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爆雷不斷到底是誰的過錯?

P2P平臺爆雷不斷到底是誰的過錯?

早在此前,範偉曾經在春晚上留下一句經典臺詞,“防不勝防啊”。而將這句臺詞用在當下的P2P行業,似乎最合適不過了。就在這個炎熱夏季,P2P行業卻迎來最冷冽的寒冬。

引發爆雷潮的眾多P2P平臺,一時之間成為備受輿論關注的焦點。與之相對應的,是海量投資者損失慘重。即使是還沒爆雷的P2P平臺投資者,也都已經陷入風聲鶴唳的高度緊張狀態,唯恐下一個血本無歸的就是自己。

而之所以P2P平臺接連爆雷,並引來瘋狂的爆雷潮,與政策監管環境有著直接關係。事實上,一直以來政策監管環境的鬆緊程度,都是P2P行業的生命線。從本質上看,政策監管環境的鬆緊會直接影響到P2P平臺是否合規的標準,進而影響到它們的性質。

P2P平臺爆雷不斷到底是誰的過錯?

此外,P2P平臺的資金流向是決定它們生存的關鍵因素。而當政策監管環境收緊時,有可能會引發恐慌性擠兌,最終對部分實力不足、底蘊不深的P2P平臺造成致命打擊。而除了監管原因外,很多P2P平臺自身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這些P2P平臺並不正規,存在缺乏自主造血能力、沒有可靠信用審核體系等問題。當問題堆積起來後最終引發了質變,讓它們受到了重創,難以玩轉一個長資金鍊。

不過P2P行業的爆雷潮雖然已經來臨,但不能否認的是P2P平臺仍然是投資、理財的首選方式之一。在當下及未來的金融領域,P2P行業仍然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真正的P2P平臺不會跑路,且它們正在用技術為金融行業賦能,積極響應著國家金融普惠、助力實體經濟的號召。

P2P平臺爆雷不斷到底是誰的過錯?

甚至就連新華社也發表文章提到,“不能因為短時間內出現的問題就一味地否認P2P,P2P行業能夠覆蓋銀行等金融機構無法提供資金支持的領域,也是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的縮影。”

而此次P2P平臺爆雷潮也未必就是壞事,因為其本質上是一次去蕪存菁、優勝劣汰且讓市場更規範化的歷練。甚至爆雷潮的發生,對於P2P行業來說是一個自我淨化的正常階段。在行業變得愈發健康、規範之後,將為投資者帶來更加純粹、開放而又安全的投資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