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車臣非要從俄羅斯獨立呢?

高儀明


車臣所在地區為高加索地區,歷來是大國用兵之處,波斯、奧斯曼和後起的沙俄長期在這裡展開爭奪,可以說誰擁有了高加索,誰就佔據了先機。而遠在俄國人到來之前,當地歸奧斯曼控制的時代,當地人已經皈依了伊斯蘭教。

不過要說車臣立國,本就是當地人為抵抗俄國入侵而建立的。話說當年拿破崙被俄國等國家聯合擊敗之後,歐洲基本沒了戰事。俄國人一看歐洲沒啥事兒了,就將眼光投向了高加索地區:這地兒不錯,得嘞,歸我了。於是1826年發動了對該地的征服戰。

當地人可不幹了,恩們在這生活這麼多年,憑啥歸你?我們自己成立一國家也不跟你俄國玩。於是乎,一個叫車臣尼亞的國家誕生了。伊斯蘭頭領率領民眾抗擊俄國軍隊,雙方互相屠戮,場面十分血腥,要說車臣尼亞也夠能打,也算戰鬥民族一枚,不過悲劇的是碰上了另一個大號戰鬥民族,最終在1859被俄羅斯屠滅,併入了俄國。

此後,俄羅斯時而溫和,時而鐵血,漸漸地,車臣地區分成了兩派:仇俄派和親俄派。仇俄派覺得與俄羅斯有血海深仇,要堅決獨立出去,親俄派則覺得,現在日子還行,為啥非要打來打去?由於仇俄派的存在,這一地區並不太平,而俄羅斯也是剿撫並舉,誰對著幹,直接死啦死啦滴,投降的則好吃好喝好招待,大羊腿管夠,想吃燒牛肉就使勁造,最終在1877年,平滅了這幫子仇俄人士。這樣,作為俄羅斯的領土就漸漸的穩定下來。

一戰之後,俄羅斯帝國崩潰,在俄羅斯帝國地基上新生的蘇聯冉冉升起,在斯大林時代,將車臣地區與印古什地區單拎出來建立了個國家,附屬俄羅斯。轉眼到了二戰,車臣有一部分又坐不住了,覺得希特勒太猛了,整個歐洲都拿下了,這蘇聯眼看要完啊。於是就明裡暗裡與德國展開了合作。可惜,車臣人眼光有點差,希特勒雖猛,但是斯大林與羅斯福更猛,德國最後被群毆致殘,分成兩半。二戰之後,斯大林對車臣人十分憤怒,取消了這個車臣國,並將大部分被流放到西伯利亞開荒種地,這有反過來在車臣人心中埋下仇恨種子。

直到赫魯曉夫時代,這些車臣人才被允許回到故土車臣,車臣地區又恢復了附屬於俄羅斯的車臣國。雖然回來了,國家又有了,但是歷史上加上現實中被欺凌的經歷逐步沉澱為刻骨的仇恨。一旦有機會,肯定要爆發。

這個機會就是1991年蘇聯解體,眾多國家都宣佈獨立,車臣一看,都獨立?那我也獨立了吧,於是順勢宣佈自個兒獨立了。美國高興地在邊上啪啪鼓掌,加油加油,我挺你。俄羅斯哪受得了,其他地兒獨立那是因為人家是和我俄羅斯平級的共和國,你車臣本就是我的,你也想獨立?於是俄羅斯開動大軍,與車臣幹了起來。車臣也不含糊,雖然小,但是架不住老祖宗能打,打的俄羅斯也損失慘重,也就仗著自己塊頭大,不然也被幹翻了。俄羅斯雖然損失慘重,但是堅決不鬆口,心想,我要是讓你車臣隨了願,別的地方不都跟你學?那我俄羅斯不完了?於是強忍著劇痛,又與車臣幹上了,一百多年前血腥場面又一次重演,結局又是出奇的神似。最後,經過數次拉鋸戰,到了2007年局勢才最終穩定下來,俄羅斯又將車臣攬入懷中。

雖然車臣又一次被俄羅斯控制,但是長期的仇恨並沒有休止,車臣零星的反抗武裝依舊不時搞點事兒。未來一旦俄羅斯衰微,車臣人很可能又再度舉起大旗,至於是再次被屠戮還是實現夙願,那就看他們的造化了。


