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新加坡都曾走過的「中國式困境」

在全世界來講,教培業最活躍、最發達的地方當屬於東亞地區,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

這些國家因為深受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有著較為相似的教育體制和應試選拔制度,所以在教培業的發展上也有著驚人的相似。

與中國相比,韓國、日本和新加坡等國家的教育機構經歷了更長時期的治理、更多方向的試錯以及更深層次的挑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們的豐富經驗,對我們國家的培訓機構順利應對“新政”治理有參考和借鑑意義。

韓國

在韓國,類似於我國的各類培訓機構被稱為“學院”。韓國高考錄取率只有50%,家長不惜花費很大的代價確保孩子取得好成績,補習之風非常“兇猛”。從20世紀60年代起,韓國政府就不斷針對教培行業出臺各種改革政策。

韓國的“禁止超綱、提前教學”

韓國頒佈《促進公共教育正常化及限制提前教育特別法令》:禁止提前教育;禁止超綱考試;禁止在招生中超綱考察學生;禁止“學院”、教習所或個人在宣傳廣告中出現誘發提前學習的信息。

韓國的“不得晚於20:30”和收費限制

在韓國,政府要求培訓機構面授班晚上10點之後不能給孩子再進行補習,價格方面也規定了上限,無論是面授還是網絡課程1小時不能超過人民幣68元,同時明文規定面授班或在線補習隨時可以退費。

韓國的“生均面積3平米”

韓國小學、初中的培訓機構每個班基本上以8~12人為主,高中以上才會有更大班制。60平米以下一般只能開設一個科目,60平米以上才可做全科。

他山之石1

教學升級之路


在內容、時間和麵積受限的時候,韓國各類學院把目光集中在了教學質量上,通過教學質量的提升來緩解政策限制,吸引更多學生和家長的支持:

1.改進教學效率,嚴控細節管理、精細化管理、過程管理。

韓國學院是可以隨時退費的,為了提高學員滿意度,避免退費,他們不斷引入多種教學方式和評價體系,研究更多可能合更高效率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鞏固方式。比如:學員從入學測評、上課考勤、課後練習、作業批改、家長反饋都是直接在PC、IPAD上完成,每個教師的工作過程上級領導和家長都能及時瞭解和跟進。

2.創新課堂模式,更新教學設備,提高學習效率。

內容不能超綱,就要在合規的基礎上做出吸引力、做出效率。比如:一些轉戰在線教育的學院,在線課堂也會玩出創新性,不僅有高清互動、明星範等符合青少年的時尚趨勢會貫穿錄播課堂中,他們的在線視頻在十幾年前就可以進行標註、做筆記。

3.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加強配套服務。

受面積和時間所限,韓國很少有1對1服務的模式,但即便是大班課,各類學院都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就連配套的服務也做到了極致。比如,在韓國很多學院都是車接車送學員,上課前用車接到學院門口,下課後送回小區門口。

日、韓、新加坡都曾走過的“中國式困境”


日本


在日本,類似於我國的各類培訓機構被稱為“學習塾”。與我們教培行業從蠻荒生長到規範發展相似,日本的學習塾走過了一段從政府視而不見、放任自流、規範監管到與公立學校教育互補共生的歷程。

日本的“辦學資質審查”

社團法人全國學習塾協會制定《學習塾業認證制度·認證基準》,包括:認證制度的目的、認證制度的範圍、認證基準所涉及的主要方面。要求學習塾舉辦者要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實行舉辦者的資質、財務狀況、教學內容等向消費者公開。

日本的“黑白名單”

社團法人全國學習塾協會既是認證機關也是審查機關,對學習塾實行每2年進行一次認證制度。審查採用檔案資料與實地審查兩種形式,對不達標者亮黃牌並敦促其自行整改。

他山之石2

兼併整合長遠發展


1.學習塾的兼併整合,尋求抱團發展。

政策的監管趨嚴,加之日本少子化趨勢和經濟情況的走軟,學習塾間的競爭異常激烈。很多機構經營困難,於是開始併購、重組,抱團發展。大型補習培訓機構兼併其他中小機構,跨地域的教育學習塾之間進行兼併重組。此後,漸漸形成了抱團發展和綜合發展的格局,發展出了一批龍頭機構,比如現在著名的首都圈“四大塾”——代代木、駿臺、河合塾、東進。

2.放遠看政策的眼界,擴大客戶群體範圍。

眾所周知,日本也曾進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減負”行動,這個期間,伴隨著學齡人口在降低,家庭平均教育支出金額也在下降,但是校外補習行業的規模卻在持續擴大。因為他們適時地把握住了大學入學考試的相關政策和改革,基於此不斷滿足學生和家長的需求,調整自己的業務佈局,擴大學習群體的範圍,主要客戶從高中生群體下沉到了初中生群體,甚至是小學群體。

3.關注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為學生和機構做長遠打算。

辦學環境趨嚴,日本的學習塾開始思考如何為學生和機構的做長遠打算。他們開始注重對青少年的協作能力、交流能力、競爭心等性格品行方面的培養。一部分補習班,尤其是採取小班授課形式的補習班,也在強化自身這方面的競爭力,力爭為家長提供更人性化的教育服務。


日、韓、新加坡都曾走過的“中國式困境”



新加坡


在新加坡,類似於我國的各類培訓機構被稱為“補習中心”。新加坡的教育系統崇尚“少教多學”,即使是要馬上參加“高考”(A Level)的學生,在校上課的時間每天也不過五六個小時。所以,在新加坡,有一種“全民補習”現象。

新加坡的“禁止聘用在職教師”

新加坡教育部的規定,在職教師在校外輔導機構代課、兼職或以各種名義舉辦補習班,一旦被發現或舉報,將終身無法再獲教師職位。

他山之石3

名師打造之路

在沒有成熟的在職教師承擔教學重任的情況下,新加坡的補習中心開始打造自己的教師團隊。不斷優化出的高質量的教師產出更高的教學效果,為補習中心帶來了更多的生源,保證了培訓機構的進一步繁榮。到現在,有的課外輔導名師已經成為超級教師,年入能達到百萬美金,家長甚至願付高價“佔位”。

日、韓、新加坡都曾走過的“中國式困境”

中國教育機構的校長怎麼辦

總體而言,國家政策是鼓勵培訓機構向好的方向發展。政策在推動行業發展的進程中,發揮的是主導作用,與政策逆勢而上的結局不是關停就是消失。所以對培訓機構來講,想要讓自己的機構活的好一點,走的遠一點,那一定是要主動站在政策的保護傘之下,主動、積極得自我規範。

兩隻眼睛尋出路:不僅要與國內保持同步,還要時刻關注國際教育格局的變化。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到高度開放的狀態,我們不僅要與國內的公立校、行業的競爭機構保持同步,還要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為我們自己的創新、精進和快人一步做準備。

有這樣一位學者,他致力於比較教育方向,已經發表眾多有關中外教培業的學術專著。他的研究,對各國政府、機構、學校、家長等主體都有重要的比較和參考作用。其2012年出版的著作《直面影子教育系統:課外輔導與政府抉擇》證明了政府、機構和其他主體可以超越國界的互相借鑑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