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講堂」學位論文的「致謝」,該不該寫?


「論文講堂」學位論文的“致謝”,該不該寫?


我看過的這些論文,無一例外,末尾都有一篇“謝辭”,有的一頁不夠,足足寫滿兩頁。我只知道歐美學者有在著作扉頁上寫幾行謝辭或獻辭的習慣,國內大學生、研究生的學位論文也要寫致謝的話,剛回國時感覺甚是新鮮。可是謝辭的內容,實在不敢恭維。真可以說是五花八門,謝天謝地謝全世界!

有的謝辭,先感謝導師恩師一兩名,再感謝業師四五六名的。直叫人啼笑皆非,“業師”是什麼意思?和“導師”、“恩師”有何區別?讀了三年研究生還搞不懂嗎?要不要去查查小學生詞典。

有的謝辭,先感謝導師、恩師、業師、老師,再感謝爺爺奶奶父母兄弟姐妹舅姨姑叔伯老公老婆兒子女兒等家人親屬老少三代的。還好,幸虧生在今日,都是計劃生育以後出生的孩子,這要擱在解放前兄弟姐妹十幾個、妻妾兒女一大群的“舊社會”,豈不是連名字都要寫個五六頁長!

有的謝辭,起手就先感謝一大群領導的,什麼各位領導、院長、副院長、系主任、副主任、書記……,接著感謝辦公室的行政工作人員某某某某某、輔導員某某某某的。恍惚之間,讓人還以為是在看某地方政府的工作報告。

有感謝同學、同門、室友、戰友、老鄉、哥們兒、閨密、好朋友的……

有感謝男朋友、女朋友的……

有感謝了一大堆人,卻不知道感謝的對象是誰的,只羅列了一大串名字,不知皆何許人也。

有感謝所有人的……

還有聲稱誰都不感謝,只感謝他自己的……

字裡行間,可謂是千言萬語道不盡!怎一個“謝”字了得!乖乖,寧寫一大堆,絕不落一個!能想到的,能寫的都必須寫上,讀了令人頭暈目眩,起一身雞皮疙瘩。

致謝之後呢,就是以散文體為主,勾兌新詩體、舊詩體,感情充沛地繼續回憶、總結、展望和傾訴,最後則是一大堆祝福,祝工作順利,祝心想事成,祝健康幸福……。什麼情況?古代願文與現代賀年卡的美妙結合?再看看網絡上應運而生的各種畢業論文謝辭的“範文”、“寫法指南”,貌似一種新的文體在我國轟然誕生了,——論文謝辭體。

我有時想,這感謝祝福老師親人朋友的倒也罷了,那些言必稱業師恩師老師各位領導輔導員的,是不是生怕漏了一個,失了禮數,得罪人啊!你的畢業論文,和這些人有何關係?

諸君,你們到底想幹什麼,想順利畢業?想評優秀論文?還是要選優秀畢業生?遍拜十方神,保我平安過。可惜啊,大學裡沒有“迷信”專業!

這叫什麼?這叫“偽謝”!還沒出校門,就已無藥可救。讀本科,讀研究生,直讀得一個個八面玲瓏十面光!讀了幾年書,只學到了個“偽謝”!悲哀啊!

「論文講堂」學位論文的“致謝”,該不該寫?


會“偽謝”,就是懂文明講禮貌有教養了嗎?我看未必,浪費紙張、浪費時間而已。

我不否認,有些人的謝意的確真誠,發自內心,但真有必要在畢業論文後面,用俗不可耐的話語寫出來嗎?君不見《詩經》有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我以為真正的感謝,就是寫好你自己的畢業論文。

我有時還想,“謝辭”雖然是假的狗尾巴,但存在總有存在的道理,學位論文的“謝辭”足可以作為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或語言學研究的好題目,甚至可以申報國家或教育部社科重大攻關課題,用來了解當代大學生、研究生的思維方式和禮儀語言等等,值得集體攻關、深入挖掘、持續研究,但轉念又一想,不妥不妥,須立即打住,若此風一開,初中生和高中生見樣學樣,中考、高考的作文末尾要是也寫上個“謝辭”,豈不是公開作弊!

學位論文的“謝辭”,儼然中國大學裡的一大俗。然則誰之過耶?我想這一陋習的產生不能全怪學生,大學教師們恐怕也難辭其咎。據說,北京某大學歷史專業某君博士論文,因為後記謝辭裡沒有感謝即將參加答辯的某教授,某教授竟為此拒絕參加答辯……。當老師難,做學生亦不易!

可是,今天當我看到自己指導的研究生寫的“謝辭”,兩眼發直,差點沒背過氣去。誰教你們的!

我在此鄭重聲明:從今日起,我的學生,不管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畢業論文一概不許寫“謝辭”!違者論文立即斃掉。

但願有一天,學位論文可以不再出現“謝辭”。我想,這個願望至少比進入世界一流大學的口號要現實得多,不遠之將來,應該可以實現,——先從我的學生做起吧!

除了鄙人的學生以外,請勿對號入座。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