北玄武


中國有句話叫做“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車臣之所以非要獨立,主要其與俄羅斯的仇恨太深,整個車臣歷史,就是一部血淚史。第一,被征服。車臣自古就是高加索地區一個獨立的王國。而且民風彪悍。雖然人口幾十萬,但是沙俄征服它足足打了上百年。而且俄羅斯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因此,俄羅斯佔據車臣後,對其進行瘋狂的鎮壓,凡事是反對者都被處死,而車臣人成為沙俄的奴隸。沙俄在此瘋狂的掠奪。民族矛盾非常深,血與淚的凝聚。



第二,長期的高壓。十月革命後,蘇聯對待車臣依舊是十分的粗魯。他們採取高壓的民族政策,企圖改變整個車臣人。而且在車臣粗暴的執行集體化。使得車臣大量失去土地,車臣的反抗更是從未停止。有反抗就有殺戮。因此,仇恨更加堆積。



第三,死亡之路。在二戰爆發後,一直尋找機會的車臣人投靠了德國法西斯,企圖利用德國的力量幫助自己獨立。因此,車臣人充當德國的嚮導,為德國人刺探情報甚至直接組建軍隊來參戰打擊蘇聯。這使得戰後車臣人遭到了清算。戰後,車臣被整體判為叛國罪。而且被集體搬遷到西伯利亞,中亞。於是車臣開啟了死亡之路。在哪個嚴寒的冬天,蘇聯出動十萬大軍,包圍車臣,將車臣人全部趕上列車,毀掉他們的家園。直接舉國遷移到荒無人煙的中亞,西伯利亞。而不願意走的,不是被殺,就是被付之一炬。而被遷移的因為嚴寒以及虐待,最後死了一半。這是車臣歷史上最悲慘的一刻。仇恨無以復加。



第四,恢復家園。車臣人被遷移走後,蘇聯遷移了大量俄羅斯人,烏克蘭人進駐車臣土地,企圖徹底換種。而到了1958年,新上臺的赫魯曉夫為車臣人平反,准許他們返回家園,於是在中亞沒死的車臣人紛紛回到家園。於是與佔據此地的俄羅斯和烏克蘭人爆發了激烈的戰爭,最後又奪回了家園。



第五,長期的壓迫。鑑於車臣人的不安分,蘇聯在經濟發展上對其打壓,使得車臣經濟長期落後。失業率高企,車臣收入全蘇聯最低。這些使得車臣更加離心離德,因此蘇聯解體,其立刻獨立,才有了近幾次的車臣戰爭。可以說,車臣和俄羅斯有著幾百年的血淚恩怨。因此,難以調和。除非車臣人都死了。



歷史真相背後


本就不是一家人,何苦非要一家親?車臣只是俄羅斯的盲腸,歷代領導人,說拉攏就拉攏,說打你就打你。這樣的北極熊,誰願意親近?為自由而戰!

▲ (車臣共和國的美麗女子)

車臣是一個民族,不是俄羅斯族,而是俄羅斯境內的少數民族,跟俄羅斯這個國家的關係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我們簡要回顧一下兩家人的歷史,就知道為啥他們要鬧獨立。

俄羅斯境內有190多個民族,主體民族是俄羅斯族,其他都屬少數民族。民族多了,信仰不同,利益複雜,就難免有矛盾衝突,而歷代領導人處理方式是不同的。

車臣民族生活在高加索地區,人口不多,日子過的一直很安穩。

15世紀,強悍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到處征服,車臣人也成了他們的目標,經過頑強抵抗,車臣人還是不行被強幸,轉而信仰伊斯蘭教,投向了穆斯林陣營。


但信仰伊斯蘭教的車臣人離阿拉伯世界很遠,跟俄羅斯、格魯吉亞很近,信奉基督教的格魯吉亞人、信奉藏傳佛教的蒙古卡爾梅克人和哥薩克人等卻看他們不順眼,彼此之間隔三差五打仗,衝突不斷升級。

車臣人很頑強,也能打,矛盾衝突一直持續到18世紀,終於還是被強大的北極熊——俄羅斯帝國征服,之後一直作為俄國的一部分,屬於俄國這個統一國家,著實消停了一段時間。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成立俄羅斯聯邦,車臣倒是很乖,繼續留在俄聯邦。

