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媽媽靠「每天學習5小時」進了「家委會」!「拼家長」拼的到底是什麼?

这位妈妈靠“每天学习5小时”进了“家委会”!“拼家长”拼的到底是什么?

这位妈妈靠“每天学习5小时”进了“家委会”!“拼家长”拼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教育真的需要“拼家長”,拼的究竟是什麼?

是身價?職位?關係?

最近,廣州的小學生家長江女士參加了學校家委會的競聘活動,本以為家長們會拼身價、拼職位、拼關係可是沒想到,最終自己竟憑著殺手鐧“學習”脫穎而出。

看到江女士的故事,小編不禁想起最近很多家長都在探討的問題——如果教育真的需要“拼家長”,拼的究竟是什麼?

1

“我每天學習的時間不低於5小時”

妥!就你了!

廣州的江女士國慶前剛參加完學校家委會競聘活動,她感慨道,本以為家長們會拼身價、拼職位或者拼關係,沒想到殺手鐧竟是“學習”!

江女士的孩子就讀於廣州市黃埔區的中黃小學,四年前她辭職後,一直在家帶孩子。為了給孩子最科學的教育,她一直保持閱讀的習慣,“我每天學習的時間不低於5個小時。”

江女士的家中已經有1000多本關於教育、親子、個人成長及管理類書籍,談及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她也能娓娓道來。

不久前,憑藉優秀的學習能力,江女士從一年級120多位新生家長中脫穎而出,成功競選進入家委會學習部。她說:“每一個家長都很厲害,有的是在線教育平臺的創業者,有的是全球500強的企業高管,還有高科技領域創新型人才。但在競聘現場,沒有人拿職位或者是身價做文章,而是比學習。”

三年級學生莫若柳的媽媽也是家委會競選成功的家長之一。若柳媽媽從小就是保送生,別人眼裡的學霸,但當聽到孩子用流利的英語展示探究課成果時,她很是震驚,“我發現我的英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還不如女兒”。

不僅如此,平日生活中,女兒也常常做她的“導師”,“我遇到難題的時候會有畏縮的情緒,但我女兒比我更勇於嘗試,還幫我查資料,做思維導圖,鼓勵我,這也讓我覺得很震驚。”

為了能夠和女兒“合拍”,若柳媽媽開始了一路“惡補”,“多看書,多和家長們溝通交流。”

該小學副校長李春說,現在的家長普遍“更關注孩子心理感受,也有更多教育主張,並且願意為此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和孩子共同成長”是許多80後家長的育兒心聲。

當然,有很多網友認為,相比於其他的選擇標準,“學習時間”也只是其中一個。很多母親無法做江女士這樣的全職媽媽,每天有大量的空暇時間用於學習,做到“每天學習5小時”。不過這件事帶來的最大啟示,並不是學習時間上的單純比拼,而是江女士和若柳媽媽這種堅持學習的意識,這對孩子產生的良性影響才是最寶貴的!

這邊家長們拼起了“學習”,小編又想起去年,上海某所小學一個班級的家委會競選中,各位家長曬出的豪華履歷,聊天記錄被上傳到網上,曾引發網友們的圍觀和驚歎——

比如,第一位小朋友的媽媽:畢業於美國中密歇根大學,爸爸博士畢業,彈性工作可以隨叫隨到,還會攝影。

这位妈妈靠“每天学习5小时”进了“家委会”!“拼家长”拼的到底是什么?

第二位小朋友的爸爸博士學歷,和媽媽是研究生同學,目前兩人都在會計學院做老師。這樣的履歷,又收割了一串兒大拇指。

这位妈妈靠“每天学习5小时”进了“家委会”!“拼家长”拼的到底是什么?

第三位小朋友的媽媽,就職於知名外企,職位HRD(小編注:就是傳說中的“人力資源主管”啦!)夫妻倆都畢業於名校復旦附中,爸爸畢業於同濟大學。

这位妈妈靠“每天学习5小时”进了“家委会”!“拼家长”拼的到底是什么?

截圖在網上傳開之後,網友們紛紛圍觀膜拜,還有網友笑稱“感覺不像是競選‘班委會’,倒像是在選CEO啊”,一句玩笑卻無意間道出了關鍵問題——這些亮眼的個人履歷,確實會引來社會上的很多人羨慕欽佩,但是這與“班委會”的真正需求是否合拍呢?

这位妈妈靠“每天学习5小时”进了“家委会”!“拼家长”拼的到底是什么?

曾有老師跟小編說,其實學校、老師們選擇家長進入“家委會”“班委會”,最看重的是家長尊重教育規律,具備教育常識,認同學校的教育理念,同時願意花時間、精力和耐心來為學生教育提供服務。

還有些家長也是挺拼的,只是拼的姿勢不太對,結果不但沒起到積極效果,反而成了眾矢之的——

这位妈妈靠“每天学习5小时”进了“家委会”!“拼家长”拼的到底是什么?

本來是想讓自家孩子受到點兒關照,但小陳媽媽的這波“秀”雖然也很拼,卻用力過猛,失算了……

这位妈妈靠“每天学习5小时”进了“家委会”!“拼家长”拼的到底是什么?

2

如果教育需要“拼家長”,

拼的到底是什麼?

有的家長努力學習、曬簡歷申請進入“家委會”“班委會”,有的家長向老師“打招呼”請求照顧,咱暫且不討論這些做法是否恰當,家長們有一種心思大家都看得出來——自己努力打拼了這麼些年,但凡有點兒成績,都希望能依靠這些現有的條件、資歷乃至便利來幫孩子爭取到更好的關照和教育、更優越的成長環境和更多的機會。

於是,爸媽們就有意無意地“拼”起來了。

但是為什麼,有些家長拼得別人心服口服,有些卻讓大家不舒服?

其實,教育如果真的需要“拼家長”,那麼拼的也絕不是家長的社會地位、官職權力、收入水平。教育“拼家長”拼的是——

對教育的熱愛和尊重。能把孩子教好的人,往往是那些遵守規則勝過濫用職權的人,是尊重文化勝過膜拜金錢的人。

對孩子成長的關注。一個權勢滔天卻從沒出席過家長會的家長,和一個辛苦在事業和家庭兩頭忙活的家長,哪個能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愛?“拼家長”講究的是不在孩子的成長中缺位。

心理上的負責和行為上的知進退。對孩子而言,家庭是一個場,在這裡他可以吵吵鬧鬧、耍賴頑皮,無論做什麼都會得到寬容;而學校是另一個場,在這裡他應該學會規則,嘗試合作、接受管理,承受挫敗。父母在家教上對孩子負責,而不過多幹涉學校的教育,才會給孩子創造兩條腿奔跑的機會。

永不懈怠的學習慾望。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起跑的速度無關緊要,笑到最後的是一直在跑的人,也就是一輩子都在學習的人。把“我這輩子是不行了,就這樣了,以後全靠你這種話掛在嘴邊的家長,很可能在若干年後,會聽到兒女跟自己的孫輩說同樣的話。

綜合整理自網絡

这位妈妈靠“每天学习5小时”进了“家委会”!“拼家长”拼的到底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