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囂過後一地雞毛:織造、服裝訂單不足,賣布人旺季集體唱「涼涼」

2018年還剩下不到80天了,冬天來了,對於做紡織的人來說都有“心憂衣賤願天寒”的心態了。但這個冬天對於紡織人來說,註定有點不一樣。往年服裝人盼望的寒冷天氣即使到來,估計後面階段也很難讓紡織工廠有很大起色了。

朋友圈裡更是一片哀鴻遍野,沒有了往年旺季的喧囂,有的只是對市場的感嘆!更有紡織人戲稱:“現在打開朋友圈都感覺淡的疼!"

國慶過後,就接到很多同行工廠老闆的電話微信,老闆們莫名其妙就感覺怎麼一下子工廠都不忙了,都在到處找單子做。按照往年的行情來說,這個時間段不忙有點不應該啊。正常情況下工廠現在應該都還是在趕雙十一的貨。難不成今年雙十一大家都不玩了嗎?

輕工製造,紡織服裝基本都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絕大部分中小微民營企業集中從事的行業,這兩年因為一些城市加強消防管理,拆違,安監,環境整治等措施,很多小工廠老闆被迫外遷或者轉行歇業。對於仍然堅守在這個行業的人來說,本以為淘汰了一些,能活下來的肯定會過得更好點。但目前的行業行情好像真的不容樂觀。

喧囂過後一地雞毛:織造、服裝訂單不足,賣布人旺季集體唱“涼涼”


市場的疑問:服裝企業,你為何還不來買面料?還會不會來買了?

一、上半年已經囤好了!下半年面料貿易商不敢囤了!

上半年的狂歡過後剩下了下半年的“一地雞毛”!部分服裝企業和貿易商在“一布難求”的預期下,在3月份之後開始大範圍的囤積面料,加上中美貿易對外貿關稅上漲的預期,原本在9月後下的外貿企業的訂單也提前到8月份之前了,從終端服裝到貿易商都存在著一定量的面料庫存,當市場原料庫存飽和了之後,可想而知,9、10月的主力服裝、面料貿易商也不敢囤貨了,訂單下達自然就減緩了。

二、秋冬季特別是羽絨服,羽絨、原料暴漲等成本漲了一倍,不敢囤了!

在服裝生產過程中,服裝價格與原料成本、生產損耗、人工成本等直接相關,隨著這兩年市場的好轉,包括面料、輔料等服裝產品的相關產品迎來了暴漲,據服裝企業反映,目前羽絨的成本已經漲了一倍,羽絨服作為秋冬季的主打產品,價格的暴漲和近幾年流行趨勢的改變讓服裝企業對羽絨服秋冬季的銷量擔憂,因此要麼提前備低價庫存要麼就是減少庫存量,因此羽絨服這一塊的訂單損失其實有很大的影響。另外不止是羽絨服,這幾個月以來,化纖原料的暴漲讓企業的成本也是在不斷增加,一方面即使近期價格下跌,也較上半年的價格有很大的上漲空間,同時市場不穩定讓本是接單定價季的企業很為難,在不能正常出貨、價格漲的離譜的情況下,市場節奏被打亂了,貿易商是不敢囤了!

三、部分已經在買買買,但是市面上現貨庫存太多了!

你要說市場沒啟動是不現實的,的確還能看到旺季的一絲跡象,部分服裝企業的訂單還是在陸續下達,但是為什麼不管你看織造工廠的訂單還是原料工廠的產銷都這麼低迷呢,其實在往年來看,淡季囤貨旺季銷售是個常態,但是上半年的火爆讓貿易商的貨囤的太多了,下半年9、10月份正是拋貨的時節,當高庫存遇到大甩賣,可想而知啊!

四、天氣還沒涼,暖冬預期強

前面已經說到了羽絨服原料價格偏高導致服裝企業不敢囤,另一個原因其實所有紡織企業也在盼著天氣降溫。天氣一降溫,秋冬季服裝銷售會進入新一輪的高潮,但反觀今年,十一後也沒有多少變涼的趨勢,紡織人對暖冬的預期特別強烈。

五、服裝加工作坊在消失,上游坯布面料在膨脹

而可怕的是,目前服裝加工市場也正經歷騰籠換鳥,包括國內最大的服裝生產基地之一的喬司鎮和湖州織裡童裝名鎮,都在經歷散亂汙的整治,未來會淘汰大部分的服裝加工作坊,而這些小企業大部分為淘寶等電商平臺供貨,另外這些企業的供貨方主要是一些中低端的常規噴水產品,因此服裝加工作坊的整治造成短期的終端供需失衡。

而另一方面,上游坯布面料正在膨脹,隨著坯布產能的大爆發隨後衝擊江浙市場勢必導致回到了產能過剩時期的惡性競爭。同時在全國織機總量增加、中西部沒有印染廠、化纖廠及後整理等相應配套設施,生產的坯布依舊會迴流至江浙地區銷售,因其成本較低對江浙坯布市場衝擊更大,導致目前市場競爭惡劣,產能過剩的危險信號正在誘發。

六、中美貿易、電商市場的弱化等影響經濟,終端個人消費能力在走弱

目前,美國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新關稅已達到10%,並可能在1月1日升至25%,中國經濟開始感受到壓力。隨著企業準備應對美國關稅的影響,中國的製造業增長勢頭正在減弱。另外往年火爆的雙十一效應也在近年來弱化。前幾年電商狂歡季會帶動面料市場的成交量,但是從去年開始這種效應在逐漸減弱,究其原因,近年來資金大量流入房地產,加上物價走高特別是服裝品牌的價格走高,導致終端個人可支配消費減少,消費能力正在走弱,而從今年的情況來看雙十一的訂單並沒有大批量起來。

對紡織老闆來說,如今在這個旺季遭遇到了寒潮,是大家都想不到的,從8月底到10月,每每盼望著訂單的到來,卻有一次次的落空,看著越堆越高的庫存,這其實比炒股還揪心!然而不光是訂單的問題,同時還要每天、每週都要關注原料價格波動,每每收到漲價函通知都心驚肉跳,心裡不斷地盤算:原料沒了的確是要買了,但這回是真要上漲了?還是試探性的?


喧囂過後一地雞毛:織造、服裝訂單不足,賣布人旺季集體唱“涼涼”


總而言之,房子賣不出去的時候有人幫忙去庫存,但紡織、服裝再多的庫存也別指望政策幫忙給你漲價去賣庫存服裝了。一位服裝老闆說:雖然目前手上的單子還能忙兩個月,但對於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人來說,後面感覺真的嗅到了點不一樣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