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這5279戶人家今年可以住進新房!人人都羨慕!

餘杭這5279戶人家今年可以住進新房!人人都羨慕!

閒林街道草蕩苑現場搖號選房/記者 張孝東攝

餘杭這5279戶人家今年可以住進新房!人人都羨慕!

倉前街道永樂一期安置房小區

餘杭這5279戶人家今年可以住進新房!人人都羨慕!

南苑街道西安外圍高層公寓

餘杭這5279戶人家今年可以住進新房!人人都羨慕!

建設中的良渚新城運河村二、三期安置房項目

“我們沒有白等,小區確實不錯,綠化、環境、配套都很滿意,跟商品房差不多了。”10月21日,閒林街道草蕩苑公寓正式搖號選房入戶,此次分配房源共計944套,涉及拆遷村為何母橋村、萬景村、華豐村及民豐村共240戶安置戶。何母橋村四組村民陳玉華第一個搖號選房,和其他回遷安置戶們一樣,他難掩心情激動,立馬到安置小區逛了一圈,準備拿到新房鑰匙後就裝修,爭取春節在新房子裡過。

金秋十月,碩果飄香。南苑街道翁梅新苑、崇賢街道北秀向陽苑、閒林街道草蕩苑公寓……隨著一個個喜獲新房的喜訊傳來,我區迎來了回遷安置高峰。至此,我區2018年已完成回遷安置5279戶,提前超額完成杭州市城中村改造回遷安置任務,目前完成回遷安置量暫位居全市第一。

作為我區2018年十大民生實事工程之首,回遷安置事關區域發展,事關百姓安居樂業,事關民生福祉。今年以來,承擔著這一重要職責的區住房保障辦自加壓力,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一三五”工作部署,加快推進安置房項目建設,提速回遷安置,為拆遷農戶早日“回家”助力加碼。

協調+服務 項目推進有速度

今年是安置房項目建設第10個年頭。截至9月底,全區已建成(竣工備案)多高層公寓小區75個,住宅面積1040萬方9.37萬套(建築面積1485萬方)。2018年市級目標任務是開工13630套(245萬方),竣工10991套(178萬方),回遷安置4000戶。

全區安置房項目計劃開工量大,需落實土地指標多。那麼,地從哪裡來?錢從哪裡來?區住房保障辦統籌協調,強化要素保障,會同區國土、財政等部門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優先保障多高層公寓項目用地指標及資金支持,並積極與國土部門對接,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優先保障安置房項目土地指標落實。最終通過土地整理、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向上級部門爭取土地指標等方式,有效落實了土地指標2395畝,25個安置房項目土地指標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同時,聯合區財政局與國開行、市建委、住建廳積極對接,爭取政策性棚改貸款及國開行政策性貸款支持。

要素是保障,改革是動力。今年我區安置房項目開工量列歷史之最,任務艱鉅,困難和問題多。為最大限度推進安置房項目開工,該辦簡化安置房項目前期報批流程,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出臺《餘杭區安置房建設項目“模擬審批”實施辦法》,允許在土地報批、高壓線遷移的同時,同步開展報批報建工作。由“綜合受理”窗口統一受理、按職轉辦、並聯審批、跟蹤代辦、限時辦結、統一出件,切實提高審批效率。同時,每月召集各建設主體建管中心主任召開工作例會,對所有新開工項目進行分析研判,及時掌握項目進展。積極會同發改、財政、住建、國土等區級相關部門開展集中辦公、聯合會審,梳理新開工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問題,為建設主體與職能部門建立面對面溝通渠道,點對點解決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問題。通過一般問題部門協調、重點難點問題區領導協調的“分級協調機制”,切實加速項目推進。針對安置房項目竣工備案中涉及消防、交評、電力等問題較多、難度較大的環節,建立專項協調機制,牽頭組織相關部門通過上門送服務、開展聯合竣工驗收等方式,加快項目竣工備案速度。

安置房建設品質是提高城鄉品質的重要一環。為解決項目建設週期偏長、責任主體多頭的問題,住房保障辦加強督查考核,專門出臺《關於對多高層公寓徵遷安置實行資金包乾的通知》,對多高層公寓項目從徵遷、建設到回遷安置全過程,實行責任、時間和資金包乾。開工困難的,逐一分析,形成《安置房項目推進月通報》,對滯後項目進行紅黃預警。對滯後嚴重項目,通過交辦單、催辦單、督辦單“三單”交辦機制,最大限度推進安置房項目建設。

