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女儿清华录取通知书被踢出群 分寸感是当代社交的前提

蒋女士是某二线城市的国企职工,家里就一个女儿,聪明懂事,学习成绩在整个学校名列前茅。

今年高考前,正好赶上蒋女士同学聚会,有的老同学之间十几年没见,亲切的不得了。蒋女士呢,因为这些年心思都扑在辅导孩子身上,跟人聊天也总是不忘夸赞自己女儿的学习,她称赞自己女儿的时候,大家也非常热情地恭维她,甚至班长对她也很热情。

聚会之后,班长就组织大家建了个微信群,方便日后联系,但是平时没什么人说话,只有蒋女士每天都会在群里自言自语,发一些自己的生活照片,更多的是发女儿认真学习的照片,有时候甚至还把女儿的笔记发到群里

高考结束,蒋女士的女儿不负所望,顺利考上了清华大学,蒋女士第一时间就想和老同学们分享自己这份喜悦,把女儿的录取通知书晒到了班级群里,还配了一句话:“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就是大气!”

晒女儿清华录取通知书被踢出群 分寸感是当代社交的前提

本来就对蒋女士一忍再忍的老同学们,这次很默契地谁也没说话,更要命的是,班长的儿子恰好也是今年高考,但没考上好成绩,看到蒋女士的“炫耀”,终于再也忍无可忍。

于是,就当蒋女士她以为大家会说上两句来夸赞女儿时,却发现自己竟然被班长踢出了班级群。当她准备私下找班长评理时,却发现班长已经把她删除好友了……


蒋女士的遭遇,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懂得分寸感——这个在当代社交生活中,无出其右的个人行为准则。

一份高质量的社交离不开恰当分寸的拿捏考虑,这是一种体谅,更是一种修养。没有分寸感的友情不会长久,没有分寸感的社交更难以维持和经营。

说了这么多,社交中的最最重要的分寸感,到底是什么?

【分寸感,是不过度倾诉】

关于过度倾述,最典型的例子大概要算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

祥林嫂本是好姑娘,模样端正,手脚麻利,但自从孩子被狼吃、又被人赶出家门之后,她变得爱和别人倾诉自己惨痛经历,一遍又一遍仿佛永不关机的复读。时日一长,当祥林嫂日复一日讲她的阿毛时,连“最慈悲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有一点泪的痕迹”了。

晒女儿清华录取通知书被踢出群 分寸感是当代社交的前提

倾诉,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我满足,可一旦失去分寸感,只要心中不快就逢人倾诉,那么这时你和你的倾述,就都成了对他人的无端折磨。

记得大学时班里有个同学,不管对方有没有时间,只要自己心情不好逮着谁就是一顿心灵鸡汤式哭诉,时间久了搞得全班同学见到她要么借故离开,要么就是装作没看见……

周国平先生曾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社交中第一种分寸感,是要找到人与人之间最理想的距离,多一分都不行。

晒女儿清华录取通知书被踢出群 分寸感是当代社交的前提

【分寸感,是不故意炫耀】

之前公司里有个同事,南方来的,暂住在北方,与之聊天言必称自己家在杭州哪哪哪,现在房价涨到几万几,最近家里刚入手一套。要么就是想当初在老家月薪三万如何如何,北方的经济还是差太多……仿佛无时无刻不秀一把优越感就不痛快一样。

久而久之,公司里再没人理这位同事,过不多长时间,也就自己辞职滚蛋了。

晒女儿清华录取通知书被踢出群 分寸感是当代社交的前提

生活中什么样的人最惹人喜欢?是那种有内涵思想的智慧之人,而不是成天炫耀自己吃穿之人。

一个人总是喜欢炫耀,恰恰是缘于其内心安全感的极度缺失,唯有借助炫耀来获得内心的满足。

真正有分寸感的人,他的自信来源于所接受的教育,经历的世界和开阔的格局,而不是一件事一个东西甚至一个小小的成绩,也是这样的分寸让他们对不如自己的人,心怀一份同情与尊重。

日本文学大师村上春树也在《没有女人的男人》一书里写到过:“所谓的绅士,从不谈起交纳多少税金,和睡过的女性。”

社交中第二种分寸感,是不在炫耀中影响和朋友的交往,降低自己的人生格局。

晒女儿清华录取通知书被踢出群 分寸感是当代社交的前提

【分寸感,是不打听隐私】

大学毕业刚步入职场那会儿,公司里有个女同事非常喜欢打听别人的八卦。“你父母是做什么的呀?”“你家里给你们准备婚房没?”“你一个月赚多少钱啊?告诉我嘛我又不是外人。”

本来这种人躲着点也就罢了,没想到有次我随口一句“完了,失恋了”恰恰被这位同事听进了耳朵,隔天就传的风风雨雨,身边的好同事也不时用这个梗来笑话自己。

当时真想一个大大的白眼翻死丫的!

晒女儿清华录取通知书被踢出群 分寸感是当代社交的前提

做一个不随意打听别人隐私的人,是一种自重。做一个不要肆意倾倒自己隐私的人,是一种自守。

那些交往并不密切,却冒冒失失问你隐私,令你感到别扭难堪的人,即使不是嫌贫爱富的人,也至少是不知深浅不懂分寸感为何物之人。

无论在职场还是生活中,时刻保持谦恭谨慎的态度是对别人最基本的尊重和礼貌,怕就怕一上来就“哈哈哈”自来熟,在你这里各种打听别人八卦或直接仗着所谓的“关系好”各种利用。

社交中第三种分寸感,是不在沟通中肆意探听别人的隐私,既让别人难堪也显得自己无知。

晒女儿清华录取通知书被踢出群 分寸感是当代社交的前提


传统文化里,中国人做人做事讲究的是温润如玉——宁可藏拙,不要逾越。

你可以不聪明,但至少要有自知之明,不属于你的圈子不要强融,不该你问的就不要乱问。

还是周国平先生说过的:“分寸感是成熟的标志之一。”

或者简而言之,不过度倾诉,不故意炫耀,不打听隐私,便是分寸之道。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到各大手机应用平台下载涨知识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