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後:我們沒有貸款和負債,銀行帳戶里經常有上百億存款

宗慶後:我們沒有貸款和負債,銀行賬戶裡經常有上百億存款


宗慶後:我們沒有貸款和負債,銀行賬戶裡經常有上百億存款

娃哈哈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近日在接受《原子智庫》採訪時表示,“我們做企業是小步快跑,不做能力做不了的事情,所以是比較穩健發展的。像有些企業都是過度擴張,參與了很多的行業,所以到最後是資金鍊斷掉受到影響。像我們現在沒有銀行貸款也沒有負債,銀行帳戶裡經常會有上百億的存款,而且是每年分紅以後的,所以就比較穩健。就是心態比較好,有的錢不是你賺的,你要想賺也賺不到,反而會拖累你主業的發展。”

1/ 早期創業艱難歷程:進展銷會被拒,被迫門口擺地攤

提問: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從1978年開始到現在,中國經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看到改革起步的1978年,也正好是您人生經歷當中轉軌的一年,您能大概回憶一下,1978年整個社會的氛圍和當時的感覺是怎麼樣的嗎?您當時能夠進到校辦工廠裡面,又是怎樣的一個機遇?

宗慶後:實際上1978年三中全會決定,把我黨工作的重心放到經濟上來。尤其是12月份,

1978年我從農場經過15年後回到杭州來,當時我是頂替我母親回來的,頂替回來在我們校辦工廠工作。在當時剛剛提出改革開放這個概念,很多都還跟以前還是一模一樣。工資也就是34塊錢,我在農場待了15年就拿了28塊錢一個月的工資,回來城裡面是34塊錢,當時各種東西還是需要票的。後來是農村土地承包正式開始,解決了我們的吃飯問題。以前吃也吃不飽,穿也穿不暖,什麼都要票。所以逐步逐步的不用票了,物質開始豐富起來了。1978年的時候,我們工廠實行廠長承包責任制,所以我1987年才有個機會承包校辦企業。因為在改革開放之前,全國的老百姓都是無產者,是不可能允許你個人去做生意、去創業的。

提問:從1978年到1987年您承包校辦企業,這中間也有一個過渡的過程,您是一開始進到工廠裡工作的時候,就有想到自己會走上經商這個道路嗎?

宗慶後:沒有。因為當時都是計劃經濟,我們校辦工廠不是屬於計劃經濟之類的。當時屬於教育經費不足,鼓勵教育系統勤工儉學,所以規模也都很小,設備也是很簡陋的,

我第一個進去的是紙箱廠,專門做紙箱的。由於當時我們也是幹了好多,都是為了跑市場,做銷售員。後來我們也辦了廠中廠,什麼電錶廠、電扇廠,儘管當時做的也還可以,但是因為我不是領導,不能決定能不能去發展,他不願意發展所以後面也沒有發展起來。

提問:您覺得早期有沒有一些比較困擾您的困惑呢,有沒有一些記憶比較深刻的?

宗慶後:實際上當時這個廠是掛的全民所有制單位,那時候還沒有民營企業這個概念,民營企業也不允許你是從廠長申報增資開始的,所以還是掛著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的企業。因為我是做了幾年業務員,也走南闖北的做生意的,當時我做電度表、做電風扇那個事情也很辛苦,而且也很難,因為你沒有名氣,又很小,包括開展銷會,我去的話只能在門口擺地攤,進都進不去。所以我賣電度表時,他們說廣州有人要,結果走到並沒有那麼一回事,但是我就想出去總要把生意弄回來,所以聽說海南市需要電錶,一直走到海南,在海南走了整個海南,最後才把五金家電公司把這個電錶的銷售合同簽下來。

提問:這前後用了多久?

