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圈全觀察|快消行業轉型,她這樣看!

自從馬雲提出“新零售”這一概念後,整個快消渠道都發生著巨大變化。針對廠到店,從店到家這一複雜鏈條,阿里、京東、騰訊等互聯網巨頭以及物美、永輝、沃爾瑪等傳統零售企業都在選擇合適的切入點進行自己的探索。同時,在這場變革中也有不少新公司的身影,如主打便利店業務的便利蜂,提供一站式進貨服務的中商惠民、易久批,力推到家服務的每日優鮮,

專注比價業務、整合線下信息的“貨圈全”。作為整個快消鏈條上游的品牌商面對日益複雜的市場也做出了自己的回應,蒙牛進軍微商,相繼推出“慢燃”“凝純”等新品,而以往專注線上銷售的三隻松鼠則希望藉助阿里零售通完成線下鋪貨。同時,“新零售”大潮中還穿插著諸如無人貨架、車載便利店、無人超市等浪花。至少六萬億的快消品市場引得所有公司眼熱,從出廠到最後抵達消費者這一過程所積累大量的數據更是企業眼中的“寶藏”。不過如何實現新零售、打通線上線下,執行層面依然在摸索。探索中有挫折,鄰家,131便利店相繼宣佈資金鍊斷裂,停止運營;B輪融資7億的店商互聯負債累累;無人貨架散場後只剩一地雞毛。伴隨著挫折卻是更多參與者的進入,盒小馬開始試水加盟模式;物美佈局B2B業務,對標中商惠民;京東到家發佈“智能貨櫃3.0”。

快消行業的變革究竟如何實現?貨圈全總裁、聯合創始人莊菁給出了自己的思考,她認為“快消行業的發展史也有0.1-3.0的過程。快消行業的0.1時代,是大家開始有品牌意識的時代,之後是渠道建設時代和信息透明化時代,在2.0時代大家共同努力將數據在線化之後,數據開始極大豐富後,需要去做數據引導的時代。”以下是她在《FDIC2018·中國快消品數字化創新大會》分享的全部內容(由新經銷編輯整理)

貨圈全觀察|快消行業轉型,她這樣看!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有多少人看了這次的世界盃?有多少人是支持德國隊的?當得知德國隊進入8強時,大家覺得德國隊奪冠的概率是多少?是不是覺得應該超過50%?給大家三個選擇,10%、20%、30%,有人覺得是10%嗎?沒有。20%,後面有。30%,很多人。所以剩下的都是覺得是超過50%? 其實8個隊伍進入決賽,理論上每個隊伍的奪冠概率應該都是12.5%,大家的概率是一樣的,可是為什麼大部分人會覺得德國的奪冠概率超過30%?假設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支持的隊伍奪冠概率是30%,那8個隊最終的總奪冠概率就是8*30%=240%,遠遠超過了總概率100%。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很多小概率的事件會被我們無限放大。很多時候,我們想的不一定都是對的,我們會帶有一些主觀的偏好。這是今天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大家覺得醫生能治好病嗎?這個問題似乎有點奇怪。從小到大,大家生病了肯定去看醫生,有人說我生病了就是扛?扛一兩天可以,第三第四天也去看醫生了。但我今天問的問題就是“醫生到底能治病嗎?”世界上有一些人做了一個實驗去證明醫生到底能不能治病,怎麼證明?去看醫生不看病的時候,死亡率是否有變化。那麼醫生什麼時候會不看病?醫生罷工。在世界範圍內很多國家都出現過醫生罷工的事件,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貨圈全觀察|快消行業轉型,她這樣看!

1976年,洛杉磯的醫生進行了短期罷工,罷工的結果是什麼?整個的全國的死亡率降低了18%。

1976年,加拿大Mamitoba醫生進行了兩週的罷工,死亡率降低了20%。在同期英國的醫生罷工3周,死亡率下降了30%,哥倫比亞Bogota醫生罷工52天,死亡率下降35%,這是1976年在世界不同國家醫生罷工和死亡率的一組數據。

如果說這個數據沒有代表性,我們再來看單獨一個國家的數據——以色列,歷史上醫生罷工了三次,1973年醫生罷工一個月,死亡率降低50%,1983年醫生罷工85天,死亡率又下降50%,2000年罷工,死亡率下降40%。這兩組數據,可以充分說明,醫生不上班死亡率反而下降,醫生看不了病。但有人會問,是不是因為醫生罷工了沒有手術,沒有治療,這些病人等醫生復工後死亡率會急劇上升呢?並不是,醫生罷工之後,死亡率僅僅回到罷工前,並沒有增加。這個結果可能顛覆了很多人多年固有的思維。確實,我們看到的並不一定都是真的,也並不一定都是對的。

貨圈全觀察|快消行業轉型,她這樣看!

