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徐崢《我不是藥神》,思考創業者成功的因素

徐崢的《我不是藥神》已經突破30億票房,讓我們看到抗癌藥現狀,以及很多社會問題的同時,作為創業者的書官兒不禁思考,為什麼徐崢參演或指導的電影這麼容易火,評分也都不錯,於是總結如下:

從徐崢《我不是藥神》,思考創業者成功的因素

我不是藥神 票房超30億

1、緊貼社會熱點和需求

徐崢參演的很多作品,都是緊貼社會熱點和需求。如《泰囧》迎合2012年中泰蜜月期,中國成為泰國最大遊客來源國。《我不是藥神》迎合民眾對癌症藥品的關注,病不起吃不起的問題引起共鳴。

創業者的項目,應當緊貼客戶的需求,無需迎合所有人。只需對一類人群進行核心需求的解決,既可完成創業。

從徐崢《我不是藥神》,思考創業者成功的因素

徐崢電影的統計

2、認真體悟政府導向

徐崢參演的很多作品,都切合當時的政府導向或政策。以人在囧途為例,政府對民眾“回家難”的問題,在當年做了很多嘗試和改革,如火車票實名制。同樣的《我不是藥神》恰好貼合了當下政府對抗癌藥的降價保量。

創業者的項目,如果能夠迎合政策導向,必然可以順風順水。但創業項目不需要可以追求政策,還應當以自身資源為主要考量。

從徐崢《我不是藥神》,思考創業者成功的因素

3、用心做好產品

徐崢作為一個演員和導演,塑造的角色和電影,都入木三分,極易引起大眾共鳴。《人在囧途》把大眾回家過程中遇到的曲折,表現的淋漓盡致。《我不是藥神》則將病人的心理、社會的現狀,通過各種矛盾和衝突,表現的感人而引人思考。

創業者的產品,應當力求解決客戶的需求,當解決方案與客戶達成共鳴,必然可以一鳴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