宗慶後:那個時候我是借款,出差還是借款了,不知道多少錢,當時我就想生意沒有做成,也沒有跟家人聯繫,電話也是需要付錢的,他們還以為我跑掉了,到香港去了。而我是想著出來一定要把事情辦成功,大概是20多天吧,因為那個時候交通也不是很發達。

2/ 5萬塊買到娃哈哈營養液配方,賺到第一桶金

提問:您是什麼時候開始感覺到說,整個的社會似乎有一點改變,覺得可能機會來了,覺得經商可能也是您未來可以選擇的一條道路?

宗慶後:就是1987年承包責任制的時候,我原來也是在校辦企業經理部級做過業務員。因為當時的經理是老師出身,不懂做生意,把它做虧掉了,而我在做業務的時候,沒有動給他的資金,還幫他賺了錢了。當時我們浙江這一帶四周被面很好銷,但是

浙江的蠶絲供不上,因為那個時候的信息還比較閉塞,不像現在。當時四川的蠶絲賣不出去,所以我就把四川的蠶絲拉回浙江來賣給他們。

那邊是買4萬塊錢1噸,我這裡可以賣到5萬塊錢1噸,就是賺差價嘛,所以給他賺了錢。當時我們那個分管輕工局的副局長實際上是看重我了,感覺到我還是比較能幹,算是比較會做生意,所以他就成立校辦企業經銷部。實際上就是一張任命書,剩下的其他什麼都沒有,對我來講感覺是機會來了,因為給了我一個平臺,我可以去發揮自己的潛能,去經營這個企業,第一年我就答應他承包給了他10萬塊錢的利潤

提問:那個時候承包,我之前看其他的媒體報道,說是您好像籌了10萬還是14萬?

宗慶後:那個時候算是借款14萬,實際上是借門市部的,首先我做生意沒有花錢。找了一個門市部,實際上我開始做生意也沒有花錢。

當時我第一年就給他掙了10萬塊錢,而當時的校辦企業一年的利潤大概也就是四五千塊錢,我還是第一年,就做的很成功了。

第二年我們是給中國花粉口服液代加工罐裝第二年就賺了100多萬塊錢。我們當時也給他做推銷,而且很多是給小孩子使的,做的中國花粉口服液有激素,可能使小孩子早熟,當時就跟公司的總經理說,是不是要開發新產品,他說沒有問題,但是我感覺是會有問題。如果他的銷量減少我就沒有加工任務了,我那個時候也有100多個臨時工,10來個技術工人,我就要倒閉的。

後來我自己開發新產品,就請了當時浙江醫科大學的營養系主任朱子民教授。因為我跟小學校接觸比較多,那個時候已經解決了吃飽的問題,但是看到小孩子還有很多營養不良,後來一瞭解是什麼呢?就是獨生子女政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都在寵這個小孩子,越寵愛就約偏食,不願意吃飯,造成營養不良。當時我就搞一個能夠開胃的產品

,而且當時陳梅的夫人餘正國同志也是全國營養協會的會長,當她知道以後也很支持,把全國有名的營養學專家都請來。幫助我們在配方的研究、工藝的研究上提出了很多的建議,所以儘管當時的條件很差,但是我這個產品確實有效果,小孩吃了就開胃了。

提問:您當時這個配方花錢買了嗎?

宗慶後:那個時候就是5萬塊錢。但是他們後面後悔了,醫科大學後悔了

提問:這後面有什麼糾紛嗎?

宗慶後:沒有糾紛,因為當時合同就是籤的5萬塊錢。

提問:您剛才說,最開始賣花粉口服液就能賣100多萬,是銷量很好嗎?還是說,因為那個時候普通的民眾的消費能力在逐漸提升?

