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張自忠殉國處

歲月如逝,如今要去尋訪70多年前的戰場遺址,前往的道路交通和感悟會怎麼樣?在我已尋訪過的戰爭(戰鬥)遺址中,難忘這次去張自忠將軍殉國處的曲折經歷。

5月,春暖花開,我途經歷史文化名城的湖北襄陽,計劃第二天去襄陽南部的宜城市,並預購了次日傍晚去武昌的火車票。

宜城距襄陽50多公里,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張自忠將軍英勇獻身的地方,也是我此行嚮往一去的地方。

張自忠(1890—1940),山東臨清人,國民黨高級將領,他的一生經歷過艱難曲折,被稱為當時中國軍隊中的一位悲情將軍,但他始終堅持愛國立場,在抵抗日本侵華戰爭中,他馳騁沙場,率部奮勇殺敵,在長城喜峰口、臨沂臺兒莊、徐州、武漢和棗宜等諸多會戰和戰役中,屢挫敵鋒,歷任國民黨軍隊師長、軍長、集團軍總司令兼兵團司令等職,上將軍銜。

1940年5月,中國軍隊與日軍在湖北展開棗宜會戰,在敵佯退之際,張自忠將軍親率少量部隊追襲敵寇,不料在宜城被敵反包圍,5月16日,在已陷絕境中,他力戰不退、拼死搏殺,終因寡不敵眾,最後身中數彈,在肉博戰中血灑長山,壯烈犧牲。

張自忠是中國抗日戰爭中以上將軍銜和集團軍總司令身份為國捐軀的唯一一人(其他殉國上將軍銜均為死後追贈),也是二次大戰反法西斯陣營中戰死沙場的最高將領。

作為中國現代史和抗日戰爭史上的重要歷史人物,張自忠是國共兩黨共同尊敬的抗日民族英雄。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蔣中正等題寫輓詞。延安共產黨領導人給予他很高的評價,毛澤東題寫輓詞“盡忠報國”,周恩來輓詞“為國捐軀”,並在悼文中寫到,他的殉國,“影響之大,絕非他人可比”,“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我國軍人之魄”。張自忠的死,成為當時國人心頭難忘的痛。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將安葬於重慶北碚的烈士墓擴建為張自忠烈士陵園,並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追尋張自忠殉國處

(圖為座落於湖北宜城市區內張自忠紀念館院內的張自忠將軍雕像。)

次日上午,我從襄陽乘車,行駛近一個半小時,10點抵達宜城(縣級市)。張自忠紀念館坐落於城區的烈士陵園內,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紀念館大門兩側牆壁上分別用花崗岩鐫刻了當年國共領導人蔣中正、毛澤東題寫的輓詞:“英烈千秋”、“盡忠報國”的大字。館內陳列的歷史圖片、事蹟說明和遺物等,展現了張自忠投筆從戎、長城抗戰、主政津察、馳騁沙場和為國捐軀的生平業績,眾多國共領導人馮玉祥、李宗仁、李濟深、張治中和周恩來、朱德、董必武、彭德懷等題寫的輓詩(詞)和悼文。

離館前我詢問了去長山張自忠“殉國處”的路徑交通,得知地處偏遠,需乘車前往。當走了2公里到汽車客運站,卻被告知這裡無發往長山(南瓜店)的班車,而要去橋頭車站。我只得再坐私人摩的2公里趕到橋頭,橋頭是個老舊的小車站,下午尚有一趟車去新街(南瓜店)方向,20多公里,但新街到長山“殉國處”還有一段半個小時的步行爬山路。令我焦慮的是,即使到了新街,但下午已沒有返回宜城的班車,這意味著當天傍晚再趕回襄陽上火車是不可能的,對此,車站人員勸我放棄去長山。同時一些私人車主圍著我說,要趕時間只有坐摩的去。考慮到安全和抓緊時間,我僱了一輛面的,此時已12:45了,面的行駛後才知是電動車,雖然速度不快但還安全。

車子開到宜城東部的南瓜店已是下午1點半了,遠處的十里長山連綿起伏,見此我有點激動,感到還算順利。但不料車主說,車電池已經不足了,如開上山再返回宜城,電量肯定不行, 中途要拋錨的。此話一說,頓時讓我吃驚,但又怎能埋怨呢? 他的車子一般是跑跑縣城內的短途,他也未料到今天會攬到一筆跑長途的“大”生意。車主也急了,掏出手機, 趕緊向就近有摩托車的朋友求援。等了近半小時,摩托車開來了,上座後車主改駕摩托車在山麓下的田野小道上疾駛,偏偏又找不到上山的路, 找村民問才知道已過了,再折回, 減速並一路觀察, 見田野中有一小道, 道口樹叢中豎有“張上將自忠殉國處紀念碑 張上將同難官兵合墓”的文保標誌牌。

