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大国“官宣”!73岁老人,参与11次核试验,见证第一颗氢弹爆炸

近日,“官宣体”迅速走红,引发万千网友竞相模仿。那么,什么才应该叫做真正的“官宣”呢?

这才是大国“官宣”!73岁老人,参与11次核试验,见证第一颗氢弹爆炸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爆炸成功!全国为之沸腾,举世为之震惊!小平同志曾说:“如果没有两弹一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才是泱泱大国的“官宣”!那鲜艳的中国红字体中,凝聚着我国核武器研发人员的心血与汗水,其中很多先贤的名字被历史铭记,但也有无数“幕后英雄”的牺牲奉献并没有被人们所熟知,西安邮电大学校友徐胜安,就是其中一位科研战士。

这才是大国“官宣”!73岁老人,参与11次核试验,见证第一颗氢弹爆炸

这份51年前的大国“官宣”,他依然保存的完好无损

徐胜安老先生今年已经73岁,虽然满头华发,却依然精神矍铄、步伐稳健,或许这是因为年轻时候在戈壁滩艰苦生活的磨练。他是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实验主控站的工作人员之一,曾亲自为邓稼先、王淦昌两位科学家汇报设备情况;他先后参加核试验11次,为我国从无到有的核武器发展历史贡献出自己全部的青春与热血。

这才是大国“官宣”!73岁老人,参与11次核试验,见证第一颗氢弹爆炸

回想起来,徐老先生总是感慨万千,这一辈子永不能忘怀的,便是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前的10秒钟,那是他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的10秒钟!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喜报,至今依旧被徐老先生保存的完好无损,每道折痕里,都尘封着51年前的那段光辉岁月。

这才是大国“官宣”!73岁老人,参与11次核试验,见证第一颗氢弹爆炸

那段艰苦的奋斗岁月,他至今铭心刻骨

自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之后,国家便集中主要力量和大量人才,投入到氢弹的自主研发当中。1965年,徐胜安从西安邮电学院(现西安邮电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国防科委研究所,前往新疆罗布泊地区进行重要国防研究工作。

这才是大国“官宣”!73岁老人,参与11次核试验,见证第一颗氢弹爆炸

罗布泊是著名的戈壁滩地区,目之所及一片干旱荒芜,昼夜温差极大。刚到国防科委研究所执行任务的

徐胜安穿着皮大衣,带着皮帽子,在戈壁滩里一走就是一天。周围都是山,从不见人烟,更不存在所谓“最近的地方”,徐胜安和团队就在山沟里行进和工作:没树,就自己搬石头、挖坑、栽树;没有住处,就自己搭帐篷。戈壁滩上的气候更是变换难测,说刮风就刮风,刮起风来更是不得了,经常把固定帐篷的角铁都拔起来。徐胜安清楚地记得,当年水资源匮乏,他从早到晚只用一盆水,因为水中含太多矿物质,连肥皂都搓不出泡沫。

这才是大国“官宣”!73岁老人,参与11次核试验,见证第一颗氢弹爆炸

那刻震撼的爆炸瞬间,他永生难忘

在戈壁滩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徐胜安从心底里感到光荣。他前后共参加了11次核试验,其中,第一次就是在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爆炸试验。当时,徐胜安的工作岗位就在爆心的周围,即发布指令的主控站,他控制着九院的设备。在试爆之前的检查工作中,邓稼先、王淦昌两位科学家向他询问设备情况,并握手问好。徐胜安细心检查每一处运行细节,表示一切正常。

这才是大国“官宣”!73岁老人,参与11次核试验,见证第一颗氢弹爆炸

轰-6搭载着氢弹直上蓝天,万众瞩目的时刻终于来临。8点20分,随着倒计时之后“起爆”的一声令下,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在主控站的徐胜安不禁热泪盈眶,那一刻,他看到天空中两个“太阳”并排悬挂,瑰丽无比,永生难忘。

这才是大国“官宣”!73岁老人,参与11次核试验,见证第一颗氢弹爆炸

如此“官宣”,才是我泱泱大国振聋发聩的宣言。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积极贡献力量!

欢迎关注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头条号,让你看到更精彩的西安邮电大学!

文章整理自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栏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