宗慶後:我當時給它做的是罐裝還有加工,也不光是賣產品,所以有100多萬,但是我這個營養液開發出來以後,打開市場第一年就賣了700多萬,第二年是2000多萬

後來我們取名字的時候取了娃哈哈,這是什麼道理呢?當時做保健品的廠家也有上千家,我們剛剛開始的時候即沒有名氣又沒有實力,我就發現做兒童專用的保健品還沒有,當時我就取了娃哈哈的名字。這是我們一個少年宮的主任給我提的建議,當時我們公開徵集名字,他說你取娃哈哈比較好,為什麼呢?因為娃哈哈有個兒歌,小孩子聽了就喜歡,我們本身就是兒童產品,小孩子比較容易接受。但是也有人提反對,好像你專做兒童市場,就把消費者的群體減少了。但是我想中國當時是有3億人,我認為這3億人打開已經不得了了,如果你做老少皆益的話更加多,也不一定競爭過。而且我們一開始就做廣告

提問:做廣告是什麼渠道呢?

宗慶後:首先我在杭州打開的時候,我先在杭州做的廣告,那個時候真的是廣告效果太好太好了

提問:是做電視還是報紙的?

宗慶後:因為當時每個省會,就是一張省報一個市報,一個市臺,一個地臺。我在這個省臺上每天晚上做兩個30秒的廣告,在省報、市報上做四個半版廣告,一個禮拜就把市場打開了。

1987年以後應該說家庭擁有電視已經比較多了,而且當時因為省臺也好、市臺也好,省報也好、市報也好,報紙一張四個版對吧,而且都是黨報黨臺,公信力比較好,而且沒有人開始做廣告,我做了廣告以後確實效果挺好的

3/ 收購杭州罐頭廠遭遇非議,獲得鄧小平關注

提問:娃哈哈營養液銷路打開的挺快,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做展銷,起來的也挺快的,發展的特別快,那時候您有沒有遇到一些困難,比如說產能跟不上,或者說其他的?

宗慶後:我們沒有貸款和負債,銀行賬戶裡經常有上百億存款

宗慶後:當時來講產能確實供不上,後來市裡領導讓我們兼併杭州罐頭廠

,當時說不用花錢的,員工也只要接收500人就可以。因為我們畢竟廠小,有200多個工人,有500多退休工人,當時我們想擴大產能,申請土地準備去建新廠房,當時批地也沒有那麼容易,因為你不是屬於計劃經濟之內的廠,它感覺你是暴發戶,可能沒兩年就倒掉的,所以就沒有批。當時要我們去兼併這個廠,我們也認為是個好的機會,他縣城有6萬多平方廠房。後來市裡面給區裡面派了工作組進去,當然了員工不同意,認為你這麼小的廠兼併我國營大廠感覺到沒有面子。

後來他們叫我去說一下,我跟他說了三點東西。第一個我說誰大誰小?儘管你的人比我多,但是你現在連工資都發不出來,我現在儘管人比你少,但是我的產品供不應求,而且稅還有7千萬。第二個我是顧及他們是終身幹部,不想讓我們兼併。為什麼?他怕我們兼併後他的位置沒有了,但實際上我也是沒有人了,我就十來個正式工人,我也不可能帶著人去那邊當幹部,所以我說你這個幹部一個不動,如果是做的好的繼續做,而且還可以提拔,做的不好的我要給你淘汰掉。

第三個我說我現在獎金,每個月都有七八十塊,因為那個時候工資就是30來塊,獎金是工資的兩倍。三個月我先貼你,按照這個標準給你發獎金,三個月以後靠你自己努力賺獎金,後來他們就鼓掌通過了。

宗慶後:我們沒有貸款和負債,銀行賬戶裡經常有上百億存款

因為員工是很實在的,原來連工資都發不出來,現在是獎金都可以拿七八十塊。後面在生產過程中,他因為長期沒有開工了,所以也有點懶散,我就把我們臨時生產線的員工調過去,跟他們開展競賽。他們就感覺到他們還做不過臨時工,沒有面子,所以他們後來也很努力。再加上