1922年,蘇聯成立。鑑於很多車臣人加入紅軍,且在十月革命期間及以後作戰英勇,表現良好,列寧讓車臣人所在地區成立了車臣自治州,隸屬俄羅斯聯邦。

車臣實行的是民族自治政策。如果一直這樣下去,車臣人可能不會鬧獨立。

但列寧去世後,繼任的斯大林沒這麼好說話。

斯大林的民族政策是高壓統治,他知道車臣人不好搞,就強行把車臣自治州和同屬俄羅斯聯邦的印古什自治州合併,成為一個自治州,後來又把自治州單獨出來,搞了一個“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並且隸屬到俄羅斯聯邦的北高加索聯邦之下。

很明顯,車臣人的地位被降低了,他們很不服氣。“任何一個車臣人都沒有在任何地方企圖向領導討好過,他們在領導面前總是驕傲的,甚至是公開抱有敵意的。……車臣人只尊重敢於反抗的人。”

這樣看來,車臣人最不服的就是斯大林這種領導,以至於蘇聯境內其他190多個少數民族都在這種高壓政策下屈服了,惟一不肯屈服的就是車臣人,開始醞釀搞獨立。

不過,斯大林無比強大,車臣人沒有實力獨立。直到蘇德戰爭爆發,蘇聯慘遭德國“閃電戰”打擊,險些被德國幹掉,車臣人也很不地道,抓住機會與納粹德國

合作,謀求獨立。

斯大林對關鍵時刻倒戈的車臣人絕不客氣,他撤銷了車臣自治共和國地位,把近百萬車臣人像放羊一樣趕到一起,用了6000個火車皮,強行遷到哈薩克斯坦境內和西伯利亞。

此舉無疑是火上澆油,車臣人強壓怒火,但遲早會爆發。

赫魯曉夫上臺後,一反斯大林政策,恢復了車臣共和國自治地位,並允許車臣人迴歸。

這個政策是人性化的,緩解了民族矛盾,但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特別是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蘇聯局勢動盪,民族分離勢力在車臣等地迅速膨脹,他們開始武裝獨立鬥爭,直至爆發大規模戰爭。

1994年,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是個強權人物,打的車臣毫無還手之力,甚至造成一場10萬人死亡的屠殺慘劇,進一步加劇了雙方矛盾。

車臣人硬打俄羅斯打不過,又堅持要獨立,使得內部一些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分子得勢,開始使用極端手段進行反擊,逐漸形成恐怖主義勢力,向俄羅斯境內不斷髮動恐怖襲擊。


1999年,車臣人偷襲俄內務部隊哨所,挑起第二次車臣戰爭,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是一強硬漢子,堅決打擊叛軍行動,再次出兵車臣,以絕對優勢碾壓分離勢力。這次,俄軍直搗黃龍,攻下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取得決定性勝利,宣告車臣共和國仍是俄羅斯聯邦領土。

但打不死的車臣人不甘心失敗,他們把反抗手段全面轉向恐怖襲擊,雙方互相指責,俄羅斯指責車臣是“分裂國家的恐怖分子”,車臣把俄羅斯斥為“殘暴的殖民者”,仍然衝突不斷。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衝突中,沒有誰是真正的勝利者。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翻開車臣的歷史,你會發現車臣在歷史上從來沒有放棄抵抗過。從13世紀到19世界,車臣先後與蒙古、帖木兒帝國、金帳汗國、奧斯曼帝國、俄羅斯等國家發生戰爭;與格魯吉亞人、哥薩克人、卡爾梅克人發生衝突。整個車臣就是一部戰爭史,從蒙古的入侵開始民族覺醒,到俄羅斯的殘酷統治中謀求獨立。那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車臣非要從俄羅斯獨立呢?

第一、政治因素

車臣從蒙古時代開始就以獨立的形態存在,不管經歷了多少國家、與多少國家抗爭,車臣都保留了自己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這恰恰是很多周邊強國無法接受的。從蒙古開始歷代的統治者都對車臣進行了嚴苛的統治,到俄羅斯時期就開始對車臣民族進行滅絕式統治,在屠殺中車臣民族的同時移民俄羅斯民族,但是車臣的民族沒有被擊垮,反而越戰越勇,最終將俄羅斯族趕出了車臣。兩族的血海深仇就這樣結下了。

