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風投帶壞的創業公司

你有錢他表演成了現在投資人與創業公司的遊戲規則,但是瘋狂的投資背後卻是鉅額的虧空與變態的融資方式。

被風投帶壞的創業公司

什麼是風投?!就是與賺錢為目的的高風險投資,但是中國風投的錢來源太容易;花起來也不會珍惜。

為什麼中國創業公司多數失敗而終?其實與創業公司盲目的完成風投喜好指標有關係。

如風投喜歡看“區塊鏈”,有的創業公司自己都不知道區塊鏈是什麼時;就盲目的在自己產品中加上這個定義,什麼區塊鏈農業、區塊鏈某幣、區塊鏈健康、區塊鏈無人機等等。

反正我也看不懂、風投也看不懂的就對了,因為看不懂所以覺得高大上。當然也不是說以上的東西不可以加“區塊鏈”定義,只是加上去產生的價值與收益不是正比;因為區塊鏈對數據安全性、需要去中心化產品價值大一點。

當前風投傾向於互聯網類企業,創業公司就盲目追求互聯網價值;雖然這同中國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很多是IT出身有一定直接關係。但是風投忽視了硬性要求“硬性消費需求指標”。

舉例:老乾媽品牌創造的很多消費者在一定時間會主動消費的無其它選擇的叫“硬性消費需求”或王石搞的某地段房子,消費者在一定時間、資金及能力內會沒有辦法主動消費的也是“硬性性消費需求”,而硬性指標越高投資及收益、成功率越高。

反之互聯網上的某些遊戲多數人可玩可不玩的或某購物平臺可以吸引上顧客,但是顧客只買一次就不會買的;盲目的燒錢吸引流量卻嚴重忽視了硬性需求原則。

而有意思的是現在風投就喜歡看所謂的“流量”“用戶數量”,假設風險投資人們給一頭豬150個億;豬告訴全世界在某APP實名際註冊馬上給50塊錢;信不信豬也可以讓幾個億的人註冊某APP,但是這個是非硬性指標。因為最終迴歸理性這150億燒完後,多數人選擇卸載這個APP。所以什麼共享經濟、區塊鏈、某健康除非增加硬性值,否則就是燒錢而不是賺錢。

當然還有風險投資人的各種奇葩愛好,有的人不投發明人,有的人不投實體創業。從而間接讓一些創業公司改變其最終的夢想。

被風投帶壞的創業公司

什麼是創業?就是為自己夢想實現社會的價值,得到自己應有的回報。如馬雲所說你解決了某些問題就一定可以賺錢,其實這就是一個硬性指標;因為有問題的人一定會去消費或使用。

創業者拿到投資人的第一目標是解決發展需要。但是有的創業者拿到錢換辦公室、買豪車、旅遊,打扮的美美的、帥帥的;你這是婊子化妝招待嫖客嗎?這些所謂的創業連馬雲、雷軍等成功創業者當時一半精神都不如。現在的創業者都成了赤裸裸的融資來消費而已,而不是為夢想前行。沒有企業團隊精神、社會擔當、人生價值觀。

創業者敢於告訴投資人你要多少錢,但是也敢於拒絕多餘的錢。因為錢多了就是一個壞事而不是好事,創業為什麼有天使輪、A輪、B輪融資?!為什麼不直接融資幾百億放那裡?!是因為你的規劃中這一個時期只要這麼多,多了的就會亂花錢,因為這個錢需要代價的。讓企業7分飽就可以。記住是7分飽,是飽不是餓著。(飽就是有多餘的週轉資金)

創業者應適當的分享企業危機感給自己的團隊成員,而不是盲目的滿足自己團隊所以“人性”需求。什麼本公司一天工作8小時、好吃好喝還好玩、月薪過萬。上班成了渡假一樣玩電腦、玩遊戲,上面有什麼指示就做什麼;沒有就接著玩。這樣的優越條件不是給任何一個員工,而是一個員工有這個價值後才享受的東西。創業者公司沒有錢沒有什麼丟人的,因為你是創業公司;不是已經成功的賺錢公司。願意同你奮鬥的員工不會因為你適當分享的危機感而放棄與你奮鬥,而因為你有足夠的才華與能力讓自己團隊的人用他的一生投資你的創業。如果你的危機感總是自己揹負著,有一天你會因為一個人背的太多而選擇結束生命。

創業者敢於拒絕改變自己企業性質、方向、團隊精神的投資,創業者要自信非自負堅信自己的方向感及對未來的預測。如果因為需要某筆投資讓企業性質、方向、團隊都變了;這樣就有可能失去自己應有的前景。

創業者敢於自破而不是要盲目的擴大需要高成本的投資,創業企業有一個好處就企業小可以隨時倒閉;這樣給自己重來的機會更容易。否則盲目的接受一些高成本投資就只是加速死亡永不超生的方式而已。

今天的中國創業風氣,盲目融資、盲目投資。颱風來時可以讓一頭豬飛上天,但是也讓一頭豬飛的越高摔得越重。這樣的投資風氣下產生不了知名實力企業。

風險投資要讓有夢想、有能力的人騰飛;不是讓做夢的豬受颱風吹,換來的不是豬的道謝而是豬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