你做的越多收入越高,實際上這也是我們形成規模經濟的關鍵一步,當時的壓力也很大,因為這個事情是在1991年,還在討論。

當時他們說我們是瓦解國有經濟,等於是資本主義復辟。所以後來我把它的人也全收下來了,退休工人也收下來了,又花了8000多萬給它買下來,省得他們說我們瓦解國有經濟。當然了開始好像是個很大的包袱,因為退休工人當時的工資也是沒有社會統籌的,也要企業負擔。所以人家看起來是背了一個大包袱,但是我們也是走對了關鍵的一步,就是形成規模性了。而且後面發展的主力軍就是罐頭廠的這批工人。因為我們本來只有10來個人,100來個臨時工,而且這批員工也很忠誠,為什麼?通過兼併以後他的生活改善了,有車、有房、有存款,把子女都送到國外去讀書了,所以他也感覺到了企業發展之後的共享,他們也是對企業很忠誠的。

提問:您當時做這個方面決策的時候猶豫過嗎,其實這還是一個挺大的挑戰?

宗慶後

:應該說開始做這個決策的時候,我應該是沒有負擔的,為什麼?它不要你花錢,就要你收500個人就可以了。500個人我當時認為消化消化是很容易的。後面一旦兼併了,輿論上有什麼壓力,他的領導也找我談話了,我也感覺他受到壓力了,所以我說你放心,我一定給它搞好,所以後面就是花了8千多萬,把人都收下,把退休工人都收下來。

我那個時候存款就已經有70來萬了而且一年有2000多萬的利潤,兼併以後的利潤是要翻下去的,因為擴大產量了。那個時候工資只有30來塊錢,我養養也可以養好多年,所以我也不擔心,而且我對自己的產品也很有信心。當然了,兼併以後一年儘管是供不應求,但是也不可能安排2000多人的工作,當時我們開發了果奶,後來發現這個飲料是比保健品的銷量更大所以後來逐步逐步發展飲料。而且我們把罐頭也恢復了,美國的市場也恢復了。當時感覺做美國市場沒有錢賺很辛苦,後來乾脆也不做了,後來發展出來什麼呢?

八寶粥、罐頭產品,把這個罐頭生產也恢復了,後來是越做越大了。

提問:很多的民營企業去為了自身的發展擴大,然後對國有企業做一些整合,背後也有一些爭論,我相信您自己的親身經歷也能感到很多,您覺得什麼時候大的方向才慢慢的定下來了,這種爭論可能稍微平息了?

宗慶後:應該是1992年小平南巡講話以後,真正在城市改革。因為他已經發了狠話,誰不改革誰下臺,那個時候才真正的動起來。我記得那個時候是傻子瓜子放出來有好幾次。他就搞的是民營經濟,當時小平同志就是把它放出來看,包括我們在兼併杭州罐頭廠的時候,我就懷疑是小平同志指導的,因為他當時在上海,上海解放日報發表了好多的社論支持我們,我想本來我們杭州在兼併罐頭廠跟上海是沒有什麼關係的,就是周瑞金他們寫了好多社論,兼併沒有幾天到我這裡來了一趟,瞭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當時我就懷疑可能小平同志知道而且是支持的,因為後面省委書記馬上表態支持,如果說沒有這個省委書記的表態支持,肯定輿論壓力是很大的,要我去兼併的領導都有點緊張,找我去談話。最近我才知道,因為當時採訪我,他說到當時兼併國有杭州罐頭廠

得到了小平同志的關注,當時小平同志知道這件事情。

提問:您就相當於還是比較幸運的,有幫助,有背後的支持,才能做成功?

