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不到這一點,再好的教育都白費力氣

這兩年有一種很流行的育兒觀念:教育就是要和孩子做朋友,給孩子充分的愛、自由和尊重。

然而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逐漸發現,孩子脾氣越來越大,越來越不服管教,他並沒有如我們所願,變成一個完美的孩子。

給了孩子愛與自由,呵護備至,盡心盡力,最後換來的結果卻是——“你的孩子不太尊重你”。



父母做不到這一點,再好的教育都白費力氣


幾周前出差,在高鐵上遇到一位母子,孩子吵著要玩手機,媽媽不給,孩子就直接用力打媽媽:“臭媽媽,你快給我!聽見沒!”

無奈之下,媽媽只有拿手機給了孩子,等到快下車時,媽媽催孩子把手機收起來,但孩子就像沒聽到一樣,動都不動。

看到這樣的情景,我的內心感到十分遺憾。

孩子不懂尊重父母,父母在孩子面前如此卑微,想必這個孩子將來教育起來也是十分困難的。

和孩子做朋友簡單,做懂得育人父母才是真的難。

放棄做父母的權威,面對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只能是束手無策。


父母做不到這一點,再好的教育都白費力氣



親子之間談權威?乍一聽好像是很負面的事情,它似乎意味著不尊重、強迫......然而事實上,影響家庭教育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正是父母的權威。

法國兒童教育專家馬克·雷諾的研究指出:幼兒教育有兩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其中之一是樹立家長的權威,善於向孩子的“任性”說“不”。

有權威的父母,孩子才能信賴和尊重父母所說,主動聽從父母的教導。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孩子沉迷於玩電腦時,有權威的父母:“該吃飯了!”孩子會立刻停下,跑去吃飯。

而權威缺失的父母,無論喊多少遍,孩子也裝作沒聽到。

父母的權威重點不在於讓孩子畏懼你、怕你,更不是專制,強迫孩子按自己的想法來,而是讓孩子尊重你,尊重你所建立的規矩,你所說的話,在孩子心中有分量。


父母做不到這一點,再好的教育都白費力氣




父母做不到這一點,再好的教育都白費力氣


我身邊有位媽媽,十分信奉“民主”教育,孩子出現什麼問題,她都放低身價,商量著來:

“你把玩具弄得一地都是,撿起來放在盒子好不好?”

“一天不能吃太多零食,今天不吃了,明天再給你好嗎?”

“一直看電視,眼睛會壞掉的,媽媽關掉了哦。”


結果孩子每次回應都是“不”字當頭,媽媽也常被孩子的不服管教而激怒。

回頭仔細看看這位媽媽的提問,你會發現,媽媽每句話都帶著詢問,看似是“尊重”,但實際上每一句,都讓孩子以為自己可以不服從。

然而,有原則的父母不會這樣,他們會給出,簡短、有重點、明確的指令,讓孩子覺得父母堅定,沒有商量的餘地。

溺愛遷就,失去了原則性;其身不正,失去榜樣力量 ;嘮叨過多,失去話語的威懾力;父母就是這樣一步步失去權威的。


父母做不到這一點,再好的教育都白費力氣



一位成功的校長曾這樣問女兒:“你認為什麼是好爸爸。”女兒回答:“90%的溫柔+10%的冷峻”。

這個回答很耐人尋味。

如果說90%溫柔是父母無條件的愛,那這10%的冷峻,則包含了父母的理性、原則和底線。

給孩子愛與自由並沒有錯,這是傳統教育的一次很有意義的轉變,但是”民主”也要講究度,不然很容易矯枉過正。

父母做不到這一點,再好的教育都白費力氣


那麼,如何才能在孩子心裡樹立權威?

最重要的一點,用簡單明確的的語言對孩子提出要求,為孩子確立界線和規矩,讓孩子明確哪些事情他需要做,哪些事情他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在不傷害孩子的前提下,要求簡潔清晰、態度堅決。

要讓孩子知道,父母說“不可以”的時候,是很嚴肅的,如果說了,就意味著會說到做到。

要知道,父母的權威也是有有效期的,等孩子逐漸進入青少年時期,你所說的話怎麼也不及孩子生命的前十年來的有效了。


父母做不到這一點,再好的教育都白費力氣


插畫:在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