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氣象指數是怎麼出爐的?

生活气象指数是怎么出炉的?

“響晴白日,為何洗車指數只是較適宜?”氣象部門預報的生活氣象指數似乎與大家的心理感受不太相符。那麼,這些生活氣象指數,到底是怎麼出爐的呢?

常用指數超過20種

生活气象指数是怎么出炉的?

據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公眾服務首席張愛英介紹,市氣象部門每天發佈的生活氣象指數多達40餘種,分為環境類、健身類、休閒類、醫療健康類、生活服務類和行業服務類6大類。對普通市民來說,跟吃穿住行相關的常用生活氣象指數也達到了20餘種之多。

像穿衣、洗車、晨練、紫外線等指數,就屬於市民常用的生活氣象指數。其中,穿衣、洗車、紫外線、舒適度等指數屬於生活服務類;登山、晨練屬於健身類;空氣汙染氣象條件等級則屬於環境氣象類。

在40多種生活氣象指數中,有一部分指數是提供給特殊專業用戶的。比如划船指數,是公園管理部門比較關注的;食品行業、倉儲部門會比較關注夏季的黴變指數;太陽能指數則是建築設計部門、供熱供電部門比較關心的。

生活气象指数是怎么出炉的?

指數需要人工修訂

具體到每天每個氣象指數是怎麼出爐的,張愛英介紹,有些指數計算套用了固定公式,有些則依據定性的判斷,但很多指數都需要經過人工修訂,以提高預報的準確率。

原來,各種生活氣象指數都和氣象因素相關,只不過指數不同,參考的因素也不一樣。比如紫外線指數,需要參考大氣透明度、雲量等因素;穿衣指數,則需要考慮溫度、風力等因素;而洗車指數,就不僅要考慮第二天的情況,還需要判斷未來幾天的趨勢。

拿洗車指數為例,該指數一共分為5個等級,主要考慮的氣象因素包括降水、降雪、大風、沙塵等。如果未來四天都沒有上述天氣情況出現,則指數會表達為非常適宜洗車;若未來三天不出現,則對應的是適宜;以此類推,到第二天會出現降水、降雪或沙塵時,描述則為不太適宜洗車。

而像紫外線指數,對應的等級則根據太陽輻射的強度來劃分,但套用固定公式算出來的值還需經過人工的進一步修訂。紫外線和雲量的多少、大氣透明度等氣象因素直接相關,但4級強和5級很強的劃分,市民一般很難感覺出來,因為只要達到這個程度,陽光的強度肯定不低。每到這時,就需要預報員根據經驗做出判斷:如果雲量較少,對太陽輻射的削弱少,那就是5級很強的標準;相反,若雲量較多,但天空仍然能看見太陽,則判定為4級。在做天氣預報時,若天空雲量覆蓋四成至七成的中低雲或六成至十成的高雲,天氣則為多雲;若雲量全覆蓋,並且有低雲,則肯定是陰天。

而感冒指數的高低,預報員們參考的多是以往的經驗。一般在天氣突變、溫度較低、季節交換及溫差大等情況下,感冒自然多發,也就能得出相應的指數值。

還有一些指數彼此間存在關聯性,比如穿衣指數和舒適度指數的相關性就很大,穿衣指數描述的是衣服的厚薄,而舒適度則是把氣溫值描述成體感溫度語言,比如偏熱、略涼等,方便市民感知,同時也為大家穿衣提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