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東華大學9人獲評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紡織工業是我國市場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先鋒探路者與堅定踐行者,歷經四十載風雨洗禮,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湧現出一批紮根行業、為行業發展奉獻畢生力量的突出貢獻人物。

厲害了!東華大學9人獲評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

10月16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評選頒發的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獎項在上海揭曉。東華大學作為中國紡織高校的排頭兵,共有9人獲評該榮譽,趕緊來看看他們是誰?

厲害了!東華大學9人獲評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

( 出席頒獎典禮的東華獲獎教師)

★ 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 ★

東華大學名單

(按姓氏筆畫排序)

序號

姓名

所在單位

01

王華平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02

王善元

紡織學院

03

朱美芳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04

宋心遠

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

05

陳南梁

紡織學院

06

鬱銘芳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07

周翔

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

08

俞建勇

紡織科技創新中心

09

聞力生

機械工程學院

厲害了!東華大學9人獲評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

王華平

東華大學研究員、博導

王華平博士, 東華大學研究員,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堅持纖維材料成形理論、關鍵技術和應用研究30年,主持國家科技支撐、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開發高導溼、超細旦、再生循環聚酯纖維及高效製備關鍵技術,突破高品質差別化及資源再生纖維產業化瓶頸;創建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研究體系,負責《大百科全書》纖維分冊編寫;推動纖維行業技術創新與升級。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省部級科技獎20餘項;發表SCI論文120篇;授權發明專利150項。

王善元

東華大學教授、博導

厲害了!東華大學9人獲評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

王善元教授長期從事紡織材料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是我國知名紡織材料專家學科帶人,先後主持承擔國家、原紡織部、上海市等項目20餘項,其中“長絲多重変形”” 長絲和短纖複合加工” 為國家攻關和創新重大項目獲省部級教學、科研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公開發表論文300多篇, 其中SCI、EI檢索80餘篇。著作5本。在紡織紗線領域,特別是在成紗方法、機理及結構、性能方面成果顯著。代表作《變形紗》、《新型紡織紗線(中英文)》在國內外影響深遠,《新型紡織紗線 》獲國家“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獎。《纖維增強複合材料》著作獲教育部研究生推薦用書。參與國際著名學者 B.Seymour 編著的 《 Man made Fibers:Their Origin and Development 》著作世界各國出版發行。王善元教授指導碩士生50餘名,博士生60餘名,指導博士後9名,其中三篇博士論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曾獲全國優秀教師、上海市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厲害了!東華大學9人獲評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

朱美芳

東華大學研究員、博導

朱美芳研究員現任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功能纖維與低維材料”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之一,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與教育部創新團隊負責人。長期在纖維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開展系統研究,特別是在聚丙烯纖維的功能化和高性能化、新型納米複合材料與特種功能材料及其成纖技術(生物醫用纖維、相變材料)等方向進行了深入研究。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863”計劃等國家、省部級科研任務30餘項。在Adv. Mater. 等期刊發表SCI收錄論文280多篇,出版專著7部(章),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170餘件、PCT專利6件。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等10餘項。曾獲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上海市“四有”好教師(教書育人楷模)、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帶頭人等多項榮譽稱號。

宋心遠

東華大學教授

厲害了!東華大學9人獲評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

宋心遠教授一生熱愛教育事業,先後主講本科生“染整工藝原理”專業課,碩士生的“染色物理化學”和博士生的“顏色科學”及“染整科技進展”等多門專業課,教學效果為人稱道,獲天祥科技教育基金獎。編寫2本教材和5本論著,參編“染整工藝原理”通用教材第三、四冊;參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紡織卷,染色部分)”、“辭海”、“紡織詞典(染色部分)”、“染整工藝詞典(染色部分)”、“染整手冊”、“現代科技大全叢書(紡織化學與染整科學分卷)”六部專輯。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攻關項目、紡織總會專項和企業合作項目等30多個,多項成果達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他承擔的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染色用防泳移劑AM-103”推廣應用獲得了近7000萬的產值;“活性染料中性固色劑NF”等科技服務產品也進行了工業化生產,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相關科研成果多次獲得紡織部科技進步獎和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厲害了!東華大學9人獲評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

