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協新一代信息技術系列叢書之《人工智慧導論》出版啦!

中國科協新一代信息技術系列叢書之《人工智能導論》出版啦!

人工智能再一次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甚至要把我們所處的時代用“智能”來命名,這距人工智能這一概念首次提出已經過去了六十多年。在這期間,我們經歷了人工智能發展的兩落三起,我國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作為154個本科特設專業之一,也已經有了15年的積累。

2018年,針對研究生教育的人工智能研究院、針對本科生教育的人工智能學院,在全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地成立,都在倒逼面向非計算機類的大學本科教育。“本科不牢,地動山搖”,要培養所有在校大學生們的認知力和創造力,為大學生普及人工智能知識,如此緊迫地需要一本《人工智能導論》作為教材,這是始料不及的。

《人工智能導論》

中國科協新一代信息技術系列叢書之《人工智能導論》出版啦!

作者:李德毅主編;於劍執行主編;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組編.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046-8119-5

出版時間:2018年8月

定價:49元

創新驅動,智能擔當,教育先行。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了我國人工智能發展三步走的戰略發展目標。當形形色色的各種機器人成為人類認知自然與社會、擴展智力、走向智慧生活的重要伴侶的時候,當機器人和智能系統無處不在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活動、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的時候,中國要在2030年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為此,中國科協策劃並組織編制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系列叢書,成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系列叢書編制委員會,聘請梅宏院士為編委會主任,李培根院士、李德毅院士、李伯虎院士、張堯學院士、李駿院士、譚鐵牛院士、趙春江院士為編委會委員,統籌叢書編制工作。

《人工智能導論》是該系列叢書之一。

內容介紹

中國科協新一代信息技術系列叢書之《人工智能導論》出版啦!

本書包括知識表示、知識獲取、知識應用三大板塊。

(1)知識表示包含3部分內容——概念表示、知識表示、知識圖譜。

其中,概念表示部分講述經典概念的表示以及現代概念表示理論,由於劍編寫;知識表示部分講述產生式、框架和狀態空間等知識表示方法,由王萬良教授編寫;知識圖譜部分講述本體知識表示方法,由李絹子教授編寫。

(2)知識獲取包括4部分內容——搜索技術、群智能算法、機器學習、人工神經網絡與深度學習。其中,搜索技術講述圖搜素技術、盲目搜素、啟發式搜素和博弈搜素等,由馬少平教授編寫;群智能算法講述遺傳算法、粒子群算法和蟻群算法等,由王萬良教授編寫;機器學習講述監督學習、無監督學習和弱監督學習,由朱軍博士編寫;人工神經網絡與深度學習講述BP神經網絡、卷積神經網絡和生成對抗網絡等,由王萬良教授編寫。

(3)知識應用涉及7部分——專家系統、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處理、規劃、多智能體系統、智能機器人。其中,專家系統講專家系統、非確定性推理等, 由馬少平教授編寫;計算機視覺講述數字圖像的類型、計算機視覺模型和關鍵技術等,由山世光研究員編寫;自然語言處理講述機器翻譯、人機對話、智能問答等,由周明研究員編寫;語音處理講述語音識別、語音增強、語音轉換、語音情感等, 由陶建華研究員編寫;規劃講述經典規劃和概率規劃,由陳小平教授編寫;多智能體系統講述多智能體的定義、結構、協商機制和學習,由高陽教授編寫;智能機器人講述智能機器人概要、人工智能在機器人的應用以及未來智能機器人的展望, 由孫富春教授編寫。

中國科協新一代信息技術系列叢書之《人工智能導論》出版啦!

人機交互示意圖

讀者對象

本書主要面向非計算機類的工科專業的大學高年級學生與研究生,幫助學生了解人工智能發展過程與人工智能基本知識,熟悉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現狀與市場需求,培養人工智能應用能力。同時,對於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學生,也可作為人工智能專業課程的先導學習材料。

編寫組

顧問

陸汝鈐 中國科學院院士

桂衛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

譚鐵牛 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朝暉 中國科學院院士

戴瓊海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編

李德毅 中國工程院院士

執行主編

於 劍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副主編

馬少平 清華大學教授

王萬良 浙江工業大學教授

參編(按姓氏筆畫排序)

於 劍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山世光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馬少平 清華大學教授

王萬良 浙江工業大學教授

朱 軍 清華大學教授

孫富春 清華大學教授

李涓子 清華大學教授

陳小平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周 明 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高 陽 南京大學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