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有祥:我國生豬產能總體過剩 非洲豬瘟影響有限

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馬有祥指出,儘管受“豬週期”影響,我國當前的養豬效益有所下降,但生產能力仍較強,行業總體處於一個過剩的狀態。

馬有祥是在日前於北京召開的第二屆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大會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馬有祥:我國生豬產能總體過剩 非洲豬瘟影響有限

他稱,我國畜牧業今年不期而遇了兩個突發因素,一是非洲豬瘟,一是中美貿易摩擦。非洲豬瘟目前還處於散發狀態,對生豬產業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因為不是人畜共患病,其對食品安全的威脅不大。中美貿易摩擦會對蛋白飼料有影響,但通過我們開源節流,也可使其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

馬有祥強調,儘管有非洲豬瘟的影響,我國的生豬供應不成問題。由於採取了一些封鎖和禁運措施,造成不同地區價格分化,但對全國生豬產業的扭虧為盈來說相對是個好事。

“因為原來的產能確實比較大,豬業進入了一個下行週期,疫情出現之後全國價格反而上來了,全國統算現在養豬還能盈利,結束了此前的嚴重虧損。”他指出。

他還稱,我國總體的畜產品供應很充足,尤其豬肉已經是供大於求,所以儘管發生了一些疫情,也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

馬有祥:我國生豬產能總體過剩 非洲豬瘟影響有限

馬有祥亦提及,本世紀前十年我國已基本解決了畜產品質量安全的系統性風險問題,但因為全國產業體量大,生產主體多達八千多萬,生產水平又參差不齊,所以儘管整個的質量監控體系要求非常嚴,但還是零零星星出現了一些問題。

“當然從這幾年看,更大的問題不在於我們的生產,而是一些網絡輿論的造謠,這個也很可怕。”他指出,“有的甚至用多少年前的材料,或者直接就是造謠,對所謂激素的問題、種種安全的問題,在網上傳播一些不實的言論,這對我們這個產業傷害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