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工業富聯高層「震盪」 市值縮水近3000億

独角兽工业富联高层“震荡” 市值缩水近3000亿

見習記者邸凌月 本報記者韓永先 深圳、北京報道

獨角獸工業富聯(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601138.SH)在規定時間內的最後一天披露了2018年三季報。

今年6月初上市的獨角獸工業富聯成績單並不那麼亮眼,淨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4.37%下滑至今年的3.44%。更悲催的是公司股價,上市後第4個交易日就開板,近日更是在破發的道路上漸行漸遠。10月19日公司股價盤中創11.11元/股新低,市值較巔峰時的5193億元蒸發了逾2900億元,如今仍在低位徘徊。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月,工業富聯董事長、董事接連辭職,公司內部人士透露稱,董事長陳永正是工作調動,之後從事人工智能、投資方面的工作;而董事毛渝南則是個人原因辭職,想回歸家庭。

不同於華為的職位輪流制度,工業富聯董事長因為要投身於人工智能辭職,是否有些輕率?

淨利潤率下滑

在創造了36天的A股最快過會紀錄之後,工業富聯於2018年6月8日正式登陸A股,每股發行價為13.77元,募集資金271.2億元,創下了近3年來A股募資總額新高。

工業富聯招股書顯示,公司2015年-2017年實現營收分別為2728億元、2727.13億元、3545.44億元,2016年增速輕微下滑後,2017年大幅反彈到30.01%;歸母淨利潤同期分別為143.5億元、143.66億元和158.68億元,2016年、2017年增速分別為0.11%、10.45%;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39.63億元、141.12億元和159.52億元,2016年、2017年增速分別為1.07%、13.04%。

同期,工業富聯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 10.50%、10.65%和 10.14%,淨利潤率分別為5.26%、5.28%、4.57%。

而工業富聯上市後交出的成績單如何?是突飛猛進還是停滯不前?

10月30日,工業富聯發佈2018年三季報,財務數據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839.26億元,同比增長32.09%;實現歸母淨利潤97.56億元,同比增長2.69%;扣非後歸母淨利潤98.63億元,同比增長5.11%;淨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4.37%下滑至今年的3.44%。

而在此前的半年報中,工業富聯的歸母淨利潤為54.44 億元,同比增長2.24%,淨利潤率也只有3.43%。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這樣低的增長率,對於一家自詡“工業互聯網”概念的上市公司來說,無論如何也是說不過去的,恰恰說明了這家公司本質上還是那個代工廠,儘管公司在半年報隻字未提代工業務,甚至都沒有提蘋果,只是閃爍其詞地稱“某美國知名品牌手機高精密金屬機構件”,不過在招股書裡還是把代工的廠家羅列了出來:Amazon、 Apple、 ARRIS、 Cisco、 Dell、HPE、華為、聯想、 NetApp、 Nokia等。

股價破發低位徘徊

工業富聯成長性不強,即使頭戴“獨角獸”光環,也難以撐起公司較高的股價。

據Wind資訊統計,去年以來共有530只新股上市,以10月30日收盤價相對發行價計算,134只個股股價目前處於破發狀態,其中不乏養元飲品(六個核桃母公司)、金逸影視、地素時尚(DAZZLE母公司)、華夏航空等知名企業,工業富聯也未能逃脫破發的命運。

6月8日,工業富聯上市首日股價大漲44.01%,當天收盤價為19.83元,市值達到了3905.58億元,超過海康威視,成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企業。

隨後連續兩個交易日,工業富聯一字漲停。6月13日,工業富聯打開漲停板,當日最高股價為26.36元,但次日獨角獸光環開始黯淡,大跌9.45%,此後股價持續走低。

10月8日,工業富聯首次破發,盤中最低觸及13.71元/股,截至當日收盤,工業富聯總市值為2702.2億元,而在6月13日,公司總市值最高曾經達到了5193億元,與上市首日相比,也縮水逾30%。

此後,工業富聯的股價在破發的道路上漸行漸遠,10月11日,低開後迅速走弱,臨近收盤封跌停板,報收12.34元/股;19日,股價再創新低,為11.11元/股,當日盤後市值僅剩2286.62億元;直至10月30日,工業富聯股價也無明顯起色,何時能重返發行價也是個未知數。

事實上,獨角獸上市公司的價格大跌,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所處的市場環境影響,但更大程度上則受壓於較大的估值溢價以及相對失真的定價問題。

此前,有“獨角獸”、“工業互聯網”、“科技第一股”標籤的工業富聯被機構測算,上市後總市值有望達到6000多億,甚至高出控股股東鴻海精密市值逾4成。

來自香港投行的觀點認為,“工業富聯大股東鴻海精密的市盈率僅為10倍左右,因此前者在A股可能面臨一定的拋售壓力。”

高層“震盪” 董事長辭職

10月26日晚間,工業富聯發佈了重要的高層變動,原董事長陳永正於近日辭去公司董事長、董事、第一屆董事會戰略決策委員會及薪酬與考核委員會的相關職務,選舉公司董事李軍旗為公司董事會董事長、戰略決策委員會委員,選舉吳惠鋒為公司董事會副董事長。

此次職位變更前,李軍旗長期擔任工業富聯子公司基準精密工業(惠州)有限公司(簡稱“基準精密”)董事長和總經理。基準精密主業為精密材料、精密工具、超精密製造的研發和生產,為客戶提供超精密製造整體解決方案及工程服務,主要產品包括鎢鋼刀具、微細擠壓絲錐、單晶金剛石刀具、聚晶金剛石刀具、汽車刀具、液態金屬等六大系列。

此前在9月26日,工業富聯就發佈了高層人士調整,董事毛渝南辭去董事職務,擬選舉李傑為公司董事會副董事長及董事候選人。

一位接近工業富聯的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陳永正是因為工作調動,之後將從事人工智能、投資方面的工作;而毛渝南則是個人原因,想回歸家庭。

“每位董事,公司都有挽留。”上述人士補充道。

眾所周知,華為一直一來都實行職位輪流制度,因此,所謂的董事長、CEO、COO這些職位上到底是誰,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但不同於華為,工業富聯董事長因為要投身於人工智能辭職,是否有些輕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