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省勞模、港珠澳大橋建設者戴建標是坡頭人

“感恩國家的日益強大,讓我有機會參與建設這項偉大的超級工程;感恩大橋的建設團隊,讓我在和大家一起的奮鬥中不斷成長!”

2018年10月24日,全球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從湛江走出去的高級工程師,為這項超級工程奮戰了近十年的廣東省勞動模範、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計劃合同部副部長戴建標當時在開通儀式現場目睹盛況。10月25日連線中,他激動地說道

驕傲!省勞模、港珠澳大橋建設者戴建標是坡頭人

省勞模、港珠澳大橋建設者戴建標。

從雷州半島走出去的省勞模

“我是土生土長的湛江人,是雷州半島這片熱土養育了我!”

戴建標出生於1976年10月,老家在坡頭區乾塘鎮戴 田村,1998年參加工作,2014年獲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碩士學位。

“去港珠澳大橋之前,我曾在湛江海灣大橋工作了一年多時間。”2009年9月1日,通過百裡挑一的選聘關,好學上進的戴建標進入港珠澳大橋這項超級工程的團隊中,成為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計劃合同部的一員。戴建標為這項超級工程奮戰了近十年,先後任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計劃合同部招標主管、造價主管、副部長、高級工程師,取得甲級公路造價師、註冊造價師、註冊諮詢師等多項執業資格,是工程管理的多面手。

2015年,戴建標被評為廣東省勞動模範,當時他激動地說:“這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港珠澳大橋建設者的肯定和鼓勵。作為大橋建設者之一,我會繼續弘揚勞模精神,堅持不懈,不畏艱難,為實現建設世界級跨海通道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凝心聚力引入全球最優資源

港珠澳大橋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首個粵港澳三地共建、共管的超級工程,項目影響大,社會關注度高,招標工作更是被關注的重點。港珠澳大橋是全球矚目的地標性建築,必須具有全球行業領先地位的建設水平。要達至項目的建設目標,就必須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嚴格招標程序,引入全國、乃至全球最匹配、最優的資源,“當時,這對於我所在的招標團隊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就招標工作而言,港珠澳大橋挑戰之巨大在於——其目標建設成為世界級跨海通道,涉及跨海橋樑、海底隧道、深水人工島填築、交通機電、路面、房建、園林等多個領域,是集島、隧、橋、路等為一體的超級綜合集群項目,大部分招標項目在國內都屬首次,無成熟經驗可借鑑。

其中,在橋面鋪裝施工招標工作中,由於鋼箱梁橋面鋪裝面積多達50萬平方米,總長度近16千米,工程量之大,在國內乃至國際上尚屬首次。在管理局招標領導小組、橋面鋪裝招標工作小組的統籌領導下,戴建標當好執行者,具體跟進落實招標的創新思路。

與此同時,鋼橋面還必須防腐除鏽,受氣候條件影響,下雨天、大霧及溼度大於85%均不能施工,可供施工工期非常短。經過無數次調查,終於收集到香港青馬大橋曾經使用過自動化的拋丸除鏽設備、美國航空母艦的製造過程使用了全自動的拋丸除鏽設備。憑這條“線索”,配合招標工作小組提出鋼橋面鋪裝招標關於拋丸除鏽的思路:將全自動的拋丸除鏽施工設備作為投標的強制性條件。

為大橋建成通車立下汗馬功勞

招標文件編制,報主管部門核備,發佈招標公告,出售招標文件,組織開標會、評標會,評標結果公示,核備,合同談判……招標工作過程繁瑣而複雜,且具不可逆轉性,每個過程的錯漏都將導致不可挽回的損失。

當時,作為計劃合同部招標主管,戴建標具體推進招標管理“首件制”。在項目開始實施招標階段,組織編制了《港珠澳大橋招標工作指南》,貫徹“事前計劃——過程控制——事後總結”的開標、評標組織原則,明確在固定的時間節點要做的具體事項,有效推動了“重點、敏感、高風險”招標工作有效開展。

施行預演與預控,推行精細化管理。在開評標組織的關鍵環節,如開標會、評標會、合同談判等過程,戴建標提前組織參與人員對相關流程進行演練,對可能遇到的問題預先想出處理的方案,以確保組織流程流暢。同時,由於公示時間一般都從凌晨起算,公示文件在提交相關部門後,將在凌晨掛網,所以戴建標經常做“夜貓子”,第一時間瀏覽網上公示內容,確認無誤後,才安心休息。

整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一共有40多個標段,幾十份合同,總造價數百億元,招標歷時長達八年之久。戴建標就在這高風險、高難度的敏感招標崗位上,一干就是八年,和團隊共同努力使大橋主要招標工作圓滿告捷。期間,未收到任何針對招投標環節的有效投訴,且每個招標引入的單位都是全國乃至全球最匹配、最優的資源組合,為大橋最終順利建成通車立下了汗馬功勞。

為家鄉日新月異變化感到高興

超級工程成功的背後,是無數人的默默付出。對於戴建標來說,經常需要加班加點,“白加黑”連軸轉。為了更便於工作,2010年戴建標舉家從湛江搬到珠海“前線”。

“我原本以為咬咬牙、再多堅持就可以把工作做好,但由於長期熬夜加班,2013年底,自己身體發出了強烈的警示信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從2014年開始,戴建標開始堅持跑步鍛鍊身體。因為白天要工作,所以他都是晚上跑步,一次跑10公里,一個星期3至4次,累計跑30—40公里。他堅持不懈地鍛鍊身體,不但提升了體質,工作效率也更高了,甚至因此成為一名長跑業餘愛好者,於2014年成功完成珠海半程馬拉松,2016年又參加了香港馬拉松賽。

當然,即便是跑步時,戴建標也常將之與工作聯繫起來。戴建標一路跑,一路詳細查看了昂船洲大橋、青馬大橋鋼橋面鋪裝及相關附屬設施的有關情況。到達西區海底隧道時,他心情非常激動,因為它與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的隧道一樣,都是沉管隧道,他對鋪裝、通風、內裝、排水等設施仔細查看,“香港這隧道內的空氣清新度和衛生清潔度,讓我完全感覺不到正身處隧道中,顯示出很高的建設、管理水平。那時我就想——港珠澳大橋也要有這樣的高水平。後來,我們真的做到了!”

戴建標最近一次回湛江,是今年國慶節前回鄉看望岳父、岳母,“哥哥、姐姐等也仍在湛江。但我工作繁忙,平常也只能偶爾回來。家鄉以及在湛江的親人一直是我的牽掛,聽說雷州半島正在建設或謀劃更多跨海大橋等大項目,我真為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感到高興!”

(本文部分文字資料、圖片素材來源網絡,無意侵犯版權,如有疑問可及時聯繫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