二戰時期,斯大林為了報復車臣與德國合作,將整個車臣民族遷往中亞等環境惡劣的地方進行流放,流放地不提供食品、安置和工作,導致大量的車臣人口死亡。雖然最後得到赫魯曉夫的平反,但這次流放導致車臣損失了超過車臣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幾乎家家與俄羅斯有血債的程度。

第二、經濟因素

車臣地理位置重要,且周邊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但是這些資源一直被俄羅斯中央控制,這樣讓車臣對俄羅斯中央非常不滿。再加上俄羅斯為了防止車臣內亂對車臣地區進行經濟封鎖。到了80年代,在土地、民族、就業等問題的衝擊下,車臣成為俄羅斯最貧窮的地方,雙方的矛盾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

第三、文化因素

俄羅斯信奉東正教,也算是基督教的一種。但是車臣為了抵禦俄羅斯的入侵,全民信奉伊斯蘭教。因此雙方在文化上就無法融合,這就會造成雙方在交流中出現眾多的不便與衝突。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不利於車臣融入俄羅斯文化中去。

再加上伊斯蘭極端思想的傳播及影響、美國在“顏色革命”方面的操作,使車臣從俄羅斯中分裂並獨立成為車臣的主流思想。直到今天,很多的車臣恐怖分子通過襲擊俄羅斯的主要政府設施來影響車臣的獨立進程。

因此,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曾經俄羅斯與車臣激烈對抗,不僅僅是利益的爭奪,更多的是對國家命運的一種抗爭。


昨思今明未武


1.車臣地區在歷史上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在沙皇俄國的多次入侵下被吞併。

2. 蘇聯解體後車臣地區開始鬧獨立。俄羅斯害怕引起國家的進一步解體,所以就對車臣分裂武裝進行了軍事打擊。

2.1 1994年至1996年 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發動了第一次車臣戰爭,不過由於當時的俄羅斯非常衰弱,所以沒有打敗車臣獨立武裝,最終俄羅斯軍隊撤出了車臣地區。車臣獲得了暫時的獨立。

2.2 1999年8月至2000年2月,俄羅斯代總統普京指揮軍隊發動了第二次車臣戰爭,最終取得了勝利。

但車臣渴望獨立一直沒停過。


瑪雅娛樂


我們現在所見到的俄羅斯聯邦實際上是經歷沙皇俄國、蘇聯幾度擴張之後的產物,相比於蘇聯時期的2200萬平反公里的土地,現在的俄羅斯聯邦已經縮小了不少,即便是這樣,俄羅斯聯邦依然是世界領土第一大國,在俄羅斯聯邦的組成主體當中,存在著22個自治共和國,這些自治共和國中有很多都是有獨立傾向的,比如印古什共和國、車臣共和國,車臣獨立曾經是上個世紀90年代和這個世紀初國際輿論中的焦點,那麼,車臣追求獨立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車臣獨立首先是一個歷史問題,車臣地區在歷史上曾經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地區,在13-14世紀先後遭遇過蒙古和帖木爾人的入侵,到了17,18世紀的時候,車臣地區又成為奧斯曼帝國、波斯帝國和沙皇俄國爭奪的對象,最終俄國人獲得了對車臣的統治權,俄國人在徹底佔領車臣後對車臣地區的曾經反抗過俄國的車臣人進行了屠殺,或許正是1875年的屠殺才埋下了車臣人憎恨俄國人的種子。不管是歷史上還是當下,沒有無緣無故的仇恨,俄羅斯和車臣之間的矛盾如此,巴以矛盾亦是如此。

1991年年底蘇聯的解體成為當代車臣問題的一個最直接的導火索,彼是聯盟內部15個加盟共和國宣佈獨立,車臣共和國杜達耶夫也發佈了《獨立宣言》,希望在混亂中實現車臣的獨立,葉利欽作為聯盟內部的民主派,曾經說過“地方能拿走多少主權,就拿走多少主權”,這對於車臣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誘惑。同年10月,杜達耶夫當選為車臣共和國總統,並同時宣佈車臣與俄羅斯是國與國的關係。但是此舉遭到俄羅斯當局的反對,因此從葉利欽到普京,俄羅斯政府進行了兩次車臣戰爭。

車臣的獨立還與高加索地區複雜的民族和宗教關係有很大關聯,一直到第二次車臣戰爭後,車臣地區的複雜和緊張局勢才得到緩和。如今擁有120萬人口的車臣自治共和國已經是俄羅斯聯邦內相對比較穩定的一個地區。


青年史學家


1999年10月中旬,在俄羅斯欲收復車臣的第二次戰爭中,普京如從天降,毫無徵兆的抵達車臣,並對當地的居民表示:“俄軍將戰鬥到底”的新聞畫面有書君至今記憶猶新。


車臣地處海拔4493米的北高加索山區,不僅連接著俄羅斯同南高加索三個共和國的石油管道和鐵路幹線,而且和周圍的幾個穆斯林人口比較多的共和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素有"聯結外高加索的生命線"的說法。所以,其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那車臣為什麼非要從俄羅斯獨立呢?

