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競爭老大15載,最後贏家竟然是一個「局外人」


房企競爭老大15載,最後贏家竟然是一個“局外人”

昨天,也就是平安入股後的第113天,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主持了一場面向全體員工的大會,會議主題是“控制風險、聚焦戰略,幸福平安再出發”。

據說,在會上,王文學半開玩笑地表示,我們要抱平安大腿。

有業內人士評論說,華夏幸福和平安的合作,對於雙方應該是一場雙贏之舉。對華夏幸福來說,平安的入股可以帶來充沛的現金流,而對於平安來說,也需要增加安全長久的投資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險資出身的中國平安,卻在地產界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截止2018年10月,中國平安已經出現在碧桂園、融創、綠地、旭輝、華夏幸福的大股東名單上,幾乎成了隱形的“房企一哥”。

而回顧此前各家房企對老大位子的爭奪,“房企一哥”真的不好當啊。

01

2003年7月,火爐城市重慶迎來了一批地產商,他們中有萬科王石、萬通馮侖、合生創展朱孟依、建業地產胡葆森等。這些地產大佬冒著酷暑齊聚重慶,是為了參加他們在1999年發起成立的中國城市房地產開發商協作網絡(中城房網)組織的地產論壇。

這個論壇被稱為地產界的華山論劍。會上,一位來自天津的地產商語出驚人地表示:“一個城市應該能支撐一個50億到80億年銷售額的地產公司。順馳今年銷售額要達到40億元,我們的中長期戰略是要做全國第一。”然後他看著王石說道:“也就是要超過在座諸位,包括王總。”

這是公開場合中第一個向“地產一哥”萬科發起挑戰的同行,就是孫宏斌。

2002年,他執掌的順馳銷售額為14億元,萬科45億元,是前者的三倍多。“你不可能這麼快超過萬科,是不是要注意控制風險”,王石當場反駁。

而孫宏斌的回應是:“王總,我們可能超不過,但是你總得讓我們有個理想吧。”

從重慶回來之後,孫宏斌召集下屬連續開了三天的會議,打出了“鴻鵠之志向,螞蟻之行動”的宣言。孫宏斌宣稱:“對信念的偏執創造奇蹟。歷史是這樣寫就的,競爭版圖是這樣重劃的,世界是這樣改變的。”

房企競爭老大15載,最後贏家竟然是一個“局外人”

2003年,融創銷售額如願達到了45億,萬科為63億,兩者的差距由3倍多縮短至18億。

孫宏斌來勢洶洶。遭遇順馳的公開挑戰以來,王石頻頻被追問對這家天津房企的看法,他總是指出順馳擴張太快必有大風險。不過,據說他的桌上一度擺著一堆順馳的相關材料,危機意識很強的王石從沒有停止對順馳的研究。

而孫宏斌則在發出“挑戰令”後,開始了順馳的高速擴張之路。到2004年8月,順馳旋風般在全國拿下10多塊土地,建築面積近1000萬平方米。

2004年,順馳宣稱實現了120億的銷售額,實際約為92億,超過了萬科的91.6億,達到了行業之巔。2005年初,順馳繼續高喊著要率先成為千億公司。

不過,順馳最終因資金鍊問題在高速擴張的路上戛然而止。2006年9月5日,孫宏斌與香港路勁基建公司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以12.8億元出讓了55%的股權,失去了對順馳的控制權。

順馳狂飆雖然停了,但孫宏斌卻沒有重回當初白手起家的境地。在做順馳的同時,他還在2003年創立了另一家地產公司融創,主打高端地產。

這家公司在2004年的銷售額就突破了25億。

2008年12月,全球金融危機席捲樓市之際,孫宏斌的融創以20.1億元拍下北京海淀西北旺項目,成為該年度北京冷清土地上的“新地王”,這也被看成“孫宏斌歸來”的標誌。

2017年,孫宏斌再次成為最矚目的地產商,1月份砸下150億戰略投資樂視網;7月份融創以總額631.7億元接手萬達集團13個萬達文旅項目以及76個酒店項目。當年,融創增速達140%,以3652億元的銷售額成為中國房企全年銷售額第四名,再次接近第二名的萬科。

02

在中國房產界,曾由宋衛平執掌的綠城一度以高品質的住宅產品著稱,很多人杭州人都以擁有一套綠城的房子為驕傲。

房企競爭老大15載,最後贏家竟然是一個“局外人”

宋衛平也並不謙虛,多次對標當時的行業老大萬科。

“2008年以前,萬科是我們的一個學習榜樣,但現在不是了。我們去看過杭州萬科的房子,我們要是造出萬科那麼粗糙的房子,我們的項目經理要跳樓自殺N次!” 說這話時,宋衛平發出了“超越萬科”的宣言。

自2008年起,綠城開始大手筆拿地,意欲實現超越萬科的目標。但當年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徹底打亂了宋衛平的躊躇滿志,甚至差點將綠城拖垮。

比較幸運的是,2008年11月,杭州市政府出臺了穩定樓市的“24條”,成為當時救市力度最大的城市。同月,中央推出影響中國樓市數年的四萬億計劃。

在中央與地方的聯合救市下,綠城迅速恢復了元氣,但當年的銷售僅151.6億。

2009年,綠城再次大舉拿地,土地支出費用達456億,新增土地建築面積為797萬平米,成為當年拿地最多的企業。2009年綠城全年銷售額達到510億元,一舉超越保利、中海等大鱷,躍居全國第二,僅比萬科的銷售額少120億。綠城,一下成為挑戰萬科龍頭地位的不二人選。

不過,綠城高增長背後是以高負債為支撐的。2008年底到2011年底,綠城中國淨資產負債率分別為:140.1%、105.1%、132.0%、148.7%。

2011年,因為各種綜合因素,綠城資金鍊再次瀕臨崩斷。

陷入困境的綠城開始賣股求生,在先後出售多個項目給SOHO中國以及融創中國後,九龍倉又在2012年以51億港元入股綠城,成為第二大股東。


2015年,中交集團以28.9%的持股比例成為綠城第一大股東;九龍倉持股24.98%居第二;宋衛平等創始人以18.538%的股份退居第三。曾經的地產黑馬徹底失去了與萬科叫板的資本。

03

在地產江湖中,恆大一直頗為低調,從未在公開場合說過要“超越XX”的話,卻在不動聲色中完成了對萬科的追趕與超越。

2008年,一度是許家印的人生低谷,上市受阻,樓盤滯銷,不愛開口的他找到了萬科王石,希望這位大哥能夠幫助自己度過難關。但王石在那一年亦過得頗為艱難,捐款被罵,因為降價,售樓處被砸,甚至遭到地方政府的約談。萬科在那一年經歷了銷售收入的首次負增長。個人形象跌入谷底的王石,此時自顧不暇,自然也沒能給許家印提供他期待的幫助。

但許家印不是個輕言放棄的人。僅用8年,他的恆大就在銷售收入上追上了萬科,首次摘得中國地產冠軍。

喜歡以農民自居的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同樣有“做第一”的夢想。近幾年來,碧桂園依靠在三四線城市的佈局,迅速做大規模,在2017年以5508億元的銷售額,成為宇宙第一房企。

不過,成為老大的碧桂園在今年遭遇了一系列危機,成為今年被指責最多的房企。楊國強最終後悔了,表達了不願做老大的想法。他在一次飯局中感慨,“碧桂園不想當行業第一了,第一風險太大,萬眾矚目啊,還是第二三名好啊。”

不過,儘管在7月以後放慢了增長速度,但從目前的銷售規模來看,今年的碧桂園將再次成為房企老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