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未曾來過樓觀,書里卻寫滿它的傳奇


金庸未曾來過樓觀,書裡卻寫滿它的傳奇

10月30日,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逝世,享年94歲。一代武俠小說大師就此離開,讓人扼腕,令人傷懷。他為一代代人創造了神奇的武俠世界,得到了無數讀者的尊敬和喜愛。

金庸未曾來過樓觀,書裡卻寫滿它的傳奇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這副對聯概括了金庸先生的14部武俠小說作品。其中的經典之作《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廣為流傳。讀過金庸小說的讀者都會對作品中的王重陽、丘處機、重陽宮、活死人墓等人物、地點記憶深刻。而在現實中,重陽宮位於秦嶺北麓,與樓觀相距不遠,是全真道祖庭,是全真道祖師王重陽早年修道和遺蛻之所。

金庸未曾來過樓觀,書裡卻寫滿它的傳奇

全真教為道教主流教派之一。金大定元年(1161年),王重陽前往終南山南時村掘地為隧,題為“活死人墓”,後又遷居到劉蔣村結茅居修道。之後,他在傳道的過程中,丘處機等投於其門下。

金庸未曾來過樓觀,書裡卻寫滿它的傳奇

而作為道教的一個支派,道教樓觀派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終南山古樓觀。在金元時期,全真道在樓觀東側迅速興起,在關隴和北方廣泛流傳。當此之際,處於衰落中的道教樓觀派迅速改奉全真道。

由於全真道與樓觀派都發源於終南山下,王重陽得道、安葬之地重陽宮與老子講經之地樓觀近在咫尺,它們都是“終南元氣”即關隴地域文化所形成的新教派,教理教義相近相通,所以當全真道興盛於關隴以後,流傳近千年的樓觀派,改奉教法更具有吸引力的全真道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樓觀之改奉全真,與道教中的重要人物尹志平有非常重要的關係,但他與金庸小說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完全不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在武俠小說中武功平平、人品不佳的尹志平,其原型竟是中國道教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自小出家,轉益多師,集全真道道法之大成,接任全真道掌教後,復興樓觀,廣收門徒,使樓觀自唐之後趨於極盛。至尹志平率全真弟子入樓觀祖庭,重建樓觀、太平宮、重陽宮,開始了樓觀又一階段的輝煌歷程。他一生淡泊名利,道德高尚,與小說中的尹志平迥若兩人。

金庸未曾來過樓觀,書裡卻寫滿它的傳奇

(尹志平畫像)

真實的尹志平

1219年臘月,年過古稀的丘處機,應成吉思汗鐵木真的邀請,帶著18名弟子從山東出發,啟程西行。他們歷經艱難險阻,見到了西征途中的成吉思汗,勸誡成吉思汗止殺。尹志平就是18名弟子之首,他們回到中原時,全真盛名遠播,人人慕名來拜。尹志平很謙虛地說:“我無功德,敢於享此供奉乎!”

丘處機臨死前,將尹志平尋找到,遺命他為全真掌門人—是為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師。尹志平掌管全真教期間,由於元朝朝廷的繼續支持,規模和影響都超過來了丘處機時代。後來,他在70歲高齡時,又傳位於李志常,歸隱於大房山之清和宮,體現出不戀權勢的風骨,最後,在83歲(又說81歲)高齡逝世。

金庸未曾來過樓觀,書裡卻寫滿它的傳奇

(尹志平西行拜訪元太祖)

仙源流到全真海

樓觀之信奉全真,發端於元太宗八年(1236年,南宋理宗端平三年),尹志平是這一轉變的主持者和發動者。尹志平、李志柔在樓觀信奉全真中的重要地位,朱象先在《終南山說經檯曆代真仙碑記》中進行了簡明中肯的概括,(碑記)尹志平、李志柔二傳雲:“師(尹志平)念祖宗(指老子與尹喜)開教之地,自燕而來,篤意興復。四方道流不招而集,尋以觀事授李公真人。”“歲丙申(1236年),真人(李志柔)承清和(尹志平號)之命,挈領門德,竭力創復,芟蕪起廢,琳宇一新,徒侶雲臻,倍加疇昔。”尹傳後贊雲:“法印高揚妙舉揚,草樓何似寶玄章。仙源流到全真海,關令家聲萬代芳。”

尹志平“注心樓觀”

尹志平繼邱處機掌全真事後,十分重視與重陽宮近在咫尺的樓觀仙都,元大宗八年(1236年),尹志平由大都(北京)至樓觀,見祖庭一片廢墟,為之愀然,遂任命李志柔為住持,對殿宇進行修復,歷時七載告竣。後又刻古篆《古老子》碑豎於說經臺,樓觀基本恢復至唐時規模。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 詔敕樓觀複名“宗聖宮”。

金庸未曾來過樓觀,書裡卻寫滿它的傳奇

尹志平認為重陽宮乃全真聖地,樓觀乃道家先宗,因而兩次來重陽宮和樓觀禮謁致敬。“丙申春,自燕之秦”,炷禮於重陽祖庭和樓觀仙都,遂將興復樓觀之責授同塵真人李志柔。尹志平二次入秦,先至祖庭會葬重陽祖師,“事竟,復入樓觀逍遙閒居,淡然為神明遊。登臺懷古,間形詠歌。有曰:‘周朝興逸士,唐代顯尊師。宗祖古樓觀,清和得繼之’”。

金庸未曾來過樓觀,書裡卻寫滿它的傳奇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丘處機和尹志平讓全真教流傳至今。值得欣慰的是,金庸在《神鵰俠侶》後來修訂的版本中將尹志平改為甄志丙,讓人們可以對兩個人物形象進行區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