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利用情況調查

時間是什麼?高爾基說,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人們經常用“彈指一揮間”、“白駒過隙”等來形容時間飛逝,身處工作生活高度緊張的現代社會,很多人經常會問:時間都去哪了?現代人們的時間分配情況是怎樣的?

近期,新鄉市社會經濟調查隊利用微信媒介對80名18至60歲從事不同行業的居民進行了一項關於時間利用情況的調查,通過時間利用調查能夠看清現代人的真實生活,也可以作為每個人的鏡鑑。調查結果顯示,37.5%的受訪者表示對自己目前的日程安排不是特別有條理,效率一般;27.5%的受訪者表示不能將自己的事情做很好的安排,缺乏明確的時間規劃。

1、 受訪者的基本情況

(一)受訪者的性別比例較平均

調查結果顯示,80名受訪對象中,男性37人,所佔比例46.25%,女性43人,所佔比例53.75%。

(二)“31-40歲”年齡段的受訪者佔調查總人數比重最大

從受訪者的年齡結構來看,“31-40歲”年齡段的有33人,佔41.25%;“21-30歲” 年齡段的有21人,佔26.25%;“41-50歲”年齡段的有19人,佔23.75%;“18-20歲”和“51-60歲”年齡段的分別有2人和5人,分別佔2.5%和6.25%。“31-40歲”年齡段的受訪者佔調查總人數比重最大。

(三)受訪者的受教育程度以本科和大專為主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的受教育程度以本科和大專為主,分別有50人和15人,佔調查總人數的62.5%和 18.75%,二者之和為81.25%;碩士研究生程度的受訪者8人,佔10%,高中及以下程度的受訪者7人,佔8.75%。

(四)受訪者的的工作單位以“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為主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的工作單位以“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為主,分別有36人和15人,佔調查總人數的45%和17.5%;“教育類工作者”和“其他職業”的受訪者分別有12人和10人,分別佔15%和12.5%;“待業人員”、“學生”、“個體工商戶”和“設計類/工程/程序類工作者”的受訪者相對較少,四者合計佔調查總人數的9%。受訪對象職業分佈較廣泛。

時間利用情況調查

圖1:受訪者的職業分佈圖

二、受訪者的時間利用情況

(一)近八成的受訪者表示平均每天的通勤時間為1小時以內

此問卷的受訪者近九成為河南地區居民,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平均每天的通勤時間選擇“半小時以內”的有33人,佔全部調查對象的41.25%;選擇“半小時至1小時”的有29人,佔36.25%;選擇“1-2小時”的有16人,佔20%;選擇“2-3小時”和“3小時以上”的受訪者分別僅有1人,合計佔2.5%。

(二)大多數受訪者表示平均每天真正用於工作的時間較飽和

在問及“上班時間內真正用於工作的時間”時,均有26.25%的受訪者選擇了“4-6小時”和“8小時以上”,25%的人選擇了“6-8小時”,佔25%;15人選擇了“2-4”小時,佔18.75%;3人選擇了“1-2小時”,佔3.75%。

(三)35%的受訪者表示每天的空閒時間有2-4小時

調查結果顯示,在問及“除了雙休日、節假日以外,您每天的空閒時間有多長”時,有28人選擇了“2-4小時”,佔調查總人數的35%;有23人選擇了“1-2小時”,佔28.75%;16人選擇了“6-8小時”,佔7.5%;選擇“6-8小時”和“8小時以上”的受訪者分別有6人和7人,分別佔7.5%和8.75%。

時間利用情況調查

圖2:受訪者的空閒時間分佈

在問及“如果您平時有較多的空閒時間,一般會幹什麼”時,分別有53.75%和51.25%的受訪者選擇了“陪家人”和“在電腦和手機上漫無目的地逛”,位居選項前兩位;其次均有38.75%的受訪者選擇了“看電視劇、電影等”和“看書學習”。

時間利用情況調查

圖3:受訪者對空閒時間的規劃

(四)近五成的受訪者表示平均每天做家務的時間為半小時至2小時不等,做家務不是女性的“專屬”

26.25%的受訪者表示平均每天做家務(買菜、洗衣、做飯、帶孩子等)的時間為半小時至1小時,21.25%的受訪者表示平均每天做家務的時間為1-2小時,18.75%的人表示幾乎不做家務。

分性別來看,37位男性受訪者中有10位受訪者表示平均每天做家務的時間為1-2小時,佔男性受訪者總人數的27.03%;僅有8位表示幾乎不做家務,佔男性受訪者總人數的21.62%。

時間利用情況調查

圖4:男性受訪者平均每天做家務的時間

43位女性受訪者中有12位表示平均每天做家務的時間為半小時至1小時,佔女性受訪者總人數的27.91%;僅有7位表示幾乎不做家務,佔女性受訪者總人數的16.28%。

時間利用情況調查

圖5:女性受訪者平均每天做家務的時間

由此可見,男女受訪者用在做家務上的時間較一致,側面反映出做家務不是女性的“專屬”。

(五)20%的受訪者表示幾乎不讀書,31.25%的受訪者表示平均每天用於學習(讀書、看報刊、聽講座)的時間為半小時至1小時

調查結果顯示,31.25%的受訪者表示平均每天用於學習(讀書、看報刊、聽講座)的時間為半小時至1小時,21.25%的受訪者選擇“半小時以內”,均有20%的受訪者選擇“幾乎不讀書”和“1-2小時”,均只有3.75%的受訪者每天學習的時間選擇了“2-3小時”和“3小時以上”。