1.從車臣的歷史上來看,在俄羅斯強佔其前,多次被侵略,但從未被征服。

車臣的歷史就是一部血淚史。


據360百科查證,由於車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外敵不斷入侵,車臣人從13世紀開始日子就不好過了,起先是遭受蒙古-韃靼人的侵襲;14世紀末又遭到中亞帖木兒帝國軍隊的蹂躪;15世紀被奧斯曼帝國入侵,此後開始不斷抵禦外敵;在17至18世紀之交,又很不幸地成為波斯、奧斯曼、俄羅斯三大帝國爭奪的對象,於是,戰亂不斷,一打就是兩個多世紀。

雖然不斷被侵略,但性格彪悍的車臣人為了保住自己的獨立主權,一直不屈服於外來侵略者,世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頑強抵抗。

2.俄羅斯通過戰爭、屠殺等高壓手段,剝奪了車臣獨立的權利。

在18世紀未的時候,俄羅斯葉卡捷琳娜二世發動了第五次俄土戰爭,擊敗了奧斯曼帝國,將勢力擴張到了北高加索。

1859年,車臣地區正式被併入到了帝俄版圖。但不甘心臣服的車臣人在車臣地區時常發生暴亂,於是沙俄勢力採用武力手段,通過大規模屠殺逼車臣人就範。車臣人的獨立權徹底被剝奪。

3.車臣人民在俄羅斯的統治下沒有享受到溫暖,反而結下了深深的仇恨。

俄羅斯通過暴政將車臣納入麾下,但卻沒有真正用心來治理車臣,通過經濟、文化、教育、醫療等全方位的提升讓車臣人享受到發展成果,體悟到加入俄的溫暖,看到加入俄後的希望。


所以骨子裡就具有反叛精神的部分車臣人在二戰期間,試圖與德國軍隊合作謀求獨立。

本應誰犯的錯懲罰誰,但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政府卻以車臣人同德國侵略者合作為由,將整個車臣民族強行遷出家園,車臣共和國沒了。

據說當時有38.7萬多車臣人被用悶罐火車拖到人跡罕至的中亞哈薩克和西伯利亞境內,很多人因惡劣的環境悲慘死去;還有的未上火車的人直接被火燒死或者被水淹死。

遷徙的舉動在車臣人民的心理埋下了對俄軍深深的仇恨。

直到13年後,即1957年,執政的赫魯曉夫才允許車臣人迴歸,車臣共和國才得以恢復。

很顯然的,迴歸的車臣人同時帶回的還有對俄的仇恨,他們一直隱忍著過日子,尋找集體反撲的機會。

終於機會來了,1991年蘇聯解體後,車臣人再次迫切的宣佈獨立。但被俄羅斯先後發動兩次戰爭,付出了死傷大量人員、遍地廢墟、許多居民流離失所的代價,最終還是功虧一簣。

縱觀世界上各國,沒有侵略就沒有傷害。但雖然受傷害的車臣非要從俄羅斯獨立,其真正要實現獨立的道路卻會很漫長。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首先,我想說的是,目前車臣特別地“安靜”,都不如達吉斯坦火爆。

我恰巧有個好朋友,是車臣人,但是是在莫斯科工作。據她說,其實現在車臣共和國的那個首領,現在是比較親普京的。雖然當地大部分人是穆斯林,但其實隨著2014年巴薩耶夫被炸死,車臣的向心力就越來越強。我去莫斯科找我這個車臣朋友玩的時候,剛好是克里米亞重新歸於俄羅斯不久,她就非常自豪,覺得這是整個俄羅斯的一件大事,可以想見,這樣的事情會增加他們對整個俄羅斯的一個自豪感和認同感。

