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北部地區的3個縣,1952年,爲何被劃分給了河北省?


河南省北部地區的3個縣,1952年,為何被劃分給了河北省?


在昨天的文章中,小編和大家聊聊平原省分家的故事。河北省下轄的清豐縣、南樂縣、東明縣等地區,被劃分到了河南省。小編看評論,很多人感覺河北省吃虧了,其實並不是這樣。雖然河北省把自己的4個縣劃分給了河南省,河南省也有3個縣被劃分到了河北省。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都和治理黃河有很大的關係。

河南省北部地區的3個縣,1952年,為何被劃分給了河北省?


蒙元統一天下之後,建立了著名的行省制度。可當時,全國只劃分了10個省,在各方面都不是很完善。行省制度進一步完善,發生在明清時期。在明清時期,河北、山東、河南三省交接地區的百姓,一直飽受黃河氾濫之苦。在歷史上,歷朝歷代的皇帝們都必須和黃河打交道。黃河每幾年就會決口一次,沿岸的百姓日子很苦。直隸總督、河南巡撫、山東巡撫都有治理黃河的責任,當時,為了治理黃河,直隸南部地區就像一把錐子,插入了河南與山東之間。

河南省北部地區的3個縣,1952年,為何被劃分給了河北省?


到了民國時期,各路軍閥忙著打仗,根本就沒有時間關係區域劃分的問題。河北省的北部,雖然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可南部基本上還是老樣子。到了建國的初期,國家已經開始騰出手來治理黃河氾濫的問題。與此同時,豫北地區的土匪也必須鎮壓。1949年,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和山東省的西北部,合併成了平原省。平原省下轄了6個專區,分別是濮陽、安陽、新鄉、聊城、湖西和菏澤。當時,河北省南部基本上劃入了濮陽專區。

河南省北部地區的3個縣,1952年,為何被劃分給了河北省?


平原省的省會在新鄉,與河南省會開封隔著黃河對望。經過2年多的努力,豫北地區的匪患已經肅清,黃河也得到了治理。平原省繼續存在就沒有什麼意思了,到了1952年,平原省被撤銷。平原省下轄的6個專區被拆分,濮陽、安陽和新鄉被劃入了河南省,菏澤、聊城、湖西被劃入山東省。河北省南部的清豐縣、南樂縣、東明縣和長垣縣,跟著濮陽專區一起,都被劃入了河南省。從這個角度來說,河北省確實吃虧了。

河南省北部地區的3個縣,1952年,為何被劃分給了河北省?


為了彌補河北省的損失,河南省把自己北部的臨漳縣、涉縣和武安縣劃分給了河北省,雙方基本扯平了。所以說,河南北部、河北南部的口音非常接近。當然,雖然河南得到了來自河北省的4個縣。可是到了60年代,原本屬於開封地區的東明縣,被劃分給了山東省。如果是區域劃分的角度來說,河北省、河南省都沒有吃虧。但有一個地區吃虧了,那就是大名府。大名本來是河北最南部的一個地區,類似於地級市。

河南省北部地區的3個縣,1952年,為何被劃分給了河北省?


在自己的4個縣被劃入河南省之後,大名城區成了河北省最邊緣的地區,已經不再適合做為地級市。得到了河南省的3個縣之後,河北省合併成了新的邯鄲地區。目前,大名縣隸屬於邯鄲市。在古代歷史上,大名可是一個非常出名的地方。進入近代之後,大名開始逐步沒落。與此同時,邯鄲依靠自己的工業基礎開始迅速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