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網絡安全」網絡安全小常識(三)

網絡發展日新月異,在為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我們的信息和財產安全帶來了很多隱患,為了提高全民的網絡安全意識,經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批准,將每年9月第三週確定為“網絡安全宣傳週”。

「聚焦網絡安全」網絡安全小常識(三)


信息顯示,54%的網民個人信息遇到網絡安全問題,個人信息洩露率達到了28.5%,而App也成了個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在中消協的調查中,只有26.7%的用戶能夠認真閱讀應用權限和使用協議。

每天上網的你,知道怎樣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嗎?什麼樣的鏈接不能輕易點?App如何使用才安全可靠?一起學習一下人民日報整理的個人信息保護指南吧。

「聚焦網絡安全」網絡安全小常識(三)


「聚焦網絡安全」網絡安全小常識(三)


「聚焦網絡安全」網絡安全小常識(三)


「聚焦網絡安全」網絡安全小常識(三)


「聚焦網絡安全」網絡安全小常識(三)


「聚焦網絡安全」網絡安全小常識(三)


「聚焦網絡安全」網絡安全小常識(三)


那麼

如何合理的使用網絡

並避免受到受到傷害呢?


幾種常見的網絡安全詐騙模式及其防範措施

01

“集贊有獎”的真假識別

案例描述

陳女士的朋友圈被一家影樓的“集贊”活動刷屏了,消息稱,轉發影樓活動到朋友圈,集50個贊就能免費拍全家福,並領取一臺多功能料理機,於是,陳女士也加入了此活動。

集齊50個讚的陳女士前往影樓預約拍照,卻被影樓工作人員告知須在一週後才能預約,並需交500元押金,押金將在拍照之後退還。陳女士質疑為什麼要交押金,對方解釋如果參與者光拍照不取片,會導致照片積壓難以處理,只要領完照片便會馬上退款,陳女士打消顧慮後便交了押金。

一週後,陳女士致電影樓,被告知預約名額己滿,讓她一週後再約。不久,陳女士聽說該影樓已關門,立刻前往核實,發現早已人去樓空。

安全解讀

不法分子發佈集贊活動是為了吸引潛在受騙人參加,一旦信以為真,不法分子即以“押金”“保證金”等形式實施詐騙。如果消費者貪圖這些小便宜,往往就會一步步落入圈套。

防範方法

1、提高自己的辨識能力,不輕易傳播未經核實的信息;

2、對於需要支付“押金”“保證金”等活動,一定要慎重考慮是否參與;

3、若發現某活動存在詐騙嫌疑,應立即報警或向有關部門舉報。

02

網貸陷阱的正確識別

案例描述

趙某在某QQ群看到一則無抵押貸款廣告,遂在網上向放貸人申請貸款1000元。放貸人讓趙某打了1200元的欠條,扣除利息200元后,在網上付給他1000元。由於各種原因趙某無法按期還款,原放貸人便向趙某推薦了一名新的放貸人,而第二個放貸人也需要扣掉相應利息。就這樣,趙某陷入了和之前一模一樣的借貨套路。等到他還不起時,第三個、第四個和第五個放貨人會陸續登場。而此時,利滾利、本金滾本金,再加上違約金、滯納金等等,趙某需要償還的貸款越滾越多,已經累計到100多萬元。此時,放貸人威脅趙某還錢,並恐嚇他已到法院起訴,將要拍賣他的房屋和車輛。

安全解讀

不法分子從一開始就以非法佔有借款人的財產、房產為目的,利用借款人社會經驗不足的弱點,處心積慮地通過“雙倍借條”或“平賬”等手段,將原來的小額借款,變成難以償還的債務,進而逼迫當事人抵押房產、簽訂長期租房合同,或者勾結黑中介直接“網籤”賣房,一環套一環騙取受害人的房產。

防範方法

1、到正規的金融機構或平臺貸款;

2、不要被“無需抵押,快速放貸”等廣告誘惑,應詳細瞭解後再做決定;

3、如不幸受騙,應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同時保留好相關的借款合同,微信、短信的轉賬及聊天記錄等證據,並及時提交公安機關。

03

二維碼的正確使用

案例描述

經營快餐生意的劉先生接到一個訂餐電話,電話裡有人要訂35份快餐,總共消費499元,並希望通過微信付款,覃先生沒有多想,在對方的指導下把自己微信二維碼上的數字報給了對方。不久,覃先生收到一條轉賬499元的短信提示,才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了,原因是錯把付款碼當作收款碼來使用。