第一次車臣戰爭是從1991年到1999年,我認為,這只是蘇聯解體後的一個必然的陣痛,普京先是用鐵腕鎮壓了,然後又積極地開發車臣的經濟,所以從2014年以來,車臣就比較穩定了。

另外,我5月份去科索沃看我朋友,但我的朋友已經拿到了塞爾維亞的身份證之類的文件證明,讓他可以在國際上旅行更加順暢。而且,現在科索沃的普通民眾,基本上都不再談大家是不是要獨立啊之類的。

所以,政治有的時候就像遊戲一樣,充滿了諷刺意味。


本來世界觀



車臣獨立有著深刻的歷史和民族因素,在上世紀還爆發了2次戰爭。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於1994年12月11日,1996年8月31日停火,車臣獲得非正式的獨立地位。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於1999年8月,2000年2月28日俄羅斯控制了絕大部分車臣土地,獲得勝利。

車臣民族位於高加索地區,與格魯吉亞隔山為鄰,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首府格羅茲尼,是在1818年建立的格羅茲尼城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車臣共計有126.9萬人(2010年)。車臣族佔95.3%,俄羅斯族1.9%,庫梅克族1%。以穆斯林族為主,信奉伊斯蘭教。

17世紀開始,沙俄開始跟車臣交鋒,在初期沙俄甚至打不過車臣。而經過上百年,來來回回,你來我往,沙俄在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死傷幾十萬軍隊的代價,征服了車臣。在征服的過程更是充滿血腥和仇恨,以至於沙俄佔領車臣後,實行殘酷的殖民統治,這立刻激起了車臣的反抗。

在1875年,沙俄再次集結大軍對車臣進行大規模清繳,這一戰,車臣死傷大半,才消停了一會,但是也埋下了更大的仇恨。在此後,車臣從來沒有放棄獨立,直到二戰時期,再次迎來了機會,德國在初期在蘇聯摧枯拉朽的進攻,使得車臣看到了希望。於是車臣準備藉助德國的力量獲得獨立,於是主動投降德國,幫助德國攻佔沙俄,甚至組建軍隊隨徵。

而戰後,蘇聯對車臣進行了清算,將車臣舉國定為叛國罪,舉國強行遷往中亞荒漠,在此過程中,無數車臣人死亡,損失人口40%以上。後來車臣人重返家園,再次激起了反抗意識。在1991年,蘇聯解體,車臣立刻宣佈獨立,時任車臣共和國總統的杜達耶夫發表了獨立宣言。

但是俄羅斯堅決反對,於是爆發了規模巨大的車臣戰爭,俄羅斯一度還被打敗。而普京上臺後,10萬大軍開進車臣,才再一次平定了車臣。


阿爾法軍事


車臣人其實也挺可憐的,這個民族在十八世紀的時候被俄羅斯征服,但是一直沒有放棄過反抗俄羅斯,並且其家園在北高加索地區,所以歷史上曾經有過兩個多世紀的戰亂,因為當時俄羅斯帝國、波斯帝國、奧斯曼帝國都垂涎這塊戰略之地。

而車臣這個民族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對於俄國是缺少好感的,於是在歷次戰爭之中,車臣人都沒有放棄過反抗俄羅斯。於是沙俄就對車臣採取了高壓政策,包括驅逐和建立集中營,這樣的政策最後卻激化了矛盾。到最後沙俄不得不派軍隊鎮壓民怨。

據統計,在沙俄佔領時期,車臣人口減少50%多,並且多數人居無定所。在蘇聯時期,由於北高加索是通往印度洋的必經之路,這就成為了蘇聯進軍中東的跳板,這使得車臣人依舊生活在一種被壓迫的狀態。可以說句不好聽的話,車臣兩個世紀多都在謀求自己的民族的獨立,只是每次都被殘忍鎮壓。

蘇聯解體之後,車臣人本來打算藉機謀求獨立,並且在那段時間發展壯大。但是一場車臣戰爭又將剿滅,並且車臣也成為了恐怖主義的代名詞,這不得不說是挺悲哀的。一個如此頑強的民族淪為恐怖主義,成為了世界的公敵。

步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普京終於同意車臣組建臨時政府,給予了車臣一定的政權。並且在經濟山開始幫助車臣,這極大的緩和了俄羅斯同車臣的矛盾。時至今日俄羅斯和車臣都明白了,唯有和平和諒解才能化解兩家的世仇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