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迅:從打掃廁所到站在央視春晚的舞台,她從不服輸

朱迅:從打掃廁所到站在央視春晚的舞臺,她從不服輸

提起朱迅,我們第一印象是在春晚的舞臺上,端莊大氣的颱風、舉止優雅的氣場以及專業功底深厚的主持能力,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朱迅為了央視春晚的舞臺,付出了太多太多。

朱迅:從打掃廁所到站在央視春晚的舞臺,她從不服輸

出生於1973年的朱迅,是屬於典型的北京大妞。父親是著名的新華社駐外記者,媽媽是一位人民教師。媽媽對朱迅從小的教育就是嚴禁惡習、必須服從家長的安排,因為“這一切都是愛你”。相信這句話大家也常常聽自己的父母說過把。朱旭從小也就是個乖乖女,穿衣服規規矩矩的,和同齡小夥伴每天早出晚歸,不去危險的地方玩,不和壞孩子交朋友。因為父親常年外出的原因,朱迅從小特別獨立,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做,有實在不懂的地方,再去請教媽媽。這樣的生活能力也為她日後在日本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朱迅:從打掃廁所到站在央視春晚的舞臺,她從不服輸

15歲的時候,朱迅被選為中央電視臺少兒節目組《我們這一代》當主持人。這是她第一次接觸電視和背後的錄製工作。家人因為工作關係,沒有第一時間來到現場為她加油打氣。前一秒,還在因為背不了主持稿偷偷哭泣的朱迅,下一秒聽到開場鈴聲,她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立刻小手一抹,擦去眼淚,滿臉笑容的登臺主持。這次“觸電”,也在年幼的朱迅心中,埋下了一顆電視人的種子。

朱迅:從打掃廁所到站在央視春晚的舞臺,她從不服輸

17歲的朱迅,已經長的落落大方,家裡決定讓朱迅和兩個姐姐一起遠赴日本留學,開啟了她的海外留學生涯。初到日本,朱迅不熟悉那裡的一切,沒有了往日嬉戲的小夥伴,沒有了老北京可口的炸醬麵,沒有了自己習慣的語言和文字,一切陌生的事物對她來說既新鮮又有些不適應。在當時那個年代,出國熱潮還沒有像現在這樣普及,朱迅姐妹就擠在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子裡,家裡的家用電器,都是姐姐在外面撿回來用的,吃的也是非常的粗糙,常常是有一頓沒一頓的,生活過的異常艱辛。

朱迅:從打掃廁所到站在央視春晚的舞臺,她從不服輸

在學習的業餘時間,朱迅常常參加當地的拍攝工作,就為了可以掙一份薪水。有一次,在拍攝完一場戲後,朱迅穿著戲服去面試第一個兼職工作,應聘人員看到她這樣的奇裝異服,就給她安排了把1樓到18樓的廁所打掃乾淨的工作。為了可以早日掙夠下學期的學費,朱迅不得不咬著牙,憋著氣去撿每個垃圾袋裡的垃圾,再用抹布將廁所擦的一塵不染。悶熱的天氣加上廁所難以忍受的味道,一度讓朱迅噁心作嘔。

朱迅:從打掃廁所到站在央視春晚的舞臺,她從不服輸

不過,機會總是留給了有準備的人。1993年,20歲的朱迅被在日本當地知名的電臺NHK選為《中國語講座》的主持人。沒過多久,幸運女神再次降臨,她成為了日本SKY經紀公司簽約的第一個中國大陸女藝人。

朱迅:從打掃廁所到站在央視春晚的舞臺,她從不服輸

因為母親生病的原因,朱迅義不容辭的返回了國內。當時《正大綜藝》正在招聘,多年在日本的的主持經驗,讓她成為最受關注的新人。從無法背稿、不適應燈光,慢慢變成了央視節目最年輕最具有潛力的女主持人。

朱迅:從打掃廁所到站在央視春晚的舞臺,她從不服輸

10月27日下午,朱迅帶著自己的新書《阿迅》做主題為"那些年,我們拼過的青春"的讀者見面會。想用這本書告訴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海歸”回來的孩子,雖然經歷的時代不同,但在年輕人裡,我們中國人骨子裡的那種不服輸、不認輸、不願輸的精神不能變,每個人都要為了自己的夢想去勇敢的追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