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活字《南疆繹史勘本》

泥活字《南疆绎史勘本》

泥活字《南疆绎史勘本》

在保存至今的中國古代典籍中,泥活字本古籍十分稀少。距今177年前,蘇州人李瑤在杭州使用泥活字技術出版了《南疆繹史勘本》。為“迄今所知泥活字印刷書籍最早的實物留存”。

《南疆繹史勘本》,清溫睿臨撰,為南明政權期間人物傳記,成書後一直以抄本流行。直到道光十年(1830年)李瑤泥活字本的出版,才使其廣泛流傳。關於此事詳細經過,李瑤的好友蔡聘珍在書前“補勘序”中描述:

……吾友中吳李子玉(李瑤字子玉)負才多藝,好古而好遊,遊倦輒擁書坐,雖客中,亦至忘寢食事。

戊子冬,以訪舊來浙,寓吳山。偶得溫氏佚史舊抄本如干卷,窮力刊謬,通其例;於缺者臻益之,質疑者作書後附之。歷春而秋,鳩工治版,部不滿百,已極旅人之困,而子玉不恤也……餘則因是得與之交。且嘗聞子玉者,亦曾手散萬金;於此而獨安其困,以守竟成之志,則尤為人之所難能。歲暮,因促之渡江,葺一樓與居。中夜勿息,叩之,則復從事於勘補之文……於是知子玉於此事則顓且善也。遂復為之構聚珍版者,以輔其志……

《南疆繹史勘本》由李瑤勘訂,共三十卷、卷首二卷,同時還合印有李瑤撰寫的《繹史摭遺》十八卷、《繹史卹諡考》八卷。全書用大、中、小三種字體,卷首聖諭、御製書事、御製詩並序,使用大號字,正文和序文題記等是中號字,作注用小號字。整部書活字排布規整,字體清晰,行款均勻,刷印清潤,反映出當時泥活字技術已相當成熟。書有牌記“七寶轉輪藏定本仿宋膠泥版印法”,“凡例”稱“是書從畢昇活字例排版造成……”“勘本自序”中亦稱“……用畢昇活字法排印成編……”

李瑤校勘、撰寫並出版這部書的過程可以說歷盡艱辛,在此書目錄後的文字中有這樣的敘述:

……夫是書之初,助我借書考鏡者,苕上坊友吳壽昌;助我貸泉始事於梓者,磐石九品官周劍堂。既而我子辛生來自蕪湖,命之校字。楮木不足,則罄我行裝,投諸質庫;又不足,則乞貲市儈,耐盡誹嘲。自夏曆秋,工徒百餘指,岌岌欲潰,亦不啻爾時江上之防獨守,我心散而復振。先嚐馳書吳門,幕中舊雨或危言相恐,間詣鹺政,偕事諸人,幾至叩關,弗納。竭智盡力,書乃有成……是書初印八十部,工閱二百四十餘日,糜用平泉三十萬有奇……

這裡提到的經費單位“平泉”當是小平錢的別稱,就是清代官爐所鑄的制錢。李瑤這種特意用小單位來表示總數的方法,意還在於強調用度數量的眾多。很可惜,書中沒有其它文字記錄下這套泥活字的製作經過。

在《南疆繹史勘本》之後,北京琉璃廠半松居士也出版了內容完全相同的一部書。並且排字設欄也模仿得一模一樣,只是板框明顯要小,封面重新做了設計,將書名題為“南疆繹史”,其後面有雙行十二字行書題“都城琉璃廠半松居士排字本”。這部書將原書的敘文、凡例等也一併照錄,而且沒有重新排版的年代記錄,因此版本鑑定上曾引起一些人的誤判。其實它只是重新翻排的木活字本,其價值遠不能與李瑤泥本相提並論。道光十二到十三年(1832-1833年)李瑤又以同樣的泥活字方法出版了一部卷數小一些的《校補金石例》,共四種十七卷,版式也一仍其舊。他在這部書中的“自序”說:“……餘乃慨然思廣其傳,即以自治膠泥板統作平字捭之……”也可以為李瑤自制泥字的佐證。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瞭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