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有心機,把自己的畫像雕在這裡,被稱爲東方的「蒙娜麗莎」


國人去洛陽旅遊的必去之地,就是當地的龍門石窟。當行到石窟盡頭的時候,舉世聞名的盧舍那大佛便將會向你展示她神秘莫測的一面。曾經有人說她是美麗善良和美貌的化身,將盧舍那比作東方的“蒙娜麗莎”。

每次看到盧舍那大佛的微笑,總會讓人感到如沐浴春風,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會與觀看她的人有所交流,彷彿智者的詢問,長者的關切,母親的慈愛。

這座大佛及她的伴身群雕可以說是整個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群雕。至於盧舍那大佛的始雕年代則說法不一,傳說是照著武則天的相貌雕刻的。因此,龍門當地人亦稱為武則天像。

武則天成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以後,頻繁的插手朝政,取而代之的念頭是愈發強烈的。她不但強化、擴充自己的勢力,還通過各種通徑向天下樹立自己的神聖形象。那個時候唐朝信仰國教道教,每家每戶都要背誦老子的《道德經》。

武則天明白,想要消除唐朝的影響力,還要在形象上樹立自己君權天授的神秘色彩。因此,利用和道教旗鼓相當的佛教是最為適宜的。因此,武則天一直是把自己的形象和佛的形象有意連在一起,混為一體的。

據野史記載:她曾慷慨的捐助了兩萬貫自己的脂粉錢,工匠們心領神會,按她的畫像雕刻。而這尊佛和其他佛像確實不同,的確是位慈祥貌美的中年女性形象。大佛雕塑好以後,取名叫做盧舍那。梵文的意思是光明普照,而武則天后來自己造字取名為"曌(zhào)",意為:"日明當空"。這相同的含義是巧合嗎?

武后稱帝前夕,曾授意僧人翻譯並以官方身份大力推廣了佛教《大雲經》,讓天下人崇拜和歸順。武則天的心機,把自己的畫像雕在這裡,譽為東方的“蒙娜麗莎”。小白楊文化傳媒,堅信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於他有人文,社會之所以發展,就在於它有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