接下來,大家一起看看這張圖,這是2016年中概股在美國股市的表現,那年有非常多的中國股票去美國上市,這些股票分為兩類,一類是名字中帶有中國的,一類是名字中沒有中國的,理論上來講,不管名字裡有沒有中國,都是“中概股”,表現應該一致,因為中概股都被看好。但事實上,這條虛線是名字中沒有“中國”的,名字中帶有“中國”的是實線,整個價格走勢,股票名字中有“中國”兩個字的這條線是名字中沒有“中國”的這條線的2倍以上。經濟學認為,任何一個經濟人都是理性的,理性經濟人的思考方式應該是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的回報。然而從這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在股票市場的投資行為根本就不理性,甚至是太感性,僅僅因為名字是否有中國,漲幅就能相差2倍之多。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覺得投資人的眼光非常準,跟著投資人的腳步走一定是對的,其實也並未必。所以,被騰訊、百度,這些公司看中的就一定是好的嗎?也不一定。

分享了這三個案例,大家是不是開始懷疑自己過去堅信的一些事情是否有問題?還是站在臺上的這個人是不是騙子?抑或是有一些震撼?震撼來自於過去堅信的很多東西被顛覆了。或者有一些同學開始思考,我們習以為常的很多東西到底是怎麼樣的?

回到今天的演講主題,從中國互聯網發展看快消行業的必經路徑。為什麼要從中國互聯網看發展快消行業?因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互聯網行業無疑是最陽光的一個產業。我們先來看一下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史,給大家分享一張圖片,有人知道這張圖片嗎?大部分人不知道,因為在座的各位都很年輕,這張圖是1996年的中關村,豎著的一個廣告牌上面寫著“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這家公司是嬴海威,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叫張樹新,1995年之前,國人大多還不知道什麼是互聯網,張樹新教育了中國的第一代網民,告訴大傢什麼是互聯網。90年代時,上網都是要撥號,走電話費。那個時候,整個中國的互聯網還沒有完成基礎建設,張樹新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向所有中國人普及了什麼是互聯網,並且做了互聯網的基礎服務建設,為之後所有網站的建設、互聯網的普及奠定了基礎。

在這之後,新浪、搜狐和網易成立了,當年這三家公司都被稱為“門戶網站”,門戶網站是做什麼的呢?門戶網站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把原來傳統的媒體信息(報紙、雜誌、書籍等等)的信息搬上了網。我們在這三家網站上看到新聞、訊息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信息傳播的速度被大大提升,傳播的路徑不再是單一的線性結構,而是網狀結構。這是中國互聯網1.0的時代,是內容、信息從線下到線上發展的時代,線上的內容、信息開始極大得豐富。

這時不得不提成立於2000年的百度,百度也是時代的產物。從最早為其他網站做做內嵌搜索到獨立在新浪、網易、搜狐為首的門戶網站把信息搬上網的同時,大家發現信息開始爆炸了,獲取信息變得不那麼簡單,現在可以通過百度去搜索你想要知道的內容,百度會幫助你查找到最精準的信息。百度做的事情,是把大量的信息做結構化和信息化讓這些信息以更優質的方式給到需要的用戶,這是中國的互聯網2.0時代。

即使有了百度,大家可以拿出手機試一試,在百度上搜新營銷劉春雄,你的搜索結果是什麼?大家會發現,看不到購買信息,只有很多相關的劉老師的介紹、營銷的介紹。這裡,就要提到兩家非常重要的公司:“噹噹網”& “去哪兒網”,噹噹噹年做的事情是把所有的圖書信息做了結構化的處理,當你要買一本書的時候,可以直接上當當(那個時代的),能夠快速查找到這本書的價格信息,並完成交易。而成立於2005年的去哪兒,最早從機票信息切入,將所有的航班信息結構化整理,當我們訂機票的時不需要再去百度搜,在去哪兒上可以看到同一航班不同供應商的報價。這是中國互聯網的3.0時代,是在垂直領域做了數據深挖的時代。

