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窩後,怎麼判斷鯽魚是否進窩,是否有口,什麼時候補窩

打窩後,怎麼判斷鯽魚是否進窩,是否有口,什麼時候補窩

釣鯽魚打窩還是不打窩呢,有些釣友會說不打,撒把酒米就可以,其實撒酒米就是打窩了,如果戶外野釣,我們的目標魚是鯽魚的話,打窩聚魚的方法是最簡單的,不需要用味型組合的方法去誘魚聚魚,當然想這麼做也無所謂,但是野釣水域中,但凡鯽魚成群的地方,一般普遍小雜魚也比較多,所以一般野釣鯽魚的話,很少用商品餌、粉餌做窩,一般多用穀物餌或者素餌做窩料,因為鯽魚體型小,食口也不像鯉草一樣比較兇猛,所以鯽魚打窩時也不需要大量打重窩厚窩,多撒幾把酒米都有可能窩子厚了,所以釣鯽魚時重點不在於怎麼打窩,而在於打窩後判斷鯽魚群是否進窩、開口、停口、補窩。

打窩後,怎麼判斷鯽魚是否進窩,是否有口,什麼時候補窩

一、試窩

一般在我們打窩時,講究一個試窩,什麼意思呢?就是用少量的餌料,比如鴿子蛋大小的餌料先小規模的試窩,因為是野釣,所以如果有條件咱們可以同時打3~5把手竿,分別按傘狀打出去,這樣利於我們多個窩點同時誘魚,同時量也不大,比較經濟實惠,一般情況下只要有魚群進窩,浮漂就會擺動,同時會有極小的魚泡不間斷但是無規律的浮起,如果沒有魚泡則會有魚花是不是泛起,這些都是試窩後,如果魚群進窩後的表現。

打窩後,怎麼判斷鯽魚是否進窩,是否有口,什麼時候補窩

二、補窩

當魚群進窩後,不要覺得鴿子蛋大小的窩料少,即使30~50條左右的魚群進窩後,鴿子蛋大小的窩料只要顆粒物足夠,也能保持至少20~30分鐘左右的正常搶食,但是因為我們在正釣時會驚動鯽魚群,所以這個時間還是持續一段時間,一般連桿頻率下降,每隔5~8分鐘左右才上魚或者浮漂才有動作我們沒抓住口之後,就說明該補窩了,補窩同樣是鴿子蛋大小一個餌團窩料足夠。如果是酒米則用半個大拇指肚大小的體積就可以了。

打窩後,怎麼判斷鯽魚是否進窩,是否有口,什麼時候補窩

三、停口、慢口

釣鯽魚時,很少遇見過路魚,一般要麼魚口一開,就開始連桿,要麼就乾脆不開口,所以一旦我們連續釣上兩條正口(魚鉤正掛魚唇)我們都可以判斷是魚群進窩了,但是這時候魚群是否開口,或者開口的節奏怎樣,這個則要根據釣上的前幾條魚平均節奏來判斷,有時候魚群密集度高,可能一分鐘上好幾條魚,中間不空竿,這是連桿;但是也有可能魚的密度不高,一兩分鐘才上一條,但是中間抓口穩定,不跑魚,連續上好幾條魚,這也是連桿;所以我們不能單純以上魚的時間判斷是否停口或者慢口,多建議以正釣的頭幾條魚的平均時間判斷,一般釣鯽魚一旦魚群進窩,頭幾條會比較快,接著會慢慢的連續上魚的間隔時間越來越長,一旦超出平均時間,那就是慢口了,一般多建議這個時間補窩,但是一旦超過平均上魚兩倍以上時間還是沒口,那基本可以斷定是停口,補窩後還是這個間隔時間無魚,則建議更換釣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