追尋張自忠殉國處

(圖在宜城市20公里外、長山一嶺頂上的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處,1941年5月,張自忠殉國一週年之際所建立的紀念碑。)

沿著這條修通於1983年的水泥小道盤山而上,在山道盡頭的小山嶺頂上,巍然屹立一座石砌的紀念碑,靜靜地立於天地之間,碑書“張上將自忠殉國處 第一週年紀念 中華民國三十年五月十六日敬立”,碑陽陰刻隸書體,字跡遒勁。我虔誠地上前, 面向紀念碑三鞠躬, 以表達對這位抗日民族英雄的崇敬和緬懷。1941年5月,張自忠將軍的老部屬59軍38師官兵和當地民眾,為紀念將軍犧牲一週年,在艱苦困難的條件下,以悲壯和崇敬的心情,用95塊襄陽觀音閣石和糯米調沙灌漿, 壘砌了這座雄偉堅固的紀念豐碑,碑南向,高4米,寬約1米,底部四周設置臺階,體為方柱形,攢尖頂,至今歷經70多年仍完好無損。碑旁花草叢叢,四周松柏森森,盡顯莊重肅穆,它承載著一段中國抗戰的記憶、不屈的抗爭。

站在嶺頂,舉目遠眺,天地廣袤,山巒疊翠,周圍肅靜凝重。我在想象領略,眼前的這片山地、昔日的戰場,在這裡, 曾迸發的吶喊廝殺是何等的慘烈和驚心動魄,身陷絕境, 中國軍人的熱血在槍林彈雨中噴灑,張將軍衛隊無人退縮;在這裡,張自忠, 一位有民族氣節的總司令, 左臂負傷仍立於山頭督戰, 彈雨中胸部又中彈而倒下,彌留之際,張自忠將軍留下最後一句話:“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登上山頭的日軍, 將子彈再次射入張自忠的腹部, 一名日軍士兵端著刺刀向張自忠衝去, 將軍從血泊中猛然挺立, 試圖抓住對方的刀刃, 另一日軍士兵的刺刀兇狠地深深刺入, 身材魁梧的將軍轟然倒下, 永遠地倒下了。

狹路相逢,雖敗猶榮。張自忠在他軍旅生涯的最後一戰中, 穿著醒目的黃呢將軍服, 以集團軍總司令的身份, 出現在肉搏戰的最前線. 正是張將軍敢於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和軍人威嚴,以致日軍師團參謀長聞訊趕來,跪在地上,為張自忠整理破碎的軍衣,命令下屬用擔架將張自忠遺體抬下山,以木牌標誌,上書英勇上將張自忠靈等字,並致敬禮,給予禮遇。當夜,100多名中國官兵發動突襲,不惜代價拼死奪回了張將軍遺骸。

置身這塊戰爭遺址,你會震撼和感動,中國抗戰的悲壯和艱難,勝利來之不易;你會深深理解,每一個為國捐軀的先烈都會被銘記,每一種精忠報國的精神都會被仰望;對歷史,我們心懷敬畏、心懷良知。

得知張自忠殉國,其夫人李敏慧身陷悲傷,在料理並交託家事後,絕食而死。

戰後,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談到張自忠之死時曾說“他竟衝至我軍後面戰死,他之死令我感慨無量。”

此次尋訪,5月正是張自忠將軍殉國的紀念日子,雖然途中有些不順,但實現了自己的一個夙願而感到寬慰。之前,我曾去過山西太行山十字嶺左權將軍殉難處,抗戰中國共兩黨犧牲的兩位最高將領的殉國處,我都拜謁了。

臨下山時,迎面緩緩上來一輛江蘇牌照的轎車,出來幾位50多歲的中年男女,與我互相寒暄了一下,他們來自南京,是特地前來祭拜張自忠將軍。

下山後換乘面的返宜城,途中,車主問我,“你花這麼多辛苦,上山就看了這塊紀念碑,後悔嗎?”我說 :“一點都不後悔,了了心願。如果到了宜城而不到這裡(殉國處),我會感到遺憾的。“ 面的到宜城汽車站後,我趕緊再轉乘班車,回到襄陽快5點了,取上寄存在賓館的行李,及時趕上了6點半開往武昌的列車。一天的宜城之行,處於長途奔波、緊張和疲勞之中,此時徹底釋放,帶來舒心的成就感。

張自忠將軍殉國已76年了。至今以“張自忠”人名命名的馬路,在北京、天津、武漢和上海等眾多城市中仍在,雖然很多年輕人恐怕不太瞭解人名的內涵,但歷史和社會並未忘記。

2009年,張自忠當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2014年9月,在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前夕,國務院公佈了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和著名抗日英烈目錄,宜城“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和”張自忠“,分別名列其中。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