,無需在這裡做太多的說明。日本汽車由於對華出資比歐美企業晚,同時不如韓國企業那麼集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未能拿到中國市場的頭牌,在韓國汽車陣容有些紊亂後,也依舊難以和德系及美系競爭。

電動車時代的到來,讓日系汽車在華銷售略顯落後的局面將發生很大的變化。

中日在电池和汽车行业开展新合作,更多领域有待开发

2018年第15屆北京國際車展上,東風日產汽車合資生產的純電版軒逸上市

2018年8月27日,日產品牌的電動車軒逸開始在廣州花都工廠生產。日產的新工廠也已經做完了計劃,一旦建成其在華生產能力能夠增加三成。日產在中國賣得最好的車便是軒逸,現在這款車有了電動版,價格只有16萬6千元(約270萬日元),比在日本國內銷售的同等車價格要便宜,和中國國產電動車比,也具有足夠的競爭優勢。

豐田本田同樣加快了在華電動車的生產與銷售。豐田在廣州的新廠其年產量為20萬臺,而且能夠生產電動及插電混合動力車。現有的廣州及天津工廠將各增加12萬臺的產量,豐田一家在華的產量就會增加40萬臺以上。本田則除了在2019年正式啟用武漢工廠外,也有強化廣州工廠的計劃。本田在中國賣得最好的SUV車,今後會出電動版。

商社開始向電動車投資。據日本媒體8月30日報道,伊藤忠商事以第三方增資的方式,向電動車企業奇點汽車出資。

細心的讀者可能看到了8月28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與日本CHAdeMo協議會簽署共同開發充電技術相關協議的報道。在2020年前後,中日在電動車的快速充電標準上將實現統一。中日一旦實現了充電標準的統一,世界95%的市場將受中日標準的直接控制,中日標準實際上就是世界標準。

在電動車時代,日企在華投資、標準的制定等方面,將徹底改變目前的不利狀況。“彎道超車”的結果應該讓日本在中國也保有汽車生產及銷售大國的地位。

探索零部件的合作

在靜岡縣,筆者有機會拜會了浜松地域革新推進機構次世代自動車中心總經理望月英二先生。望月是汽車發動機設計的著名專家,在汽車從引擎轉向馬達轉變的時候,他毅然決然地來到這裡任總經理,思考如何用日本現有的技術及生產能力,在推進次世代自動車發展的同時,建立與中國產業的合作關係。

汽車在生產新產品的時候,實驗用零部件的製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電動車時代情況也一樣。生產出好的試作品,才能出合格的試產品。日本企業強往往強在這方面。

望月到中國考察工廠的時候,沒有把目光侷限與汽車產業,能看的工廠他都去看,發現不論是汽車還是電子零部件,中國企業的進步雖然很快,但和日本具有半個世紀以上的試做經驗比,日本依舊在很多領域走在了前面。

“問題在於,日本具有的試做方面的技術,尚不為中國企業所知;中國市場對試做品的需求,還不能順暢地傳達到日本。日本與中國可以合作的地方很多,但又沒有很好地合作起來。”望月感嘆中日在技術交流、信息溝通方面的不順暢。如果能讓這樣的交流變得頻繁,中國包括電動車、無人機等新產業在內的技術升級,無疑能夠實現提速;日本企業也能夠在這一輪新的合作中,找到擴展業務的機會。

電動車異軍突起,給中日企業帶來了新的機會。實現這些機會,需要建設新的組織,導入新的運營方式。

令人注目的產業振興財團

如果說浜松地域革新推進機構準備在次世代自動車方面尋求突破口的話,靜岡縣的另一個公益財團組織“靜岡縣產業振興財團”的做法,非常引人注目。

靜岡縣是鈴木、雅馬哈等著名企業的發祥地,如今也是醫療研發、機械產業、農業方面的大縣。縣內眾多的中小企業不僅支撐著當地大企業,也是日本產業的重要零部件供應商。近些年日本經濟發展趨緩,如何讓縣內的企業打破現有框框實現新的發展,靜岡縣成了產業振興財團,特許廳從國家的角度給與了一定的支持。

該財團事業總監增山達也向筆者詳細介紹了他們特別推薦的二十多個項目,其中有無添加的高濃縮水果汁、當地的日本酒、能夠教孩子英語會話的機器人、可以塗在自行車等用品上的反光材料等等。靜岡縣開始積極地打包向外推薦自己的技術,反過來中國企業完全可以將自己需要的技術通過組建公益財團的方式,去日本尋求合作者。

在中日經濟關係出現迅速轉暖的時候,建設兩國信息交流的新渠道,探討兩國經濟交流的新內容新方式,已經刻不容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