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的泰斗金庸逝世,武侠世界的悲欢离合归于平淡!

据媒体报道,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今天下午(10月30日)在香港去世,享年94岁。武侠的泰斗金庸逝世,武侠世界的悲欢离合归于平淡!一个时代结束了!

武侠的泰斗金庸逝世,武侠世界的悲欢离合归于平淡!

金庸小说里最出彩的地方在于“大侠”的塑造,而这个侠又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像郭靖这样为国为民的侠是“侠之大者”充满了儒墨两家的入世精神,而像杨过、令狐冲这样的“游侠”则是带有道家气质的逍遥之侠。除了这两种侠之外还有“伪侠”如岳不群,“无侠”如《侠客行》里的石破天,“反侠”如韦小宝。

武侠的泰斗金庸逝世,武侠世界的悲欢离合归于平淡!

《神雕侠侣》可以说是一部爱情百科全书,里面的爱情之美,爱情之壮,爱情之甜蜜,爱情之悲苦都写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特别是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在曲曲折折之后最终走到了一起,在经历血雨腥风的江湖后最终归于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两人为国为民后就告别群雄携手归隐。《神雕侠侣》里最感人的一段莫过于杨过与小龙女十六年后相见的那一刹那,经历十六年的漫长等待,杨过成熟了,从一个玩世不恭的少年成为了一个真正懂得爱情的男人。

武侠的泰斗金庸逝世,武侠世界的悲欢离合归于平淡!

《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其实算不上一个合格的英雄。他既没有英雄气概,又没有政治才能,在爱情上又是拖泥带水,唯一的强处就是武功高强,可以说张无忌是政治与爱情上是无能的。这部小说最感人的不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更多的是在于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翠山父子,武当七侠间的兄弟情谊都在这部小说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张无忌虽不是英雄,但我们反而觉得他更为亲近,更为可爱,因为他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有一样的缺点,有一样的无奈,他可以做我们的朋友,而且是那种善良的,又可以帮助我们的朋友。

武侠的泰斗金庸逝世,武侠世界的悲欢离合归于平淡!

《天龙八部》是金庸小说里篇幅最长的两部小说之一,这部小说结构宏伟,人物众多。刻画最为显著的还是里面的三位主人公——顶天立地的萧峰,痴情善良的段誉,浑金璞玉的虚竹。“天龙八部”在佛学上指的是世界上的芸芸众生,而整部小说里透露出一种“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思想,笼罩着佛法的无边大超脱,而在每逢动人处,我们会感到希腊悲剧理论中的所谓的恐怖与怜悯。正好验证了西方哲学中关于人类生存的荒诞性的理论。

武侠的泰斗金庸逝世,武侠世界的悲欢离合归于平淡!

《笑傲江湖》中的“笑傲”指的是一种乐观超越的态度,用这样的态度来笑眼看人生,笑眼看江湖。小说里面的主人公令狐冲是一个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隐士。他虽然从小接受规规矩矩的教育,但不符合他的个性,所以他不自觉的喜欢结交朋友,喝酒,说话也很随意,这才是他的本性。这部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反面人物的刻画,通过反面人物的塑造来揭示人性恶的一面。岳不群是一个伪君子,左冷禅是一个恶人,而东方不败是一个病态的人,被政治虐杀了人性。反面人物的刻画中还体现了金庸的人性观: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正邪相克相生,又相互转化的的人性辩证法。坏人并不是一直都坏,好人也会变为坏人,人是在逐渐转变的,而这个转变很大程度上又是权力对人性的腐蚀,这就体现出政治对人的束缚,道出了政治的可怕,可以说这部小说把专制体制批判到了极致,反而更像一部超越武侠小说的政治小说。这就是一部呼唤人类自由天性,批判人被政治异化的伟大政治寓言。

武侠的泰斗金庸逝世,武侠世界的悲欢离合归于平淡!

