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10萬、20萬、30萬的人,靠什麼賺錢?


年入10萬、20萬、30萬的人,靠什麼賺錢?

文字 | 小丫

來源 | 小丫投資筆記(XiaoyaNotes)

和大家聊的賺錢話題很多,包括投資理財。

卻從來沒有問過大家:

你們都是如何賺錢的?

年收入又處於什麼水平?

小丫發現越來越多人喜歡把“財務自由”掛在嘴邊,大概沒少看《窮爸爸富爸爸》?

如果僅是“眼高手低”的空談“財務自由”,指望有個10萬本金就能靠理財用三五年時間理出100萬,小丫覺得還是“腳踏實地”些好,比如如何爭取年入10萬、20萬、30萬......


01


年入10萬很難嗎?


有些人嗤之以鼻,覺得年入10萬的目標不夠level。畢竟這是一個網絡上工薪階層都奔著“月薪5萬”去的年代,一年的吃穿住行外加人情往來,沒有10萬打底日子怎麼過得舒坦?如果再加上買車買房,10萬的年入簡直就是“赤貧階層”。

但在今年的達沃斯論壇上,有人曾就“新中產”一詞向社科院副院長蔡昉提問過:

“對收入為6萬元到12萬元就可以算作新中產階級怎麼看?”

瞧瞧,年入10萬都算新中產了。

甚至有數據顯示,年入10萬就能超過全國90%的人。

與其說晉身新中產,小丫更願意相信多數人都活在另外的90%當中。對很多人來說,年入10萬也是一道不太容易邁過去的檻。

02


如何才能年入10萬?


(1)不是所有白領,都年入10萬

在大家的固有印象中,一二線城市的白領,是最容易年入10萬以上的。他們每天出入CBD的高檔寫字樓,來去匆忙,以效率和腦力換金錢。

但他們並非一入職場就能換來年入10萬,學歷不過是個敲門磚,敲進去了,還得從0開始拼“薪級”。

一個格子間小白,一無經驗二無資源,如果也不是什麼學霸級或有特長的人物,除了努力你還能靠啥?

做一行,死磕一行。

專注一個目標,反思自己要實現這個目標面臨哪些問題,努力解決這些問題。

虛心向公司前輩請教,看和崗位相關的專業書,自學一些提升崗位技能的線上課或線下課....勤學勤練,加班加點沒什麼好抱怨。

職場小白想一路打怪升級,得先把自己的裝備加強。

這是被許多職場人驗證過的通用道理。

小丫的大學室友M和J都是很拼的姑娘。

當我們還在為考四、六級坐立不安時,M每天一早到學校涼亭練口語,晚上別人煲劇時她必定在聽聽力。四六級考試so easy,M準備的是BEC。

室友J則在看CPA相關書籍,週末揹著書包到校外的培訓班上課。

按高考的分數來排序,我和另一個室友G分列寢室一、二,M和J為三、四,而且分差不小。

但畢業工作時,M和J一個去了四大行,一個進了四大所。我和室友G去的都是普通民企。

薪資上的差距,可想而知。

(2)普通技術工,也能年入10萬

不是流水線上的普通工人,而是技術型人才。

小丫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大意是現在很多大學培養了一堆只能在辦公室裡做輔助工作的毫無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平庸人才,這類人看起來是“白領”,實際上拿的薪資還不如一個學歷低的技術型人才。

讀大學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能拿收入多寡來衡量的。但確實有些技術型人才能力和收入都遠超一些高學歷人士,差別就在於“學了”還是“沒學”。