宗慶後:對。

4/ 民營企業效率超過國企,源於產權明晰

提問:宗總您剛才也提到說,國營的企業被您收購以後,整個發展就完全是另外一個面貌的,其實當時這種情況也是一個普通的情況,國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很多的問題,但是被民營企業兼併成功以後,活力立刻就煥發出來了,您覺得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宗慶後:首先以前的國有企業廠長、書記一個班,上面的局長、書記又是一個班,構成體系是內耗比較大的。包括在員工當中也形成了派系,所以決策是比較麻煩的,而且授權也比較小。打個比方說,

它要給員工發工資、獎金,也是有額度限制的,是要審批的,不可能超額度去給員工發工資、獎金。所以當時你儘管是廠長增資的話,他得到的獎勵也不是太多,員工的積極性也調動不起來,所以機制不夠。

作為民營企業家他認為這個廠子是自己的,責任心跟機制性肯定比國有企業要高。當然也是有國有企業的領導思想機制比較高的,他搞的也還可以的,但是確實來講它的機制跟民營機制沒有辦法比。民營企業名義上的財富是個人的,但實際上到最後除了他自己消費之外的全都是國家的、都是社會的

我感覺現在也不需要說國有企業家、民營企業傢什麼的,在中國的企業都是國家的,都是社會的。無非你是國有企業,是你委託了某個人在管理。但是民營企業它也是自己在管理,都是中國的老百姓。而且你說是全民所有制,這個財產全國老百姓都有份,但是我認識沒一個老百姓這個財富他有份兒的。民營企業他就感覺到財產是我的,除了他自己能消費的之外,實際上是社會的,他是在投資、建廠房再產生國家的稅收,哪怕是不投資放在銀行裡,銀行貸款需要投資,也是在給國家經濟發展在做貢獻。

5/ 抑制多元化發展衝動、專注主業,是企業獲得成功的關鍵

提問:80年代末、90年代初,很多的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以後,它都有一種抑制不住的想要多元化的衝動,您在當時的時候有沒有也受到一些誘惑?

宗慶後應該說我的心態比較好,還是堅持做一個精品。包括當時我也做房地產,我可能也做的很大的,因為我在外面設廠,當時的土地開發價錢很便宜,但是後來我們也沒做,一個是感覺自己不適合做這個行業,因為它必須要蓋很多章,要求爺爺、拜奶奶,儘管你主要領導發話了以後可能會方便一點,但是總的來講,我還不太善於拍人家馬屁,所以還是堅持做自己的主業。

當時企業必須要多元化,東方不亮西方亮,這樣才能保持你企業長期的發展。實際上我覺得這個說法也不對,這一批企業搞了多元化以後完蛋了

。後面又說搞多元化必死無疑,就是反對搞多元化的,我覺得這兩種都不是太準確。我認為搞多元化,首先是看你企業有沒有需要,你沒有需要你去搞什麼多元化?第二個是你有沒有能力去搞這個產業。第三個你要看有沒有機會,如果這個產業被人家壟斷了,你根本就進不去的,你肯定也是要失敗的。符合這三個條件,那是可以去搞的,如果達不到這個三條你去搞肯定失敗了。

提問:那個時代也有競爭挺強的企業慢慢也沒落掉了,包括看到您所屬這個行業的健力寶也好,太陽神也好,包括太子奶這些,但是一路走來娃哈哈好像每一步走的好像還都是比較穩的,您自己的成功和您競爭對手所犯的錯誤,您怎麼總結這背後有哪些原因?

宗慶後我們做企業是小步快跑,不做能力做不了的事情,所以是比較穩健發展的。像他們這些企業都是過度擴張,參與了很多的行業,所以到最後是資金鍊斷掉受到影響。像

我們現在沒有銀行貸款也沒有負債,銀行帳戶裡經常會有上百億的存款,而且是每年分紅以後的,所以就比較穩健。就是心態比較好,有的錢不是你賺的,你要想賺也賺不到,反而會拖累你主業的發展。

6/ 創業早期權力集中,有利於企業快速發展

提問:再討論一下,您這個管理的風格,您以前也說過,早期的民營企業家都是集權,不然就做不起來,你現在還這樣認為麼?