陽光+監督 回遷安置有力度

共管+檢查 後續管理有強度

據瞭解,全區目前入住滿5年的多高層公寓小區共11個,其中5個鎮街的5個小區已開展物業費收繳工作,其中倉前街道倉溢綠苑物業管理費收繳率達到100%;瓶窯鎮(羊山公寓)收費率為93%;星橋街道(太平家園)收繳率達到70%;還有良渚街道嚴村裡、中泰街道新南湖綠苑一期都已開始收繳;塘棲鎮已制定收繳方案。

隨著安置房小區陸續交付,我區多高層公寓後續管理工作任務也不斷加重,住房保障辦在前期調研基礎上出臺了《餘杭區農民多高層公寓安置房小區共管機制實施意見(試行)》《餘杭區安置房小區物業管理辦法》等文件。根據安置房特點,重點突出各鎮街、村社、業委會職能分工和組織架構建設,物業管理費收繳等內容,進一步規範安置房小區物業管理工作。在此基礎上,每月不定期對安置房小區開展日常檢查巡查,堅持形成“檢查—整改—反饋—監督”的工作閉環,完善管理辦法,落實長效管理機制。

而物業費收繳率直接關係到安置房小區的日常管理運營水平,該辦在指導倉前街道倉溢綠苑一期完成100%收繳工作的基礎上,出臺《餘杭區農民多高層公寓物業管理費收繳實施辦法(試行)》,為鎮街開展好安置房物業費收繳工作做好政策指導。今年以來,該辦根據各鎮街多高層公寓入住滿5年的先後順序,梳理制定了物業管理費收繳任務計劃表,加大安置房物業管理費收繳力度,每月對各鎮街的物業管理費收繳進展情況進行通報,督促各鎮街加大收繳力度。

為盤活國有資產,2018年我區計劃處置多高層公寓剩餘住宅房源4196套,配套公建807間。截至9月底,已處置住宅房源1752套,配套公建147間。目前,涉及剩餘房源的五常、中泰街道已制定處置方案開展處置工作,星橋、餘杭、仁和、崇賢、南苑等鎮街正在制定村級留用地額度置換配套公建房源方案。

在對安置房剩餘住宅房源和剩餘配套公建房源處置進行分類指導的同時,區住房保障辦建立安置房空置房源長效管理機制,實現動態銷號管理,實時掌握處置進展。通過對老人等特殊群體提前安置等方式,在加快剩餘住宅房源處置的同時,又解決了特殊群體在外過渡困難的問題。該辦還配合區國土部門,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我區村級留用地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村級留用地可置換多高層安置公寓營業房,採取折抵村級留用地的方式加快對剩餘公建配套房源的處置。

自閒林街道草蕩苑公寓回遷安置工作啟動以來,區住房保障辦主動對接,多次上門服務,要求閒林街道及時成立回遷安置工作領導小組,將回遷安置方案做深做細,陸續做好人口調查、搖房入包、選房順序搖號、搖包入區塊等工作,為本次分房工作打下了堅實的 基礎。

每個安置小區的回遷安置,區住房保障辦都瞭然於心。為最大限度縮短被徵遷農戶的在外過渡時間,加快回遷安置進度,每年年底,住房保障辦都會赴各鎮街逐一上門對接,根據安置房項目建設進度和剩餘房源情況,逐個項目梳理可安置房源。按照項目竣工備案3個月內必須完成回遷安置的要求,科學制定回遷安置計劃,並以任務書的形式下發各回遷安置責任主體,明確年度回遷安置目標任務。

同時,為了規範回遷安置工作流程,該辦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農民多高層公寓回遷安置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督促各責任主體從分房前期準備、人口調查摸底、組織實施、公開選房、安置房交付等各個環節按規定進行操作,提高工作透明度,接受群眾監督,確保回遷安置工作順利實施。

為加強回遷安置資格審核,健全安置資格審核機制,住房保障辦不斷規範審核流程,建立智慧安置系統,全程留痕操作,防止不符合政策人員違規安置,確保政策嚴格執行。對新徵遷項目和過渡期內新增人員安置資格採用鎮街審核、部門備案的方式,從徵遷源頭把控安置人員。對部分時間緊、任務重的省市重點項目,採用上門審核安置資格的方式,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同時,實時掌握徵遷安置動態信息,及時與鎮街聯繫,通過月通報、聯繫函等措施,督促鎮街將安置人員信息錄入“智慧安置”系統,逐步完善相關數據,實現信息化管理。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區已錄入智慧安置系統拆遷安置數據信息37193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