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市面上流行的「星座學說」帶來的誤導(1)

本文主要知識點提要:

1,通常所說的星座是指出生時刻太陽所在星座。

2,12星座(太陽星座)與日期的對應關係:大體對應,但星座的開頭和結尾與相應日期並不完全對應,而且每年也會有細微差別。

3,12星座是根據什麼劃分的?——是根據地球公轉運動導致日地相對位置關係變化、進而導致四季和節氣氣候變化和晝夜長短變化來劃分的。其中:

白羊座始點對應春分點(晝夜均分,春天開始);

巨蟹座始點對應夏至點(白晝最長,夏天開始);

天秤座始點對應秋分點(晝夜均分,秋天開始);

摩羯座始點對應冬至點(白晝最短,冬天開始);

4,專業的占星學跟流行的星座學說是有著天壤之別的,流行的星座學說其實是專業的占星學的特別片面和簡化的版本,並且因為特別片面和特別簡化(好處是似乎簡單易懂、特別容易流傳開來),使得很多東西似是而非甚至轉成謬誤。

5,專業的占星學是以“日月和太陽系行星及其運動”為本的,而星座學說是以“星座”為本的。

6,占星學和星座學說所講的“星座”並不是天文學中的星座,它們是兩碼事、兩個不同的概念。

7,占星學中,影響力的來源是日月和行星及其相互位置關係(不僅僅是太陽,更不僅僅是太陽星座)!而不是來源於星座,更不是天文學當中的星座。星座只是用來標記日月和行星的位置及其相互關係(是一種座標系)+考量星體影響力大小、好壞+考量落入星座中的星體作用模式。


A:“你是哪個星座的?”

B:“獅子座的。”

A:“為什麼呢?”

B:“因為我的生日是7月28日。”

A:“為什麼7月28日出生,就是獅子座的呢?”

B:“因為……因為7月28日就是屬於獅子座(管)的呀!百度搜索一下,你看,不就是這樣的麼:7月23日到8月22日都屬於獅子座。”
細數市面上流行的“星座學說”帶來的誤導(1)

如果你對星座的認識跟上面的B人物認識是一樣的,那麼恭喜你——你被誤導了!

上面B的認識有3個問題:

1,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嚴格來說,說星座是根據日期來劃分的,這是“倒果為因”,是不正確的;

3,星座的開頭和結尾跟日期並不是完全對應的,比如出生在3月20日,並不一定屬於雙魚座,還可能會是白羊座;而出生在3月21日,並不一定就是白羊座,也有可能屬於雙魚座。

是不是懵圈了?是不是不敢相信?別急,保持耐心,往下接著看,你就會明白了。

其實,通常所說的星座是由占星學而來的。


(分割線:對天文地理知識看不懂、不想看的同學可以跳過不看兩條分割線之間的內容)

對中學地理課本知識依舊熟悉的朋友會知道:

1,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個球體,並且是不透明(不透光)的。

2,地球圍繞太陽轉圈圈,這叫做地球的公轉,公轉一圈所經過的時間被定義為“一年”,公轉出來的圈圈(路徑)被叫做“黃道”,黃道所在的平面被叫做“黃道面”。

3,地球在公轉的同時,也在圍繞“地軸”轉圈圈,這叫做地球的“自轉”,自轉造成了地球上的“白晝與黑夜輪替”現象,這是“一天”這個概念的基礎。

4,相對於黃道面,地軸並不是垂直的,而是傾斜的,與黃道面保持固定的66°34′的夾角。

以上4點,共同造成了地球上南北半球的“春夏秋冬四季輪替”現象+“晝夜長短隨季節變化”現象。
細數市面上流行的“星座學說”帶來的誤導(1)

公元2017年3月20日,北京時間18點17分,地球繞日公轉到達了春分點位置,即:公轉到使太陽光線垂直照射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叫做太陽直射點)來到地球赤道。此後,地球的公轉運動將使得太陽直射點從南半球移進北半球。

春分點既是空間上的一個位點,也指對應的時間上的一個時刻。春分點所在的日子便是春分日。3月20日便是2017年的春分日。

每年的春分日當天,地球上所有地方的白晝時長和夜晚時長都是幾乎對等的(白天時長12個小時,黑夜時長也是12個小時)。此後,隨著地球的繞日公轉,北半球的白晝時長會越來越超過黑夜時長,直到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即對應著夏至點),北半球白晝時長達到最長,黑夜時長達到最短,北迴歸線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最高……

