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回經濟損失2554萬!重慶檢察機關爲民企織就法治保護網

追回經濟損失2554萬!重慶檢察機關為民企織就法治保護網

7月20日,重慶市檢察院在璧山區舉行“重慶市檢察機關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市人大代表跨轄區聯絡活動。圖為人大代表參觀璧山區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近日,重慶市檢察院發佈《關於檢察機關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下稱《報告》),以詳實的數據和豐富的案例,展示了該市檢察機關通過強化服務民營經濟的組織保障、政策保障、法治保障、機制保障,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織就了一張立體保護網。

記者進一步採訪瞭解到,截至今年8月,重慶市已有5個分院、38個區縣檢察院與108家民營企業建立了定點聯繫機制,由院領導或經驗豐富的檢察官負責定點聯繫轄區民營企業,加強對民營企業的政策引導和法律服務。

起訴侵害民企權益犯罪949人

“檢察官不僅為我們挽回了上百萬元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為我們保住了企業的品牌,這也就是保住了企業命脈啊!”前不久,華新水泥重慶家裝渠道營銷總經理高華,高興地握住前來走訪的江北區檢察院檢察官的手說。

去年3月,華新水泥公司接到客戶投訴,稱買到的該公司旗下產品“拉法基超級工長”牌水泥為假貨,該公司立即報警。公安機關查明,重慶一小作坊式工廠購買了假冒包裝,灌裝散裝水泥後冒充“拉法基超級工長”牌水泥進行銷售。犯罪嫌疑人被抓獲時,假冒水泥已銷售3500餘噸,案值115萬元。隨後,檢察機關以涉嫌假冒註冊商標罪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訴。

“近幾年,假冒水泥給我們公司造成巨大損失,更嚴重的是損害了我們的品牌和商業信譽。”高華告訴記者,水泥行業極為特殊,品牌信譽一旦喪失,後果嚴重的話可以直接摧垮一個企業,所以檢察院不只是幫他們挽回了經濟損失,更是保住了企業。

事實上,該案只是重慶市檢察機關辦理的眾多涉民企案件之一。根據《報告》顯示,2017年1月至今年5月,該市檢察機關共起訴涉及民營企業的刑事犯罪949人。

在嚴厲打擊犯罪的同時,重慶市檢察院還加大制度建設力度。2017年,該院出臺了“服務保障民營經濟18條”、加強產權司法保護“12條意見”、服務保障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15條意見”等一系列文件。今年7月,

該院又出臺了保障和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15條工作意見”,

針對司法實踐中的疑難問題提出指導意見,解決認識分歧,統一司法尺度。

此外,重慶市檢察機關服務民營經濟的溝通協助機制也日益暢通。今年5月,重慶市檢察院與該市工商聯聯合成立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聯絡工作領導小組,並就組織召開聯席會議、相互通報工作情況、聯合開展調查研究、重大疑難案件會商等進行規範。

杜絕“辦了案子、垮了廠子”

“以前涉及民營經濟的案件,有時會出現一個尷尬的現象,即依法批捕了企業主要負責人,卻導致企業無人管理最終倒閉,大量工人失業。”重慶市檢察院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為此,重慶市檢察院在“服務保障民營經濟18條”中規定,辦理涉及民營企業及其從業人員犯罪案件時,慎重採取人身強制措施;對於有自首、立功表現,認罪態度較好,社會危險性不大,積極配合的民營企業涉案人員,一般不採取逮捕措施;採取逮捕措施後,應當加強羈押必要性審查,沒有繼續羈押必要的,依法及時變更強制措施。同時,慎重選擇辦案時機和方式,需要到民營企業調查取證或補充證據的,儘量不給企業帶來負面影響。嚴禁越權辦案、插手經濟糾紛,嚴禁以服務為名到涉案民營企業吃拿卡要報,嚴禁干預涉案民營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2017年3月,九龍坡區檢察院依法對涉嫌單位行賄犯罪的民營企業家李某採取取保候審措施,保障了該企業總投資90億元、可吸納上萬人就業的重大項目正常運營,杜絕“辦了案子、垮了廠子”的現象出現。

與此同時,重慶市檢察機關依法打擊侵犯民營企業及其從業人員的刑事犯罪。積極運用刑事手段保護民營企業家及從業人員合法權益,保障企業正常經營。

據統計,2017年1月至今年5月,該市檢察機關監督偵查機關對侵害民營企業權益犯罪立案12件,糾正違法查封扣押凍結處置民營企業財物案件11件,對涉民營企業債務、股權糾紛等民事申訴案件提出抗訴58件,監督糾正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虛假訴訟52件。

值得一提的是,為健全幫助民營企業維權的“綠色通道”,重慶市檢察院制定《開展涉產權刑事申訴和國家賠償案件辦理工作專項督查活動方案》,推行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典型案例發佈制度,辦理涉及民營企業財產權、插手干預經濟糾紛的控告、申訴案件14件,為49家民營企業追回經濟損失2554萬餘元。

法律服務送到企業“家門口”

“蔡某系殘疾人,因工作中發現與他人工資存在差異而申請勞動仲裁,他這樣做對嗎?”

“每個崗位、每個工種不同,工資待遇自然不同,而且蔡某與他人的工資差別不是很大,他這樣做沒有法律依據。”

這是南岸區檢察院檢察官楊傳強與重慶莉萊食品有限公司殘疾員工互動交流時的一幕。重慶莉萊食品有限公司是重慶食品行業知名企業,有殘疾員工190餘人,佔全體員工的40%,是殘疾人集中就業的社會福利企業。

近日,為了提高殘疾員工的法治意識,南岸區檢察院服務民營經濟法治宣講團走進該公司開展“送法進民企”活動,受到100餘名殘疾工友及企業管理人員的歡迎。

在此次活動中,為有針對性地為民營企業提供及時、便捷、有效的個性化檢察服務,南岸區檢察院與重慶莉萊食品有限公司建立檢察官“一對一”定點聯繫制度,成為南岸區檢察院建立定點聯繫制度的第14家民營企業。

“這次活動很及時,檢察官以案釋法很生動,大大提高了我們公司管理人員及殘疾員工的法治意識,檢察官還與我們建立了‘一對一’定點聯繫制度,以後獲得檢察服務更及時、更便利、更有保障了。”活動結束後,重慶市莉萊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芳利說。

記者瞭解到,為加強協作聯繫,強化服務民營經濟的機制保障,重慶市檢察院推動該市檢察機關建立定點聯繫民營企業機制,由院領導或經驗豐富的檢察官負責定點聯繫轄區民營企業,與工商聯共同加強對民營企業的政策引導和法律服務,幫助解決企業經營發展中的實際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