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家族秘闻:卷入清朝政治纷争,差点被雍正帝满门抄斩

前两天,“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去世了。金庸先生本名叫查良镛,出身浙江名门海宁查氏,这个家族在明清时期显赫一时,还曾得到康熙帝的褒奖。但是在雍正年间,查家却遭遇一场大祸,金庸的先祖差点被雍正帝满门抄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海宁查家世代以耕读为业,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历代以来科甲鼎盛。在明朝查家出过状元,到了清朝更加兴盛,仅在康熙一朝,就出现“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现象。比如康熙四十五年的进士查嗣庭,很快做到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高官。

金庸家族秘闻:卷入清朝政治纷争,差点被雍正帝满门抄斩

但到了雍正四年,查家出大事了,事情和查嗣庭有着直接关系!原来在这一年,查嗣庭被任命为江西乡试正主考,到南昌主持江西省这一年的乡试。考试结束后,查嗣庭刚回到北京,就被人告发了,说他出的考题乖张。雍正帝得到奏报后,立即下诏将查嗣庭革职拿问,交三法司审理。

与此同时,雍正帝还下了一道密诏,让自己的心腹、时任浙江巡抚的李卫速至嗣庭家,“将所有一应字迹,并其抄录书本,尽行搜出,封固送部。搜查之时,即墙壁窟穴中,亦必详检无遗”。雍正帝还再三叮嘱,“倘致透漏风声,伊家得以预行藏匿,惟于尔等是向。”

金庸家族秘闻:卷入清朝政治纷争,差点被雍正帝满门抄斩

经过一番“调查取证”,雍正帝认为查嗣庭在江西出的试题内容,属于“心怀怨望”,“肆行讥谤”。比如第四题内容为“百室盈止,妇子宁止”,第二题内有为“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在雍正帝看来,“今查嗣庭所出经题,前用正字,后有止字,是在暗讽雍正帝“正字有一止之象”。

还有就是在查嗣庭的日记中,雍正帝也找出了一些罪名,“又有涂抹一处,乃痛诋满洲之文,大逆不道之语”。总而言之,查嗣庭这些罪名大多属于罗织成罪的,属于典型的文字狱。但是查嗣庭案并非是简单的文字狱,它的背后还有着政治方面的因素。

金庸家族秘闻:卷入清朝政治纷争,差点被雍正帝满门抄斩

原来查嗣庭卷入了清朝雍正年间的政治纷争!雍正帝对于这点并没有避讳,他在公布查嗣庭的罪状时,并没有避讳这一点,“查嗣庭向来趋附隆科多,隆科多在朕前曾经荐举,是以朕命其在内廷行走,授为内阁学士”,“ 一钻营贪麟,无所不为”。有学者认为,雍正帝处置查嗣庭,是在“投石问路”。

最后雍正帝对于查嗣庭案的定性是“大逆不道”,本应凌迟处死,但此时查嗣庭已经死在监狱中了,但雍正帝还是没有放过他,将其枭首戮尸,其子侄被流放三千里,家产抄没。不幸中的万幸,雍正帝并没有将查家满门抄斩、诛灭九族。查家一度陷入衰落,随着清朝灭亡,又涌现出了一批著名人物,比如著名诗人穆旦(查良铮)、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查良镛)等。

参考资料:1.《清世宗实录》;2.《查嗣庭文字狱案史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