宗慶後:我剛才說的,國有企業就是廠長、書記一個班,他想要決策比較難。民營企業的話應該說是一個人說了算。第二個是你看看改革開放的企業當中,領導人比較專制的話這個企業就比較好。因為中國人太聰明的,各有各的主意。所以你必須要高度集中,才能把這個企業管好。

當然了一些企業規模大了之後,也在分級授權管理。今後我的管理主要是職業經理人來管理

,但是中國的職業經理人還沒有培育起來,無論是在職業道德上、業務水平上還是有一點距離。但是最後我認為企業都是請職業經理人來管理的,當然了最後的決策肯定是老闆決策,自己的企業他肯定是不會把這個權力全放完的。

我很多事情都是親力親為,但是現在你這個企業規模大了,怎麼可能全部都親力親為呢,所以我們早就在分級授權了。最近我還是在進行流程改造、進行崗位責任制,包括再次的授權,希望我們的員工要知道,該做什麼事情,要做到什麼程度,要形成規矩,這樣我覺得你這個企業可以長期的健康發展,有你跟沒有你的話都是可以健康發展,當然了這個有個過渡期,所以我想弄好以後先推出,而且在後面看著他們做

提問:我感覺您的性格像是閒不下來的那種,因為您像李嘉誠那種都快八九十歲了才休息。

宗慶後我想我跟他可能也差不多

你做慣的人,一點活兒都不幹會感覺很無聊,但是年紀大了就要稍微放鬆一點,不能像以前那麼太辛苦。

7/ 過去40年商人的地位在逐步提高,社會進步離不開企業家

提問:您怎麼看就是整個企業一路走來,就是您企業和政府之間肯定有各種各樣的關係,您怎麼看企業和政府?

宗慶後:我在市場經濟當中誕生的,在市場經濟當中發展壯大的。我們又不是體制內的企業,就是上面應該是沒有爹孃的,沒有享受到計劃經濟的好處,所以我們要適度的靠市場來解決的。長期養成了這個習慣,沒有什麼事情要求政府的,除了有些東西要審批之外,其他的都是自己解決。所以我也沒有去拍政府的馬屁,沒有去搞這種亂七八糟的事情

提問:這40年一路走過來,您覺得整個的民營企業在市場當中的地位,有沒有怎麼樣的一個變化?

宗慶後:確切來講民營企業開始是不允許的,後來允許以後,實際上是被人家看不起的。慢慢的從承認到鼓勵到支持。在封建社會來講確實是官本位,我們做商人是屬於下九流,而且比農民的地位還低呢。但現在商人的地位慢慢在提高,因為你濟主要是靠企業家去發展,推動社會進步也是要靠企業家。科學家成果的具體實踐,是要靠企業家去轉化生產的。所以現在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對企業家的培育,老百姓現在也逐步逐步感覺企業家在這個社會發展當中起到的作用。特別是中央下了好幾個文件,要尊重企業家的精神什麼的,我認為企業家的地位在慢慢的提高

提問:您自己有沒有可以拿出來分享的案例?

宗慶後:因為開始我們還掛的是校辦企業的牌子,還是全民所有制,當時你不可能搞民營企業的。我是不太聽話的,因為上面的教育局他也根本不懂做生意,而且當時獎金也要他審批。後來我就抵制他,說你獎金要審批,乾脆你來管好了,你又不瞭解這個人表現好壞。當時獎金我沒有聽他的,效益好了就多發一點。而且那個時候我是國內國際把什麼東西都給他備齊了,給員工的福利也比較好,員工的幹勁也比較足。所以他們當時對我來講還是有爭議的,感覺

能幹是能幹但是不聽話而且我也不去敲政府的門的,但是後來慢慢他們也就理解了。

提問:除了那個外部的競爭給了你們壓力,我看您自己也是非常勤快的,一直也很有動力,您內在的動力是什麼?

宗慶後:我感覺民營企業都是一樣,開始的時候為自己的生存而奮鬥。因為當時收入低生活比較貧困,我想辦一個像模像樣的校辦廠,因為我是在校辦廠裡當過業務員。

提問:您最開始想辦這個廠的時候,對自己未來最好的想法說,我開始辦這個廠創業,最好能到哪一步,現在可能跟當時一樣嗎?

