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贛江新區起步區儒樂湖新城看不到高樓大廈,因爲……

媒体聚焦|赣江新区起步区儒乐湖新城看不到高楼大厦,因为……

點擊文字可直接跳轉閱讀↑↑↑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贛江新區,江西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對江西的貢獻,絕不只是多了一個國家級金字招牌。贛江新區肩負國家使命,引領潮流、貢獻智慧、探路未來。

打造江西省內第一個系統性的城市新區地下空間規劃項目,建全省首個集中供熱供冷示範區、首推“綠色生態保單”、全球首款智軌列車……贛江新區成立兩年以來,始終圍繞“創新”二字,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

如今,贛江新區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正以磅礴之勢不斷刷新跨越發展的新高度,努力發展成為江西發展的新增長極,為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增添一個支撐點,使中部地區崛起的步伐再前進一大步。

媒体聚焦|赣江新区起步区儒乐湖新城看不到高楼大厦,因为……

1 向地下要空間,率先集中供熱供冷

掛牌兩年,國家級贛江新區的集中起步區儒樂湖新城看不到多少高樓大廈,而在地底下,一條可以容納水電、雨汙、管線的綜合管廊正在迅速延伸。未來,這裡將打造160萬平方米的地下城,包含地下商業空間、地下步行系統、地下車行系統等。

“未來的贛江新區儒樂湖新城,你甚至看不到高壓電線,綜合管廊將讓新區一改各種線網地上縱橫的舊貌。”現場施工負責人自信溢於言表。

近海聽濤,不如揚帆衝浪。借鑑國際城市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贛江新區正嘗試通過地下城等未來城建模式,解決汙染、擁堵等大城市病。

作為江西省內第一個系統性的城市新區地下空間規劃項目,地下空間的開發規模、開發深度、開發層次均位居全省第一,項目的建成將為江西省內的地下空間的規劃建設起到示範作用,並讓居民體驗到高品質公共空間帶來的城市優質生活環境。

綜合管廊、技術協同創新園、儒樂湖產業小鎮……行走在儒樂湖新城,只見項目建設現場一片火熱。儒樂湖新城正按照百個施工工地、千臺工程機械、萬名建築工人的“百千萬”格局,加速崛起!

按照國家賦予贛江新區“兩區兩地”的戰略定位,由贛江新區贛江集團建設的智慧能源項目在贛江新區規劃方案評審會上順利通過。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贛江新區將會實現集中供熱供冷,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推動整個新區智慧城市建設。

未來,儒樂湖新城產業主要以創新科技、金融商務、總部商展、文體旅遊、健康服務和管理服務為主,將強力打造成為工業文明、城市文明、生態文明“三個文明”融合發展的樣板區。

媒体聚焦|赣江新区起步区儒乐湖新城看不到高楼大厦,因为……

2

精準定位,聚合一個個強力的產業“磁場”

“去年9月簽約,10月裝修廠房;今年1月開始設備安裝調試,3月接單量產。”在贛江新區經開組團,南昌同興達公司運營副總監李愛南興奮地講述了企業從落地到投產的進度。李愛南說,同行業中,這樣一條生產線正常運營,至少需要一年,而南昌同興達只用了6個月,“每月生產400萬顆手機攝像頭模組產值1億元,提前6個月投產就多創造了6億元營業額。”

敢於弄潮,方有廣闊天地。產業的清晰定位與發展,對任何新區而言都意味著生命線。贛江新區以放管服改革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精準定位產業發展方向,圍繞產業鏈招商,聚合成一個個強力的產業“磁場”。

目前,經開組團已形成了生物識別、觸摸屏、攝像頭模組、液晶顯示、手機及指紋識別、智慧城市、LED器件為核心的光電產業集群,集聚了歐菲光、智慧海派、酷派、同心達、黑鯊、午諾等一批上下游產業相關企業。

贛江新區創新發展局長劉仁羿介紹,為構建具有創新活力的現代產業體系,贛江新區堅持以全要素協同發展為主線,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新興產業與傳統優勢產業協同發展,逐步構建並完善技術創新體系,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新區成立以來引進了中信特種機器人產業園、意大利睿視裸眼3D顯示、中國中藥產業園、江中食療產業園、中車智能交通產業園等大項目,使得光電產業、新能源汽車、醫藥產業、智能裝備製造等主導產業更加凸顯。

