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全科醫生 守護居民健康

何曉瑄

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實施方案》中指出,我省將通過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轉崗培訓方式、訂單定向培養等多種途徑,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力度。到2030年,緊缺醫療人才不足矛盾得到緩解,每千人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5人,全科醫生數達到每萬人5名,不同層次醫學人才隊伍基本滿足服務健康甘肅建設需求。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但是目前我國醫療資源分佈不均衡,醫療服務地域差異明顯。高端技術、先進設備和專業人才主要集中在發達地區的大醫院,很多偏遠地區醫療條件差,鄉級衛生院,村級衛生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薄弱,醫務人員治療服務能力有限,使得就醫人員逐步流向上級醫院,出現基層醫療機構無人問津,大醫院醫療資源供不應求的現象,導致醫療資源利用不充分,病人看病難等問題突出。而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中,全科醫生的隊伍建設對於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全科醫生是綜合程度較高的複合型臨床醫學人才,主要在基層承擔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預防保健、病人康復和慢性病管理等,為居民提供連續性、綜合性、個性化的醫療衛生服務,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採用這種分級診療方式,就是由高素質的全科醫生和初級醫護人員在社區醫療中心為民眾提供最便捷有效的高質量醫療護理。在這種模式下,人們和全科醫生得以建立一種聯繫,讓醫生們更好地瞭解每個患者及他們的需求。大多數情況下,病人的需求都可以在社區診所得到滿足。假若需要專家介入,診所工作人員也可以將病人轉診到醫院,接受專家治療。

家庭醫生是當今和今後社會發展的強烈服務需求,而全科醫生是最符合一個家庭醫療服務需求的。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曾益新就將全科醫生提供的診療稱為“熟人醫療”,他將百姓得病在鄉鎮社區的處理率定位在了80%,真正的大病、重病,需要往上轉的比例不高,這一道關口要是做好了,大醫院的負擔就會得到緩解。這是整個醫療衛生系統裡面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石和基礎。此外,全科醫生工作在社區,可以更多地宣傳、普及、推廣一些健康理念,可以更多從事預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的工作,通過這些工作來減少疾病的發生。

不過,我國全科醫生卻一直面臨著人員缺口嚴重的尷尬現實。據國家衛計委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為20.9萬人,佔執業(助理)醫師總數的6.6%,每萬人口擁有全科醫生1.51人,這與發達國家每萬人8—10名的數量仍有較大差距。所以順應社會發展,必須加大全科醫生的培養力度,提高待遇,出臺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和科學的績效考評機制,來滿足來成就家庭醫療服務,為2020年全國上下一起奔小康奠定堅定基礎,擁有健康的體魄來享受小康生活所帶來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