下面的“秋分”“冬至”的含義及特點省略,其實都是中學地理課本知識。

春分日宣告了北半球春天的正式來臨。春分日過後,秋分日之前,北半球要比南半球更迎向太陽,北半球所接受到的太陽光熱強度和光照時長均多過於南半球,使得北半球晝長夜短,氣候暖熱,而南半球剛好相反,是晝短夜長,氣候寒涼。


(分割線)

對應到占星學上,依照迴歸黃道,春分點時刻,太陽(日心)所在的位置被定義為黃經0度0分,作為整個迴歸黃道的起始點,也是黃道第一個星座白羊座的起始點。

說到這裡,你該明白了:春分點在哪個時間點(不僅僅是日期),白羊座就開始於哪個時間點。比如2017年內,從3月20日(北京時間)18點17分到4月20日5點14分,太陽都將運行在白羊座內。在此時段內出生的人,按通俗的講法,便被稱為白羊座人(根源和依據就是太陽運行在白羊座內)。

再換看一下今年。2018年的春分點是3月21日零點零四分(跟2017年不一樣的哦,有些時間差甚至日期差別的哦),所以,對2018年來說,3月20日出生的人是雙魚座,3月21日的頭三分鐘內出生的人也屬於雙魚座,從零點零四分開始才屬於白羊座。

所以,你該記住了:星座的開頭和結尾跟日期並不是完全對應的!

再舉個例子,按百度百科,歌手李健的出生日期是1974年9月23日,那麼他一定屬於通常認為的天秤座嗎?那可不一定。


細數市面上流行的“星座學說”帶來的誤導(1)​通過占星軟件查看,在李健的出生地點看,當天,太陽在18點47分會從處女座移進天秤座。也就是說,如果李健的出生時刻是在18點47分之前,那麼他就屬於通常所說的處女座,如果出生時刻是在18點47分及之後,那麼他才屬於天秤座人。

可見,通常所說的太陽星座日期範圍只是大概的,如果出生日期恰好是通常所說的星座日期範圍的交界日期左右一兩天,就應該查看占星軟件來確定太陽星座。

另外,實際上,太陽每年跨越星座界點的具體時刻是存在一定的擺動和差異的。延續上面的例子,在李健的出生地,到了第二年1975年,太陽從處女座移進天秤座的時刻是9月24日零點43分,如果單說日期的話,與1974年相比,是相差了一天呢。

說到這裡,有的同學也許注意到了(當然,也有本來就知道的):原來,人們平常談論的星座,是指那個人出生的時刻,太陽所在的星座。

那麼,為什麼流傳開來和在平常談論中,會把“太陽所在的”幾個字眼省略掉呢?

這就是“星座學說”的重大過失了:它只管“太陽所在的星座”,不管月亮和其它太陽系行星所在的星座,也不管太陽系星體之間的相互位置關聯,更別說宮位和宮主星了……並且,在只管太陽星座的情況下,它還把“太陽所在的”幾個字眼省略了,這進一步造成了一系列的誤解和誤導。

其實,專業的占星學跟流行的星座學說是有著天壤之別的,流行的星座學說其實是專業的占星學的特別片面和簡化的版本,並且因為特別片面和特別簡化(好處是似乎簡單易懂、特別容易流傳開來),使得很多東西似是而非甚至轉成謬誤。

顧名思義,占星學的本義是:觀測星體及其運動,並與地球上的人事現象和萬物聯繫起來,並加以解釋和預測。

按古典占星學,觀測的星體是用肉眼看起來“運行著”的星體,所以古代占星家把這些星體叫做“行星”,意思就是“行走、行動著的星體”,以區別於看起來幾乎恆定不動的“恆星”。在地球上用肉眼看來,日月等太陽系星體都圍繞地球轉動,所以,太陽和月亮也被稱作行星,而地球本身則除外了。限於當時的天文知識和科技水平,只有肉眼可見的七顆行星,即日月水金火木土。而按現代占星學,行星則包括太陽(地球繞著它公轉)、月亮(地球被它繞著公轉)以及太陽系除地球自身外的其它八大行星(與古典占星相比,增加了肉眼不可見的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可見,占星學是以星體及其運動為本的,而社會上流行的星座學說卻是以星座為本的——這個星座會這樣,那個星座的人會那樣。但由於星座學說的簡易流傳,很容易讓人產生以下誤解:

1、每年的時日裡,由12個星座按序管轄,大約每個星座管轄一個月份的時日,正如歌詞所唱——七月份的尾巴,你是獅子座;八月份的前奏,你是獅子座。正確說來呢:星座跟時日的聯繫並不是直接性的“管轄或者屬於”,而是通過太陽的運行(肉眼看起來是太陽的運行,而實際上是地球的繞日公轉運行,相對運動而已)間接性地聯繫起來——在每年7月份的尾巴和8月份的前奏,是太陽運行在獅子座內。所以,社會上流行的星座學說把星座跟時日範圍直接對應起來是簡單易記了,但卻省略了起連接作用的主體即太陽。由此,主角由占星學中的星體變為了星座學中的星座!

其實,在占星學中,星座又被叫做“星宮”,意思就是行星的宮殿或者行星的家,星座,星座,也可以理解為“行星的座位”!各個行星對特定的星座是有守護關係和主宰關係的。

比如,太陽守護和主宰的星座就是獅子座,這是因為,當太陽運行在獅子座的時日,正是北半球最為炎熱的時節,也是接受和累積起的太陽光熱最為強烈的時節,這個時節,運行在獅子座的太陽對地球(北半球)的影響力達到了極致,也就對應了占星學中的“太陽在獅子座入廟,力量最強,容易穩定發揮其正面影響力”的涵義。

2、由於上面第1點當中的星座跟時日之間的“管轄或者屬於”歧義,很容易讓人誤解占星學或者星座學當中的影響力來源是——星座!並且是天文學意義上的實有的星座(由恆星群組成的實有圖形)!從而進一步讓人覺得玄奧而難以理解——那麼遙遠的恆星群是怎麼能影響地球上的人和事物的呢?硬要說有影響卻說不出具體的所以然來,自然會讓人覺得詭異而類同迷信!但實際上,占星學當中的真正影響力來源是行星及其相互位置關係!也就是影響力來源就在太陽系內!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更替跟太陽與地球的相對位置很有關係,地面和洋麵、不同緯度和地域受太陽光熱的差別造成了水分的蒸發和流動,也造成了氣壓的差別和空氣的流動(暖空氣上升,冷空氣填補和下沉),進而也帶動了熱量的傳遞。進而形成了風、雲、雨和江河湖泊,形成了天氣狀況和氣候特徵,再進而影響和決定各個地域的生態系統。生命所需的三大要素——溫度、空氣和水分都因為太陽的光熱而流動循環起來。而月亮也因為離地球最近、跟太陽一樣對地球的引力影響足夠大而緊密影響著潮汐和洋流,進而也能影響天氣和氣候。所以很邏輯地,古人都認為,行星對大地是有影響的。這個說法並不詭異,而是事實,太陽月亮確實影響著大地。正所謂“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一歲”,正是太陽和地球相互位置關係的週期!又如地球與月亮的相互位置關係週期關係到女性的月經週期......地球上的植物命運受到天氣和氣候狀況的影響特別明顯,這是顯而易見的。那麼,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呢?動物,動物,可以動呀!可以自由行動呀!有自由意志呀!可以完全掌握和選擇自己的命運呀!似乎行星對動物的命運影響非常間接、甚至可以忽略。果真如此嗎?真正對占星學有研究透的人心中自有答案。

接上,怎麼說也是太陽和月亮有能量影響大地,跟星座本身有什麼關係呢?後期人們又把這個邏輯推演到了金木水火土五星裡面(最初五個肉眼可視的行星),給占星學定了型和信念基礎。結論還是一句話:行星影響大地。(這個“大地”自然就包括了人類以及人事)。

當然,既然是行星,就是說明這幾個星體是運行著的,既然運行著,自然有空間上的變化,也有時間上的推演,從而就利用了“星座”這個座標系來記憶或辨認它們。所以當我們說太陽在白羊座的時候怎麼怎麼樣,意思是說:“太陽的視運動到達了這個天區的時間段裡,造成了什麼什麼外在現象或內在現象。”