陳南梁

東華大學教授、博導

陳南梁教授現任東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主要科研方向為產業用紡織品技術開發與應用,在高性能纖維特種織造技術和產品開發方面具有深入的研究基礎。多項技術攻關產品作為關鍵材料成功應用於“天宮”、 “天舟”系列飛船,“北斗”、“天通”等系列高性能衛星;在生物醫用紡織品領域研製的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項目成果已進入臨床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教育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二等獎5項。

鬱銘芳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東華大學教授、博導

厲害了!東華大學9人獲評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

上世紀50年代,鬱銘芳院士參加籌建我國首家自行建設的合成纖維實驗工廠,紡出了我國自己製造的第一根合成纖維,成為我國化纖領域的奠基人和學科帶頭人之一。1962年,參加領導我國第一條自己設計,自己製造設備,自己建設的年產六百噸錦綸生產裝置的建設,生產出我國第一批軍用降落傘絲,解決了我國軍用降落傘絲依靠前蘇聯提供的問題。1964年起先後主持多種化學纖維的研製,其中主要的有芳香族聚酰胺纖維、聚酰亞胺纖維、碳纖維、滌綸高速紡絲、高強滌綸、紡粘法非織造布等,並獲得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學進步獎。90年投身於92、93年度上海市重大工程項目年產7萬噸聚酯切片的建設工作,該項目對於根本改變上海紡織化纖原料依靠外來供應的局面具有重要的意義。2002年獲第四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厲害了!東華大學9人獲評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

周翔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東華大學教授、博導

周翔院士系我國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專家,在紡織品功能整理、新型紡織化學品、功能高分子材料、染整加工與環境等研究方面取得豐碩研究成果,活躍在國際學術研究前沿。主持完成50多項科研項目,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和“改革開放三十年,推動中國紡織產業升級重大進步獎”。作為我國紡織品超低甲醛整理研究的開拓者,填補我國在該領域研究空白,主持完成“超低甲醛DP整理劑和整理工藝”等多個重大項目;響應國家號召,踐行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1989年創辦了當時高校外商投資企業中第一家由中方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公司。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國內率先提出紡織生態學的概念,90年代後期,將近代技術如紫外激光等物理方法用於纖維材料表面改性研究。2000年以來,重點關注紡織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方向逐漸深入到對化學品的風險評估與替代、紡織工業與氣候的關係--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等。積極為地方政府和企業獻計獻策,提供思路,為我國的科技進步和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俞建勇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東華大學教授、博導

厲害了!東華大學9人獲評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

俞建勇院士長期致力於紡織材料領域的科研與教學,在天然纖維資源開發、化學纖維創制應用、新型結構紗線、紡織複合材料和紡織功能材料等方面開展系列研究工作。突破黃麻纖維精細化與製品加工關鍵技術,推動天然纖維資源的深度開發與利用;攻克竹漿纖維製造及其產品應用關鍵技術,促進生物質纖維的產業化發展;研發新型環錠集聚紡技術及加工系統,提升產品高端化發展水平;研發特種紡織複合結構及其成形關鍵技術,成功應用於新型戰略武器系統發展並起到重要作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合著書籍3部;發表論文40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0多項;指導研究生100餘名。

厲害了!東華大學9人獲評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

聞力生

東華大學教授

原紡織工業部中國服裝集團公司總工程師

聞力生教授長期從事機械設計和服裝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和承擔國家 “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計劃中的服飾文化與高新技術方面的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獲多項國家級和部級科技進步獎。代表著作有《國外服裝機械》、《服裝科技與文化》等。完成國家863項目“服裝CIMS應用示範工程”,被評為“八五”國家科技攻關先進個人;曾作為中國紡織服裝專家團成員兩赴非洲,為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贊比亞等國制訂紡織服裝工業發展規劃;曾被中國商業聯合會授予“全國洗染業功勳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