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再出發,回歸網際網路醫療的本質

兩年前的這個假期,我的同道兄弟張銳(春雨醫生創始人)出師未捷人先去;

一年半前“百度醫生”的探索之路戛然而止;

過去十年,移動互聯網在多個領域均有標杆企業高高豎起,但在大健康領域,各路信息科技英雄普遍蝸行牛步。

世界上沒有哪個行業像醫療一樣影響每個人的命運和每個家庭的悲歡離合。

醫療供給側漫長的培養週期迫使政府強烈呼喚新興科技為健康賦能:

  • 互聯網高效、精準匹配醫生與患者,緩解醫療資源不足的壓力;
  • 大數據挖掘加速新藥研發和提高保險控費精算能力;
  • 醫療 AI 把大專家的能力複製到基層,可穿戴設備助力疾病風險預測……
十年再出發,迴歸互聯網醫療的本質

同其他行業的一些互聯網服務類似,互聯網醫療在發展過程中也遭遇了商業變現難題,資本也在狂歡之後趨於平靜,迫使各平臺不得不盡快想辦法“賺錢”。

雖然各個互聯網平臺近些年在商業變現方面做了諸多有益的探索,但普遍“雷聲大雨點小”。其中,若干互聯網平臺的醫療信息服務和廣告變現模式算是一條相對成熟的路徑,但隨之而來的信任危機讓在線醫療信息服務的升級之路顯得更加迷霧重重。

十年再出發,讓我們迴歸本質和聚焦痛點:

  • 醫學追求精準,醫療服務供給者希望取信於民;
  • 百姓追求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和精準可靠的醫療信息(醫院、醫生和醫學);
  • 保險等各方力量追求高效、深度參與和更多、更公平的機會;
  • 政府和行業管理者需要建立良性運轉的醫療服務體系。

新興科技公司在滿足上述“追求”方面大有可為,醫療信用建設(與精準醫療、精準信息等密切相關)大有可為。特別是獨立於醫療服務供給者之外的獨立第三方信用服務,不僅可以為用戶構建可信賴的、觸手可及的互聯網醫療信息服務新體系與新內容,更可以為各方解決各自困惑提供歸源、升維的新方法。

十年再出發,迴歸互聯網醫療的本質

“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悽愴”( 《 大醫精誠 》,孫思邈),迎擊各方痛點,晈定信用青山,打造過硬產品,構建活力生態,新時期的互聯網醫療美好可期,持續發展可期。舉例來說,醫療信息的“競質排名”就不會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兩年前,張銳用生命書寫“詩和遠方” ;

過去的兩年和十多年,作為張銳的昔日戰友和接力者,我們上下求索;

今天,在這個堪稱互聯網醫療最壞、也是最好的時期,我們開啟新長征;

不忘初心,感恩過往,不畏將來;

再出發,終不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