目前,贛江新區已經形成以光電信息、智能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有機硅、現代輕紡6大主導產業為基礎,以儒樂湖光電信息產業園、軍民融合產業園、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中醫藥科創城產業園等專業園區為載體,以儒樂湖新城中科院(江西)成果孵化和轉化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為支撐的產業發展系統。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實現兩年增三倍;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3件,居全省第一位;今年上半年,新區專利申請量達2454件,授權1428件,同比增長49%。

媒体聚焦|赣江新区起步区儒乐湖新城看不到高楼大厦,因为……

3

走“產業+金融”的綠色金融發展之路

7月底,贛江新區綠色創新發展綜合體開業運營。綜合體項目總投入13.4億元、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已入駐和擬入駐各類企業315家,初步形成以銀行、證券、保險等持牌金融機構為主體,以準金融、類金融等新業態為補充的多元化、多層次地方金融綜合集聚區。

“綠色創新發展綜合體將聚集政府、企業和金融及類金融機構等各類要素,通過定製開發‘產融共享經濟生態圈’平臺,線上信息發佈撮合交易和線下業務開展相結合,開創產融結合新模式。”贛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熊一江介紹。

風勁潮湧,自當揚帆破浪。獲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一年多以來,贛江新區形成“產業+金融”創新平衡發展模式,綠色金融要素逐漸集聚,支持產業發展的金融成色更足,逐步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綠色金融發展新路。

結合產業特徵和生態資源稟賦,贛江新區在金融組織、融資模式、服務方式和管理制度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創新性舉措:

--打造“綠色金融示範街”。隨著贛江新區綠色創新發展綜合體開業運營,“綠色金融示範街”已初具規模。截至目前,已有17家商業銀行、5家保險公司、4家互聯網金融公司、8家交易場所及其他近百家金融機構入駐,初步形成綠色金融發展生態圈。

--建立綠色項目庫。贛江新區引進專業第三方評級機構建設省級綠色產業項目庫,組織對接全省填報備選綠色項目248個,其中首批綠色項目數據庫共遴選認定新區綠色項目26個,意向融資金額約110億元。

--設立綠色保險創新試驗區。2018年4月,贛江新區確定8家企業開展首批環境汙染責任保險試點,並給予90%的保費補貼,總保額達4000萬元,此舉在江西屬首創。

--打造金融高端智庫。贛江新區與騰訊、人保合作分別成立金融科技實驗室、綠色保險產品創新實驗室,與江西財大共建贛江金融學院,打造高端金融交流和研究平臺。同時,贛江新區還聯合省質監局、江西財大等單位,啟動綠色金融標準化制定工作,申報新能源汽車綠色信貸標準化試點,彌補綠色信貸服務相關標準的空白。

媒体聚焦|赣江新区起步区儒乐湖新城看不到高楼大厦,因为……

4 打造高水平引進、全方位支持的“人才磁鐵”

人才是一個地區最富價值、最具潛力、最可持續的戰略資源。加快建立人才“蓄水池”,事關大局、事關長遠。

2017年底,《贛江新區關於人才引進和培育的若干措施(試行)》正式印發,圍繞新區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為產業配套的現代服務業發展需要,贛江新區推出側重點各有不同的“贛江海智”“贛江創新”“贛江創業”和“贛江傑青”四項招才引智計劃,並提出切實的人才政策紅利。

人才是是創新的核心要素,未來5年,贛江新區將安排50億元人才發展經費,引進和培育200名高層次人才,吸引10萬名青年人才和技能人才在新區創新創業。

2017年12月18日,江西人才服務銀行在贛江新區正式落戶運行,成為一項走在全國前列的人才服務創新舉措。“人才服務銀行可以根據人才的個性化、差異化金融需求,量身定製服務方案,通過市場手段解決人才創新創業資金短缺問題,為人才服務搭建專享平臺和開闢專屬通道。” 贛江新區財政金融局局長秦鼎坤介紹。

從無償資助、股權投資到再辦公用房、人才公寓、貸款貼息、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便利,從為本地人才“築巢引鳳”到制定外地人才落戶優惠政策,贛江新區正打造高水平引進、全方位支持的“人才磁鐵”。新區已彙集包括“兩院”院士在內的高層次人才336人。

目前,贛江新區已形成平臺、主體、要素等多維度的“創新矩陣”,技術、人才、資本的高度聚集,正推動贛江新區踏上協同創新的新徵程。

“創新永無止境,改革任重道遠。”贛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建洋表示,新區自成立以來,始終把創新作為旗幟,在全國19個國家級新區中,闖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當前,贛江新區正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並積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全面提升內生髮展動力,致力於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創新發展重要一極。

媒体聚焦|赣江新区起步区儒乐湖新城看不到高楼大厦,因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