《鹿鼎记》是金庸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与以往不同的是主人公并不是一位大侠,相反却是一位不学无术、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的流氓无赖,如果一定要称侠的话我们可以称其为“反侠”。小说里也刻画一些英雄豪杰比如说韦小宝的师傅陈近南,但这些英雄都不能实现他们的胸襟和抱负,最终还落得了一个死不瞑目的下场,这就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堂堂正正的道德主义基本无用,而恰恰像韦小宝这样的实用主义的人却能飞黄腾达。这部小说里的主人公除了韦小宝外,还有一个人物那就是康熙,康熙是作为一个正面人物来渲染刻画的,他是一位精明强干,宽厚仁慈的君主,他与韦小宝之间不是简单的君臣关系,不是简单的敌我关系,也不是简单的兄弟关系,而是这几种关系的交叉综合。康熙与小宝其实反映出人的两面性,康熙虽然是一位精明的君子,但他不自由,康熙遇到小宝其实对他来说是一种人性的解放,他可以肆无忌惮地骂出一句“你爷爷的”,而到其他场合又得恢复那副正襟危坐的样子。所以他羡慕小宝那种自由随意的生活。而韦小宝则表现出人的低层状态,他羡慕那种正直高尚的人。这也反映出人性的两面性,而这两面有时又是很矛盾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身不由己。在这部小说里也蕴含着深刻的批判思想,那就是对中国社会体制与国民性的批判,这一点继承了传统的五四精神与鲁迅精神,除了国民性批判外,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对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反思,为什么那些正人君子,风流才子在事业爱情上不能成功,而像韦小宝这样的流氓无赖却能一统天下,事事如意,很典型的就像《书剑恩仇录》里的陈家洛,先失去霍青桐后失去香香,该爱的不敢爱,该争取的不敢争取,最终是一无所有,而像韦小宝这样的人死皮赖脸的却都能得到。这也说明了我们民族缺乏那种锐气,那些朝气,那点血气。这就告诉我们做人要有一点决断,有一点担待,有一点倔强。

武侠的泰斗金庸逝世,武侠世界的悲欢离合归于平淡!

金庸的小说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在每个主人公身上都能找到相应的传统思想烙印。金庸的早期作品中体现了儒家的入世精神。这个时期的作品里描写的主人公多是年轻气盛,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侠之大者。如陈家洛,袁承志,郭靖。这也与我国50年代的国民面貌相契合,那个时候新生的共和国正充满了无限的活力与朝气。而到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失误与曲折,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与反思。人到中年的金庸这个时期的作品透露出道家与佛家的思想。这个时候的主人公也不再一味的为国为民,他们会把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杨过,张无忌都是这样,他们最终选择了归隐,离开了那个血雨腥风的江湖,留下了仍然充满了苦难的世界。金庸后期的作品却又充满了佛家的冤孽思想,《天龙八部》就是最好的体现,每个人都是有冤的,每个人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萧峰曾发过誓不再杀人,却在聚贤庄一战中枉杀那么多英雄豪杰,段誉与好几个女孩情愫朦胧后来却发现都是他妹妹,而立志要当一个好和尚的虚竹却破了各种戒律,这里也恰好与西哲里人类生存荒诞性的思想不谋而合。佛学里认为练武功只是为了更好的修习佛法,就如“过河拆桥”一样,武功只是那个桥而已,一味的追求武功反而会丧失人生的目标。就像鸠摩智一样,最后在“枯井底、污泥处”被废武功后终于大彻大悟,最后成为了一代佛学大师。其实整部《天龙八部》就是一部研究佛学的经典之作。处处散发着佛学的思想光芒。

金庸小说里的爱情也是写的十分深刻,爱情之深,爱情之广,爱情之奇都写得淋漓尽致。他把爱情上升到宗教的程度去拷问爱情本身。“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我们是不是与小说里的主人公有一样的感受呢?

图文来自网络,有侵权第一时间联系作者修改或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