從1.0〜3.0代表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的歷史,同理,快消行業的發展史也有0.1-3.0的過程。快消行業的0.1時代,是大家開始有品牌意識的時代,最早以前大家對品牌沒有什麼概念,我自己回想一下,我最早知道的品牌應該是大白兔,那是兒時的記憶。當國際品牌慢慢進入到國內之後,品牌開始極大豐富,我們選購商品的時候,除了選我要什麼之外,我開始用品牌代表這個東西。比如說我要一瓶水,我可能會說我要農夫山泉,而不是說要一瓶礦泉水。大家開始對品牌有了概念,品牌也為了銷售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接下來,就是中國快消行業的1.0時代,渠道建設時代了。這張圖是供銷社,改革開放初期,所有的商店都是國有的,包採、包銷。到80年代時就有一些小店開始自營,這個時候出現了農貿市場,除了國營的渠道,小店可以從農貿市場採購商品,這些小店的銷售渠道,開始變寬。

而到了90年代,1996年沃爾瑪進入了中國,整個大賣場開始在中國出現,整個消費的環境變得非常不一樣。在2000年左右,便利店出現讓渠道變得越來越豐富,商品放在哪裡銷售開始有更多元的變化。銷售渠道選擇越來越多。這是快消行業的1.0時代,品牌商開始拼渠道建設。

隨後到來的2.0時代,是信息透明化的時代,這裡的圖恰好是這次大會的宣傳圖,不管你是做SAAS的也好,在做快消B2B的也好,或者是倉儲物流也好,本質上,大家在做的事情都是同一個事情,就是信息透明化,把原本在線下的數據搬上網,商品的數據、價格的數據、庫存的數據等等。不管大家的外延是什麼,內在核心都是將數據搬上網這件事。即使品牌商、經銷商會說,我們不希望價格被看到,但難道這些信息不搬上網其他人就真的不知道了麼?未必。而信息透明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快消行業的3.0時代又是什麼樣的時代?是在2.0時代大家共同努力將數據在線化之後,數據開始極大豐富後,需要去做數據引導的時代。線上不同的渠道提供商品的信息、線下所有的經銷商也在慢慢使用起各種軟件/管理工具,不同的渠道、不同的角色都開始有了自己的數據沉澱。如何更好利用這些數據,如何給小店店主、給批發商、給品牌方提供更好的數據引導?這是整個快消行業的3.0時代。

貨圈全觀察|快消行業轉型,她這樣看!

對照來看,快消行業的每一次大發展,都可以對應到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某個階段。新浪、搜狐、網易在做的事實際就是今天在座的很多快消B2B前輩們一起在做的事。那麼屬於快消行業的3.0,哪家公司正在做這件事情,或者哪些公司會做這些事情?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數據引導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我們不用去爭論這件事情到底可不可行,我們的數據到底應不應該上網,我們的數據到底應不應該透明,因為不管你願意或者不願意,時代已經開始改變。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最終達成數據透明化的不同實現路徑是什麼?

信息透明化是一個大勢,從中國的互聯網發展來看從所有信息到垂直領域,信息透明化在慢慢滲透到每一個行業。比如旅遊、工業品、醫療等等,信息數據透明化是不可逆的過程。我不知道快消行業需要多長時間能達成整個行業信息透明化,但今天在坐的各位,實際已經參與到了這個過程中。在整個快消品行業悠久的歷史中,信息封閉被認為理所應該,價格信息是品牌商的生命線。我們常常說,存在即合理,但是過去的合理在未來是不是會被改變?一定有很多過去看似合理的事情會被時代進步而改變。

分享了那麼多,是想說,今天在快消行業,大家想的不一定是對的,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投資人投的也未必是好的,我不知道我說這三句話會得罪多少人,但是就是真的。感謝大家和我共同思考。

貨圈全觀察|快消行業轉型,她這樣看!

貨圈全觀察|快消行業轉型,她這樣看!

最後,簡單自我介紹一下,“裝老師,女神經”,我是莊菁。之前7年都是在旅遊行業,最近2年在快消行業,在旅遊行業做了很多顛覆的事情,從0〜1的事情,比如說提出了非標住宿的概念,一直在探索到底還有什麼好玩的事情。我的求學經歷也很跳躍,先讀法律、再讀旅遊、最後是心理學。一直在學習,因為每個階段都會發現自己缺點什麼。對於快消行業,也是抱著學習的心態,請大家多多指教。來自貨圈全,貨圈全是一家怎樣的公司?貨圈全的初心是改變快消行業信息不透明的現狀,能夠幫助560萬小店老闆快速找到合適的進貨渠道和進貨價格。至今,貨圈全仍然在快消行業數據挖掘工作上不斷地學習和探索。期待和大家共同探討快消品數字化實現的路徑,謝謝大家!

更多“新零售”內容,請關注“貨圈全”公眾號

歡迎大家評論互動,寫下您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