(六)36.25%的受訪者表示一週內幾乎沒有體育健身的時間

調查結果顯示,有29位受訪者表示一週之內幾乎沒有體育健身的時間,佔調查總人數的36.25%;僅有4人表示會每天堅持鍛鍊,佔調查總人數的5%。

時間利用情況調查

圖6:受訪者一週內用於體育健身的時間

(七)77.5%的受訪者表示平均每天用於洗漱、化妝、美容、美髮的時間為半小時以內

有62名受訪者表示平均每天用於洗漱、化妝、美容、美髮的時間為半小時以內,佔調查總人數的77.5%;14人選擇半小時至1小時,佔17.5%;4人選擇1-2小時,佔5%。

(八)43.75%的受訪者表示會經常熬夜,手機是導致人們熬夜的主要因素

雖有62.5%的受訪者表示平均每天的睡眠時間為7-8小時,但有43.75%受訪者表示會經常熬夜,有40%的受訪者表示會偶爾熬夜,僅有16.25%的受訪者表示幾乎不熬夜。

當問及“如您經常熬夜一般用來幹什麼時”,分別有41.25%和37.5%的受訪者選擇了“看電視劇、電影、綜藝節目等”和“在電腦或手機上漫無目的地逛”,位居選項前兩位;有28.75%的受訪者選擇了刷微信等,26.25%的受訪者選擇了其他,16.25%的人選擇了看書、學習,12.5%的人選擇了網上購物。

人們以犧牲正常的睡眠時間來進行活動是不可取的。有人說現代人的黑夜只是沒有太陽的白天,現代人將原本屬於黑夜、屬於休息的時間納入人的活動時間,技術的進步、日常生活的豐富,拉長了傳統意義上的白天。現在人們能佔有的有效活動時間,一定比古時候要長很多。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即使再長的時間也往往被安排得滿滿當當,但少有停下來人思考如何讓每一分、每一秒都更有價值。

(九)分別有50%和60%的受訪者表示很少和父母、親朋好友相聚

除和父母同住的受訪者外,有50%的受訪者表示很少和父母相聚,25.9%的受訪者表示每週和父母相聚的時間為一天以內。

有60%的受訪者表示很少和親朋好友相聚,31.25%的受訪者表示每週平均和親朋好友相聚半天到一天。

(十)70%的受訪者表示幾乎不逛實體商店

調查結果顯示,有70%的受訪者表示幾乎不逛實體商店,有21.25%的受訪者表示每週逛實體商店的時間為1-2小時,僅有8.75%的受訪者表示每週會花2小時以上的時間逛實體商店。

三、37.5%的受訪者表示對自己目前的日程安排不是特別有條理,效率一般

有37.5%的受訪者表示對自己目前的日程安排不是特別有條理,效率一般;有27.5%的人認為自己的日程安排合理,效率很高;同樣有27.5%的人表示不能將自己的事情做很好的安排,缺乏明確的時間規劃。

在網絡上,曾經有一個“A4紙上看人生,你還會虛度光陰嗎”的熱門帖子:以75歲的平均年齡計算,人生不過短短的900個月,用一個30乘30的表格來呈現,一張A4紙就足夠了。如果人生每過一個月,就把一個格子塗上顏色,許多人突然發現,原來人生已過大半,時間來去匆匆。時間是人生的書寫者,而手握人生之筆的,從來都是我們自己。

時間利用情況調查

圖7:受訪者對目前各自時間利用情況的評價

四、結論

通過時間利用情況調查,大致可以呈現我們這個城市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態,儘管我們對中等城市生活方式比較熟悉,但對調查結果仍然感到了一些震動:一半以上的人把寶貴的空閒時間用於上網閒遊,36.25%的受訪者表示一週內幾乎沒有體育健身的時間;43.75%的受訪者表示會經常熬夜,手機是導致人們熬夜的主要因素;20%的受訪者表示幾乎不讀書;50%的受訪者表示很少和父母相聚;37.5%的受訪者表示對自己目前的日程安排不滿意。手機和上網已經嚴重侵入了絕大多數的生活,手機互聯網佔用了大部分人太多的時間!如何合理地利用手機網絡而不是被它所支配,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切課題。讀書、健身等健康生活習慣還遠未普及,熬夜的習慣一時難改,多數人仍然忽視對父母的關心。所有這些都在提醒著我們需要有一個更加科學合理的時間規劃,也許不是短時間能達到的。但我們同時也看到一些積極的新變化,如:男性做家務的時間越來越接近女性,顯示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男性對角色分工的認同,仍然有10%的人保持平均每天一小時以上健身時間,有多達70%的人幾乎不逛實體店,相當多的人選擇每週和父母親朋相聚......

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為了過好每一天,為了更加科學健康的生活,我們需要更加合理的時間規劃和目標管理。(閆玉傑)

新鄉市統計局 禹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