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女孩舔嘴「長鬍子」竟因父母吵架,秋冬季節這樣潤脣

武漢晚報10月18日訊(記者毛茵)每次一換季嘴唇就開始發炎、起皮,嚴重時甚至會紅腫潰爛,面對發乾的嘴唇,多數人的直接反應是——舔嘴唇。一個12歲的女孩從夏天到現在習慣性地咬和舔,把嘴唇周邊舔出了一圈“鬍子”。

12歲女孩璇子這兩年經常會不自覺地咬自己嘴唇,嘴唇乾裂脫皮,不舒服就用舌頭舔,誰知道越舔越幹,越幹越舔,口周也起了紅斑、丘疹、脫屑,看起來像長了一圈“鬍子”。最近幾個月情況特別嚴重,18日她被媽媽帶到武漢市一醫院皮膚科就診。

孔慶雲主任醫師說,唇炎是一種以口唇乾燥、皸裂、脫屑為主要表現的黏膜病,上下唇均可發生。唇部皮膚較薄,只有身體皮膚厚度的1/3,沒有角質層,所以對乾燥的空氣、大風、低溫等環境特別敏感。秋冬季節天乾物燥,身體的水分也更容易流失,如果嘴唇一起皮就舔,不但起不到溼潤作用,還可能加重唇部乾裂脫皮狀況,甚至惹上唇炎。

看小姑娘一直低著頭,孔慶雲支開媽媽,慈祥地問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心事,璇子一下子眼圈就紅了。原來這兩年父母關係一直不好,動不動就吵架,開始還避著璇子吵,後來毫無顧忌,三天兩頭地在家裡大呼小叫,任何一點小事都會惡語相向。這個時候,璇子就會躲到自己房間,拼命咬嘴唇,咬得滲血,又反覆舔,久而久之,漂亮小女生變成了“大花臉”。

孔慶雲在臨床中發現,不少皮膚病患者是有精神和心理誘因的。咬唇和舔唇的人很多有心因,舔嘴唇實際上是一個自我安慰的動作。當人們面臨很大的壓力時,通常會感到口乾舌燥,於是會用舌頭不斷地舔舐嘴唇,讓它溼潤些。同樣的道理,當人們感到不自在或者心裡緊張時,也會用舌頭反覆地摩擦嘴唇,以此來安慰自己,並試圖鎮定下來。

咬嘴唇的直接起源來自於嬰兒時期的吸吮本能;長出牙齒時由於牙床不舒服或癢癢,以咬嘴唇來緩解;對親人依戀和對皮膚與身體接觸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而尋求心理上的安慰;當父母無法讓孩子得到親子依戀、對皮膚和身體接觸的需要時,吸吮嘴唇、咬嘴唇、咬手等便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情緒、獲得了心理上的滿足和愉悅,得到了安全和快樂,從而彌補父母的關心、關懷等不足,久而久之便養成了不好的習慣。

孔慶雲希望這位媽媽平時多瞭解孩子的喜怒哀樂,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減輕孩子的壓力。嘴唇發乾的時候,用舌頭舔、用手撕死皮都是很不好的習慣。緩解唇部不適,可以試試潤唇公式:一杯茶+一支唇膏+一塊蘋果皮=水潤嘴唇。想緩解唇部乾燥起皮,首先要注意多喝水,保持環境中的溼度。在乾燥的季節最好備上一支護唇膏,以保持嘴唇的溼潤。晚上可用一塊蘋果皮給嘴唇做溼敷。把蘋果皮連小塊果肉削下,滴上少許蜂蜜,敷在嘴唇上即可。蘋果和蜂蜜都有溫和滋潤的效果,兩者搭配,適合在乾燥的秋冬季節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