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激活「零彩禮」背後的鄉風文明

社會熱點之激活“零彩禮”背後的鄉風文明

社會熱點:激活“零彩禮”背後的鄉風文明

彩禮


【熱點背景】

現在一些農村地區流行“天價彩禮”,不少農民為了娶媳婦而負債累累,甚至重新返貧。很多農村青年哀嘆“娶不起媳婦”“結不起婚”。為此,河南等地政府出臺“指導標準”,規定彩禮總數不準超過6萬元。但社會輿論對政府為紅白喜事劃定價格標準,產生了不小的爭議。反對者認為婚喪嫁娶是老百姓的私事,人情往來,願打願挨,民間風俗,無涉法律,為之劃定標準是“政府的手伸得太長”。而支持者則認為,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政府的責任,政府有權力制定指導標準。

“天價彩禮”已漸成農村發展的毒瘤。一門婚事的彩禮少則十幾萬多則幾十萬,這對於大多農民家庭來說無疑是沉重的負擔,甚至不少已步入小康生活的家庭也因此債臺高築,因婚致貧。農村發展正處於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因殘致貧、因學致貧尚有國家政策兜底扶貧,而“因婚致貧”現象不僅令自家生活陷入拮据,更是給農村整體發展增加了負擔,扯了國家脫貧攻堅工作的後腿,儼然已成為農村發展的一顆毒瘤。

【熱點解析】

表態:合理的彩禮是一種儀式化交流,有利於情感表達,但天價彩禮則將婚姻明碼標價,容易激起攀比心理,敗壞社會風氣。男婚女嫁,如果一方盯著彩禮、一方盯著嫁妝,難免違背良俗、扭曲人心。這種物化了的婚姻,也將埋下重重隱患。

影響:高額的彩禮,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也敗壞著民風民俗。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風文明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原因:一些地方仍然盛行“嫁女養老”觀念。有的農民缺乏穩定經濟來源,對未來沒有確定感,便把嫁女作為脫離貧困的手段。一些地區適婚年齡人口性別比例失衡,也是導致天價彩禮頻現的重要因素。

【熱點對策】

事實證明,單靠一紙禁令,難以改變傳統心理或激活當事人的道德自覺。因此,除了善於激發深蘊於鄉土熟人社會中的道德力量,還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在創新中做好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例如,有的地方為參加“零彩禮”婚禮的新人送去富有含金量的禮包,在就業、創業方面提供支持和幫助,就極具參考意義。

這些現象背後的問題,提醒有關部門在鄉村推出更有針對性、更全面的政策措施,從扶貧、養老、生育等方面多想辦法、加以引導,從而切實解決難題。

家風連著社風,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除舊佈新、移風易俗,讓天價彩禮失去市場,讓健康婚俗蔚然成風,鄉風文明必將照亮更多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