另外,占星學和星座學當中的星座概念跟天文學意義上的星座根本就是兩碼事!這個問題必須說清楚,因為連帶著其它多個問題和誤解。

1、天文學意義上的星座是實有的(星座圖案是由實際存在的恆星組成的),而占星學上的星座是虛有的(只是太陽系星體繞地球旋轉的視覺路徑當中的一段)。

2、天文學意義上的星座有的大些,有的小些。而占星學上的星座,每個星座大小是一樣的,都是30度。

3、占星學意義上的星座只有12個,而在黃道上佔據位置的天文學意義上的星座實際上不只12個,所以所謂的天文學中黃道上“第十三個星座”跟占星學其實毫無關係。通常的12個星座也只是名稱叫法一樣而已,這是因為, 占星學需要對行星及其運動方位和狀態進行觀測,而觀測總是需要參照物的(特別是在古代),茫茫的蒼穹之中,只好把看起來鄰近的恆星組成區域群並加以命名(這就是星座),再用來作為行星運行的“方位參照背景”,不這樣的話,怎麼辨別行星的運行軌跡和點位呢?在2000多年前,占星學剛創立和興起的時候,那個年代的每年的春分日裡(即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並在接下來會繼續向北半球移動的那一天),在地球上看來,太陽基本上剛好開始進入白羊座恆星群裡,因此而借用了當時位置基本對應的12個實有的天文學意義上的星座名稱,但是,由於地軸的進動和歲差的影響,上述的兩種意義星座位置的基本對應關係是會逐年變化和偏移的,2000多年過去了,現在已經偏移了將近30度 ,這在天文學上來說,是真實的事實。但這只是作為觀測參照物的背影圖片變動了而已!並不影響占星學上的“白羊座0度”的含義——即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赤道並在接下來會繼續向北半球移動的那一時刻!雖然如此,上述星座名稱叫法因為歷史上的沿用關係而在占星學中保留了下來。

從天文學上來說,宇宙各星系是無時無刻都在運動變化著的,所謂看起來成勺子形狀的“北斗七星”,幾千年過後,看起來的形狀也早已有了些改變,但卻太過遙遠,影響不到地球及地球上的人和事物。天文學意義上的那十二星座內的那些雲團和星體不也同樣在移動和變化嗎?即便是太陽系,現在在宇宙中的位置跟幾千年前相比,也已經移位了不知多少光年了。但地球還是地球,地球跟太陽系的位置關係還是基本沒變的。

說到底,我們需要銘記: 對地球上的人和事物會產生影響的是太陽及太陽系內各星體的運行狀況和位置關係,而不是異常遙遠的天文學意義上的星座恆星群。所以,從這種邏輯和觀點來看,占星學似乎不應該涉及到太陽系外的恆星,也即地球人事所受到的影響力來源僅限於太陽系內。這一點也可用地球氣候生命學和引力引發潮汐現象加以解釋。

占星學意義上的12星座只是用來標記和解析太陽系內各星體運行狀況的符號和座標而已,只不過在占星學創立之初,用了與天文學12星座相同的對應名稱而已。因此,對占星學來說,也不必管什麼“現在的春分日,太陽在黃道上的眼視位置已經不在白羊座初度上,而已經移位到雙魚座上了”這一類的天文學現象。所以,占星學就應該用以地球和太陽的相互位置為參照的“迴歸黃道”系統,而不應用以天空中的恆星群星座為參照背景的“恆星黃道”系統。因為地球的公轉軌道並不會改變。每年的春分日一到來,地球的北半球照樣一片生機勃勃、欣欣向榮! 占星系統是行星(十大星體)主導的系統,而不是星座主導的系統。


​中國傳統的24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運動,它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從春分點(即對應的黃經零度)出發,太陽“視運行”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比如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的日子為清明節)。這樣,當走完一圈360度,就會有24個節氣(360÷15=24)。
細數市面上流行的“星座學說”帶來的誤導(1)

而占星學上的12星座也是反映了太陽的週年運動,也是從黃經0度0分(對應春分點)開始,把整個黃道360度均分為12塊、每塊30度,稱為黃道12星座。 所以,當太陽“視運行”到達黃經30度0分時,太陽開始進入金牛座,同時,當天也是24節氣中的穀雨。 其它的對應關係類推……

所以,你該明白了,12星座是根據地球繞日公轉及其導致的“日地相對位置關係”變化來劃分的,與日期的大致對應關係(注意:只是大致對應)是“果”,而不是“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