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創業時代》,十分鐘後果斷關掉,真當投資人都是傻瓜嗎?

今天上午出門的時候,看到朋友在刷一部電視劇——《創業時代》。

我平時是一個不喜歡看電視的人,今天卻突然來了興致,我想可能是因為這部劇名字的原因吧——因為我每天接觸的也都是可愛的創業者們,於是我也就坐下來看了一會。

真的只是一小會,就看了這麼一小會,卻讓我一直想罵娘。

我不知道這部劇的編劇是真正的腦殘,還是故意這麼設計的劇情。

看了《創業時代》,十分鐘後果斷關掉,真當投資人都是傻瓜嗎?

看了《創業時代》,十分鐘後果斷關掉,真當投資人都是傻瓜嗎?

看到這裡,我就再也看不下去了,果斷走人。

不得不承認,現實當中是有一部分的創業者是抱著“撿漏”的心態來做融資的。

把投資人當做傻瓜,覺得找個有錢人隨便蒙一蒙就能拿到他的錢,這種事情以前可能有,但在如今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在現在這個商品社會里,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就像古玩市場一樣,很多人去逛古玩市場都抱著“撿漏”的心態,想要花很少的錢買到很值錢的古玩,但殊不知買到的全是假貨。

融資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生存發展,並讓企業可以不斷地探索直至找到成功的商業模式,但融資的目的可並不是僅僅從投資人手中拿到錢而已。2015年下半年開始,大量的O2O創業企業失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企業為了發展把重心全放到了尋找投資資金上,想要用投資人的錢來實現“乍富”,最後,儘管成功拿到了融資,卻在幾個月後遭遇了創業失敗。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在信息如此透明的今天,想要瞞天過海幾乎是不可能的。拿到投資僅僅是給創始人提供了一個機會而已,距離成功還差的很遠,但是很多融資成功的人都會浮躁,覺得自己已經是成功人士了。正是這種心態讓他們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從而走向了創業的岔路。

實際上在投融資領域,並不是只有融資者在尋找資金,同樣的投資人也在尋找項目,因此這是一個雙方雙向選擇以求得共贏的模式。融資人在想方設法獲得資金的同時,精明的投資人也在絞盡腦汁地尋找適合的投資項目,因此,一個投融資項目想要獲得成功需要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實現。

之所以有些得到大量融資的企業最後還是失敗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的匹配度不強。在融資過程當中,投資人所扮演的角色並不僅僅是一個資金的提供者,更重要的是要為企業給與其他方面的幫助,如幫助企業領導者組建優秀團隊,給企業提供財務、法律服務、幫助企業進行品牌建設等等。成功的企業需要企業領導者和投資人共同努力,投資人通常有擅長和關注的領域,創業者所在的行業需要與之搭配才能充分發揮融資的作用。

看了《創業時代》,十分鐘後果斷關掉,真當投資人都是傻瓜嗎?

一個成功的企業通常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進入盈利上市的階段。在此之前,企業需要進行至少3~4輪的融資,因此對於企業而言,第一次融資所面對的投資人就尤為重要,因為第一輪投資者將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能否順利進行接下來的幾輪融資。從現實狀況來看,優秀的第一輪融資者會幫助企業成功融到接下來的幾輪融資,解決持續性融資難題。所以這就要求融資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必須謹慎選擇,融資並不僅僅是拿到投資人的資金而已。

綜上所述,融資者和投資人兩者在融資過程中是互有需求的,那種想要耍小聰明,想依靠作弊而成功獲得融資的行為就像“撿漏”一樣,不僅做法不可取同時也不會獲得好結果,投資人絕對不會對投出去的錢不聞不問不調查。因此千萬不要抱著投機的想法去嘗試,因為最後損失的只能是融資者的個人信用。在投融圈裡一個人的信用比什麼都重要,資本的漏斗很小所以圈子也並不大。

最後再多說一句,《創業時代》真的很垃圾,不建議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