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戒尺進課堂」,如果推而廣之,你可願意?

近日,安溪第十九中學在學校禮堂舉行戒尺授尺儀式,全校6個班級分別配備一把標準戒尺。

此舉並非孤立,早在今年的4月份,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第二小學就啟動“讓戒尺進課堂”活動,36把戒尺分別進入該校一至六年級的36個班級。

在4月份,針對大竹縣第二小學的做法,中國教育報微信曾在網上進行過調查,結果顯示:近8000名參與調查的網友中,94%支持戒尺進課堂,41%的網友認為應該增加教師的懲戒權。

安溪“戒尺進課堂”,如果推而廣之,你可願意?

為何戒尺要進課堂

先來看看“戒尺”這個名字吧,“戒”:警戒、懲戒;“尺”:尺度、標尺、標準。這些正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所必需的,因為無規矩,不成方圓。

戒尺的首要作用不是“打”,而是對學生的震懾作用。就如:劉墉的孫子自己拿出“家法”,請爺爺“高高舉起,輕輕落下”一樣,因為畏懼而收斂自己的行為。

正如安溪第十九中學校長所說;“讓戒尺進入課堂,通過發揮戒尺的懲戒作用和威懾作用,幫助學生糾正或改正學習和行為上的不良習慣,引領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陽光做人、健康成長”。

所以,戒尺進課堂,應該是對管理的一種輔助,為了增加教師德懲戒權,並非為了打人!

安溪“戒尺進課堂”,如果推而廣之,你可願意?

如何讓家長放心

在調查中有53%的網友支持對教師懲戒權加以規範。由此可見,家長的擔心不是沒有。

在制定具體措施之前,應該讓家長們充分參與其中,首先表明這樣做的意義,讓家長能夠接受。

然後一起制定具體的操作規範,什麼情況下能用戒尺,什麼情況下不能用,具體各情形要打幾下。

實施時,可以提前告知家長,取得家長的同意,同時,實施時應該有第三者見證,最好做到“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實施後,對於被懲戒的學生,應該注意觀察,是否要進行心理開導。

安溪“戒尺進課堂”,如果推而廣之,你可願意?

一個原則

戒尺的目的絕不是打,只是懲戒和威懾!如果打能夠打好的話,那這個世界就簡單了!能不用,就不用。就把它擺在那裡,向學生表明一種態度:不好學習,是會受到懲罰的!

處理好三者關係

當前賞識教育大行其道,對學生的保護越來越多;而教師擁有的權利越來越少,受到批評和處分的教師越來越多,想管又不敢管的越來越多。

讓戒尺走進課堂,只是賦予老師懲罰權的一個縮影,這種方式有必要得到法律的規範。把這種做法放在當前學生累,家長累,教師累的大環境中,希望能夠引起一系列良性互動,引發更多的理念和措施,處理好三者關係,讓三者都滿意。

安溪“戒尺進課堂”,如果推而廣之,你可願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