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你總是忍不住刷手機?

为什么你总是忍不住刷手机?

1984—1995年出生的這波人,是“插電”的一代。在這些人中,85%擁有智能手機,80%每天會把手機放在床頭邊上。

然而研究表明,正是因為手機,今天的他們才如此壓力重重。

根據劍橋大學和南加州大學的兩項研究,1984—1995年出生的這代人所遭受的“科技困擾”比其他任何一代人都要嚴重。加州州立大學2014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失聯”成為這一代人產生焦慮情緒的主要誘因。

所以,手機在身邊時,他們深感壓力;手機不在身邊時,他們則焦躁不安。

正如多倫多約克大學通信研究部主任David Ellis所說,“這一代人將在線社交作為一件不可或缺的事情,雖然享受著隨時互聯的便利,但是同時也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困擾。”

對此,想必1984—1995年出生的這代人都深有體會:他們對科技產品懷有一種愛恨交織的複雜情感。每天,我都會聽到他們中有人抱怨被信息轟炸的手機、郵箱,以及時時刻刻都會被幹擾的現實。

然而不久前,在我去冥想靜修的時候(期間手機被限制使用),也時不時地會聽到有人抱怨“失聯”如何讓他們坐立難安。

为什么你总是忍不住刷手机?

其實,我們都明白,“超連接”(Hyperconnectivity)的生活讓人精疲力竭。所以表面上,我們都如此期待與手機保持一種平衡的關係。然而事實卻是,一旦遠離了手機,我們往往如坐針氈。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如此有壓力?我們真正害怕錯過的又是什麼呢?

就我個人而言,對於手機和電腦的盲目依賴,是因為它們讓我逃離了“不舒適區”,儘管這聽起來有些危險。畢竟,有誰能夠習慣性地接受和擁抱那些尷尬、無聊或者寂寞的時刻呢?每到此時,我們總會習慣性地給朋友發個信息,或者刷刷朋友圈,或者收發郵件,再或者吃點零食、抽根菸。

我第一次注意到這一心理模式,還是在去年戒菸的時候。那時,每當我想抽菸,瑜伽老師都會建議我靜下來冥想內心的感受。後來,我又發現,在趕路的過程中或者是等人的時候,我都會因為獨處而心生不適感。而這時,如果又沒有什麼東西來分散注意力的話,那我就會極度渴望抽菸。我相信煙友們都能理解這種感受。

在下定決心戒菸之後的那段日子裡,我的焦慮感爆棚。第一反應不是去做正念禪修,而是要探究一下自己的紛雜情緒。每當想要抽菸時,我就不停地擺弄手機:一遍遍地刷新郵件,以確保自己“掌控大局”;不停地查看社交網站,告訴自己並不孤獨;總是想把照片發到朋友圈,以得到點贊和評論,進而確認自己的幽默和風趣。總之,我用網癮替代了煙癮,而這兩者都可以讓我遠離焦慮。

對於那些我們自身所不喜歡的—— 焦慮、憤怒、恐懼、無法滿足的慾望,以及維護界線、舒緩自身的壓力,我們往往有多種可以逃避的方法,擺弄手機和抽菸只是其中兩種。不過,無論是吃零食、抽菸還是刷郵件,這些都可歸結於同一種迴避心理。而手機,則是最廣為接受的迴避方式。

與社交媒體、新聞、郵件、短信等持續連接,以達到分散注意力的目的,雖然可在短期內讓你獲得一定慰籍,但從長遠來看,則必然會消磨詩人John Berryman所說的“內在力量”。手機將我們的視線從焦慮中移開,但是最終並沒有解決問題。

我們外出就餐時,都是“低頭族”中的一員—— 而這僅僅是為了確保不漏掉任何一件事情—— 但是想過沒有,也許我們本身沒那麼“社交控”,也沒那麼害怕錯過事情。

當然,有時候我們確實是擔心嚴厲的上司會因打不通電話而發飆,或者害怕漏接了來自朋友或家人的重要電話。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陷入了“科技壓力”的悖論:我們希望通過科技產品,尋求更多的自由。而這自由本身,卻又帶來了更多焦慮。我們需要捫心自問,如果只能與自身相處,生命將是怎樣。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和Harris的研究結果,1984-1995年出生的這代人之所以壓力過大,主要是因為金錢和工作。這一代人不像前幾代人那樣,擁有一定的財富積累;在工作方面,也缺乏應對各種職場問題的經驗。因此,這一代人在使用科技產品時,往往會表現出擁有更高技能,同時也“壓力山大”的特點。“這一代人要比其他年代的人都更加熱衷於科技,但是他們也在承受其所帶來的後果。” 數字未來公司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Greg Bovitz這樣解釋道。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並不意味著將其清楚劃分以及採取迴避策略,而是要回歸自身,要體察那些不願獨自面對的時刻。

當你感到孤獨或與朋友鬧矛盾時,不妨寫寫備忘錄或者敲上一封長長的郵件來舒緩情緒。因為無意識地刷新郵件或者抽菸,對於消除孤獨感和憤怒,沒有任何幫助。

如果你在辦公室不開心,那麼首先就要接受這一情緒,並且擁抱它,最終你一定會意識到,它終會過去。

就在我開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正和一個朋友吵架。寫作中途,沒有任何原因,我特別想去整理手機中的照片。但我剋制住了這一逃避的衝動,意識到自己遠沒有預想的焦慮。這是因為,一開始我就放任自己去難過了,反倒自然而然就放下了。

Charlotte Lieberman | 文

Charlotte Lieberman是紐約的一名作家和編輯,她以最優學業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英文專業。

譯言網網友lilychaung| 譯

《哈佛商業評論·週末特寫》

編輯|周強[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訂閱屬於你的“卓越密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