宗慶後:不可能這樣的,我認為這個事情,有的年輕人創業就好高騖遠的。

提問

:您當時想到哪一步了?

宗慶後我當時就是想要辦個像模像樣的校辦廠。因為當時說校辦廠跑來跑去受人家歧視,所以我的企業精神是:勵精圖治、艱苦奮鬥、勇於開拓、自強不息。就是人家看不起我,我也要自己看得起自己直到最後讓人家看得起我。同時當時也是承包責任制,也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

提問:有明確的一個什麼目標嗎?

宗慶後:我第一次的目標就是第一年有10萬塊錢的利潤這是我的第一個目標,到後面就沒有目標了。到現在來講不是利潤的事,民營企業家也是從為自己生存而奮鬥,到逐步履行社會責任的,因為賺了這些錢自己也用不了。特別像我這樣的窮慣了,小的時候很窮,所以我一直也沒有什麼奢侈浪費,這個習慣還是一直保留著。所以我認為應該是要履行社會責任,也是小平同志說的先富幫後富實現共同富裕。包括全民奔小康精準扶貧,所以這些年我們也做了好多對口扶貧的工作,同時也讓員工對發展共享,讓他們逐步的提高收入,所以我們的一些員工是有車、有房,還有存款,把子女都送到國外去讀書了。我想真的是

要讓人家共同富裕以後,你的財富才會受到尊重,在整個社會才會和諧,所以我認為現在要實現全民奔小康。

8/ 幫助周圍的人共同富裕,獲得的財富才會受到尊重

提問:改革開放過去40多年,也證明了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是十分成功的,讓整個國家也有了巨大的改變,您也是這樣的一個親歷者,您覺得回顧這40年的歷程,您覺得最成功的一點是改革開放做到了什麼,才使中國有現在這樣一個發展,在老外來看,再看未來中國40年的發展,您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哪些,才能保持這樣的一個情況?

宗慶後:我認為改革開放關鍵是打破了集體主義大鍋飯,允許個人創造財富,改變了市場關係,煥發了生產力。改革開放使國家的經濟也發展起來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像我們現在城市比國外的發達國家城市更漂亮了,車子到處堵車了,房子也都是住的漂亮房子。我覺得下一步的改革開放,就是要全民奔小康,精準扶貧實現共同富裕。第二個是從富起來到強起來,實際上

我認為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沒有富裕起來的。我認為關鍵下一步是要提高老百姓的收入,降低稅費,讓企業能夠有充足的資金給員工加工資。

第二個我認為農業這塊兒要提高農產品的價格,增加農民的收入,而不是光靠補貼來解決農民的收入,因為它這個補貼到後面,真正到農民手裡可能也不一定是像國家補貼那麼多的。他也感覺到這個補貼是不大牢靠的,如果把農產品的價格提高,他就願意去從事農業,而且農業我覺得最後還是要做到節約化生產的地步。

同時我認為還要解決看病貴、讀書貴、房價高,讓老百姓都能夠過上比較舒服的生活,真正去解決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實際上貧富差距肯定要有,沒有貧富差距社會也不會發展。就像以前集體主義大鍋飯的時候,大家過的都是苦日子。但是你要提高老百姓整體的水平,做到反正有錢的人無非就是車子開的比我好一點,房子比我大一點其他的東西我也都有的

,就不會有貧富差距的矛盾了。

同時先富起來的幫他後富起來的,實現共同富裕的話,你才會受到尊重。

來源/原子智庫

作者/宗慶後

專注於為企業精準匹配科研專家,快速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學研合作、技術難題攻關、委託(聯合)開發、技術成果對接,找到突破口,順利完成轉型升級。如果您的企業遇到技術難題、尋求轉型升級,可以私信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