小丫的初中同學W,初中畢業後便入了社會打工,跟著他姐夫學裝修。

做一名普通的裝修工人,輾轉在珠三角的各個城市,和一堆糙老爺們擠一個宿舍,充耳的裝修噪音,一身塵灰滿手老繭,對一個才十六七歲的小夥子來說,日子很難熬。

做到第三年,W一度想要放棄,但沒有學歷,如果不做裝修,或者只能去工廠做普工。想象在一家工廠和成百上千的人每日重複流水線上的操作,也很難熬。

W開始花心思在原行業中找突破口,已經做了三年裝修工的他,沒少看裝修圖紙和接觸設計師。

不知道W通過何等努力,最終他從一名裝修工人成了空間設計師。

有時候一個單子,就能賺到數倍於以往的薪資。

W的姐夫,積累了多年裝修經驗,技術過硬,後來成了裝修工頭,年入也遠在10萬以上。

底層人群想在學識上逆襲高知階層,並不容易。但並不妨礙那些想改變命運的底層人群,通過努力死磕技術進行升級,在金錢回報上逆襲高知階層。

(3)有特長的人,不缺賺錢機會

本職工作的薪資層層拔高,是很多人入職場前幾年的主要奮鬥目標,然後就是開源,優化財務結構。也有一些頗具才華或特長的人,早早就擁有了多渠道創收的能力。

會碼字的人在兼職賺錢這個事上渠道很多。比如兼職寫文案、網絡小說等賺錢。

小丫認識一個兼職碼字人,她兩年前因為懷孕生子辭職在家。去年年底開始給某平臺供稿,基本只要認真寫且積極參與平臺活動,都能獲得一定激勵,高時一個月能到1萬,低時也能拿個5千。再加上她還給其他媒體投稿,一年下來單做兼職收入也很容易賺到10萬。

還有會畫畫的,懂設計的,也能賺到外快,人們很願意為創意支付較高的報酬。如今的新媒體和新賬號、新品牌越來越多,多的是需要設計LOGO和頭像的人。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有特長。有些人是從小家庭花錢培養出來的特長,也有些人是長期堅持某個習慣並勤加練習,才培養出一技之長。

像寫作這個事,不少人是後來刻意練習多時,才練就的技能。

所以如果你沒有特長,又希望未來某天自己能多一個技能傍身,現在也可以開始練習。

得到、千聊、網易雲課堂上大把各類技能提升的書籍和在線課程。

(4)選對行業的人,容易年入10萬

哪些行業天生薪酬高?

前段時間《南方人才2018-2019年度廣東地區薪酬調查報告》出爐,薪酬更高的行業如下:


年入10萬、20萬、30萬的人,靠什麼賺錢?


儘管金融和地產是強週期行業,需要看天吃飯,但依然架不住被公認為兩大能賺錢行業,還有互聯網科技行業也挺能賺錢。

明明實力相當的兩個人,因為進了不同行業,收入差距顯著拉開的情況也不少見。

要選到能賺錢的行業,一看認知,二看運氣。有人分析得出某個行業能賺錢,有人則是誤打誤撞入的行。

雖然這些行業能賺錢,起薪高,可要面臨的工作壓力也不小,加班熬夜是常態,賺的也是辛苦錢。

(5)個體小商販,也能年入10萬

小丫之前寫過一個案例,就是公司樓下早市的流動粥攤:

兩個粥攤是夫妻檔,一攤5鍋粥,基本上午10點前就能賣完,大概營收1250元(5元*25份*10鍋)。

刨去成本,年入10萬一點問題也沒有。

還有媒體曾經廣為報道的攤煎餅月入3萬的大媽。

其實很多小本生意,年收入並不比辦公室白領低。如果在學歷上起點低,又不願意打一份普通的工,做個體小商販,也是一種選擇。

只是做個體商販需要極吃得苦,耐得煩,能堅持下來還是很讓人佩服的。

03


總結起來,想要年入十萬,並非像網上說的那麼容易,個個都成新中產。

但要年入十萬,也沒有大家認為的那麼難,這裡面沒有太多竅門可循。

如果不是進入天生待遇好的行業,或者資源多,無論是大學生入職場、還是低學歷人群拼技術、做商販,都離不開“努力”和“吃苦”兩個詞。

當你跨入“年入10萬”這個門檻以後,想“年入20萬或30萬”也會變得相對容易。因為在達到“10萬”的目標之前,你已經擁有了“奮鬥”意識和“努力”習慣,並培養起了自己的“競爭力(能力)”。想再多賺10萬,只需努力擴大自己的能力圈。

很多人說,靠打工賺不了大錢。

確實,光靠打工,再努力也就是升職加薪,用更多的時間和體力去換更多的金錢,但時間和體力是有限的。

再往上,想要年入50萬甚至100萬,又當如何?

在比較低的層級,人與人更多是拼體力和努力程度,想在更高的層級競爭,最終拼的是認知力和思維力,工作、創業、投資都是如此。

當你想去往更高的平臺、更大的世界,就不能只是埋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

這個話題以後再聊吧~~~

PS:如果你是上班時艱難度日、下班後快樂煲劇的懶宅,以上內容於你或許只是一碗口水雞湯。

做個小調查:

你們都是如何賺錢的?

年收入又是多少?

歡迎大家到留言區參話題,讓更多人認清自己的位置,也讓更多人知道,原來還能這麼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