安全解讀

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無法有效區分“付款碼”和“收款碼”來騙取受害人的“付款碼”信息,以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另外,不法分子通過替換商戶的收款碼、共享單車二維碼、罰單二維碼等方式更改收款賬戶,或發佈隱藏有木馬病毒的二維碼,一旦受害人掃碼支付,便可輕鬆獲取受害人的錢財。

防範方法

1、注意辨別“付款碼”和“收款碼”,仔細觀察二維碼有無被替換;

2、掃描二維碼後要求填寫個人賬戶信息的,堅決拒絕;

3、不要洩露支付軟件上的條形碼、二維碼和數字編碼;

4、不要在用於網上支付的銀行卡中存儲大額資金;

5、手機上應安裝安全防護軟件。

04

網購退款的真假識別

案例描述

吳女士在某網購平臺上購買了一件價格幾十元的物品,因對物品不滿意申請退款。經溝通,網店同意退款並指導陳女士通過某支付平臺辦理退款手續,款項很快就退回至陳女士的銀行卡,但金額卻為1萬元。網店的電話緊跟而至,聲稱由於誤操作而錯轉成了1萬元,要求陳女士把錢退回到指定的賬戶,否則就會報警。幸好陳女士警惕性較高,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未造成資金損失。

經調查,在通過某支付平臺辦理退款時,陳女士實際上是點開了支付平臺的貸款頁面並操作成功,而不法分子卻謊稱是其退款操作錯誤,要求其退回,以此實施詐騙。

安全解讀

不法分子冒充網購平臺客服,以“商品有質量問題”或“交易異常”等“退款”理由誘導買家開通支付平臺的借貸項目,並以“錯轉”為藉口要求受害人將錢款退回至指定賬戶。由於不法

分子能準確說出訂單詳情,因此很容易獲取買家的信任並實施詐騙。

防範方法

1、任何時候都不點擊陌生人發送的鏈接,不掃描陌生人發送的二維碼;

2、網購退款時,要在電商平臺的官方網站操作;

3、注意網址真偽,對需要登錄的,謹防賬號密碼被盜;

4、網絡購物要留個心眼,幹萬別貪小便宜上大當。

05

網遊交易要小心

案例描述

胡某在遊戲中看到一個叫“小呆”的玩家要低價出售遊戲裝備的消息,便立即加“小呆”為QQ好友。隨後,“小呆”發送了金額為19.8元的收款二維碼給胡某,讓其支付購買遊戲虛擬裝備的貨款。胡某支付成功後,“小呆”又發送了一份“裝備須知”的文件和收款二維碼給胡某,稱只需支付0.05元,完成支付後,短信提示的付款金額竟為9998元!原來,該二維碼實

際收款金額為9998元,但被不法分子修改為0.05元。

安全解讀

不法分子通過低價出售各類遊戲裝備及遊戲幣,將有病毒的文件傳給受害人,受害人中招後,其付款金額便可被不法分子任意修改。無論實際支付多少金額,支付頁面上均顯示0.05元。

防範方法

1、購買網遊裝備等物品,必須通過正規網站,以免被騙;

2、不要隨意下載QQ或微信等社交軟件中不明用戶發來的文件;

3、不要貪圖網購中的小恩小惠,以免上當受騙;

4、電腦或移動終端安裝安全軟件,並定期進行安全掃描。


如何做一個“中國好網民”呢?

有高度的安全意識

網絡安全方面最大的風險是沒有意識到風險,網絡安全隱患並不遙遠、就在身邊,維護網絡安全不僅是國家、專家、人家的事,更是自己的事。網絡安全出了問題,可能比傳統安全問題涉及面更廣、危害更大,必須時刻繃緊網絡安全這根弦,築牢“頭腦中的防線”,讓網絡安全意識內化於心、外踐於行。

有文明的網絡素養

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網上正能量,倡導文明健康的網絡生活方式,培育崇德向善的網絡行為規範,用優秀思想道德文化滋養網絡、滋養社會,自覺把網絡謠言、網絡暴力、網絡欺詐、色情低俗等汙泥濁水清除出去,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有守法的行為習慣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底線不可逾越,網下不能做的事網上同樣不能做。要用法律的尺子來衡量自己在網上的言行,講誠信、守秩序,自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築牢網絡安全的法治屏障。

有必備的防護技能

互聯網是把“雙刃劍”,我們在享用互聯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要同步掌握相應的網絡安全防護技能,看得見陷阱、擋得了暗箭、補得上漏洞,不輕易下載來路不明的程序,不隨便轉發有害信息,注意保護個人賬號和密碼,及時更新應用程序補丁,改變不健康的上網習慣,讓網絡不法分子無機可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