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陵川小山村:逛廟會、嘗美食

積善村原名“大宋村”。古時,村西、北山嶺一帶松林茂密,又是來往於河南、澤州、高平、陵川等地的交通要道,過往行人和販客商賈很多,那裡常有歹人強盜出沒,劫人錢財,奪人貨物。是時“大宋村”有一武教師,武藝超群,行俠仗義,常帶領村民送客商過路。村裡的百姓還自發組織人員不時在此設崗,夜裡把過往行人安全護送出境。過往客人感恩村裡的人們,高贊此舉為積德行善,久而久之, “大宋村”即稱謂 “積善村”,至此積善村名沿襲至今。

村始建何時,無據可考。據“三聖瑞現塔”第三層所嵌碑文記載:金大定六年,舜都骷髏和尚行化至此,曾從昭慶院西掘出一石龜,中藏肉髻珠一粒,背刊“古禪寺三聖瑞現塔”,腹刊“隋仁壽元年僧豐彥藏字”。以此推論隋仁壽元年(601年),建村時已有古禪寺三聖瑞現塔,村之規模可想而知。

走進陵川小山村:逛廟會、嘗美食

走進陵川小山村:逛廟會、嘗美食

走進陵川小山村:逛廟會、嘗美食

走進陵川小山村:逛廟會、嘗美食

走進陵川小山村:逛廟會、嘗美食

走進陵川小山村:逛廟會、嘗美食

走進陵川小山村:逛廟會、嘗美食

走進陵川小山村:逛廟會、嘗美食

走進陵川小山村:逛廟會、嘗美食

走進陵川小山村:逛廟會、嘗美食

走進陵川小山村:逛廟會、嘗美食

走進陵川小山村:逛廟會、嘗美食

積善村的廟會,就是個大集,賣服裝鞋帽日用品的居多,也就勾不起我的興趣,只能盯著新鮮的看。想想看跟城裡的春節廟會相類,吃的、用的只在品種上有差別,玩的上,可能城裡人會更多點閒情逸致。

農村的地攤,恐怕多數城裡人都不敢恭維。

走進陵川小山村:逛廟會、嘗美食

廟會上的炸油糕

油糕是山西的特色小吃。糕面,就是黍米麵又叫黃米麵,包豆沙、棗泥炸制而成,春節、冬至等年節,結婚、祝壽等喜宴上不可缺少。山西各地的油糕大同小異,在餡料上和炸制的油上有區別,比如雁北地區普遍用胡麻油……。

油糕也有江米麵的,比黃面的貴,因為江米不是山西所產,新鮮。哈,正好,少花錢買好的。油糕到了京、津兩地就變成了著名的小吃——炸糕,也叫油炸糕,天津的耳朵眼炸糕、北京的南來順炸糕都是我小時候的喜愛,那是肚子裡缺油水,現在不敢了……。

走進陵川小山村:逛廟會、嘗美食

炸麻花

麻花倒是天南地北都差不多的樣子,無外乎胖點、瘦點,長點、短點,硬點、軟點,鹹點、甜點罷了,只有天津的除外,太誇張了。

麻花製作簡單,用料普遍,由來已久,但估計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會漸漸淡出……。山西最有名的麻花是“稷山麻花”,吃過,有空兒再寫寫。

走進陵川小山村:逛廟會、嘗美食

熟悉的東西,不熟悉的做法。

走進陵川小山村:逛廟會、嘗美食

說過的陵川牛肉丸

走進陵川小山村:逛廟會、嘗美食

午飯手工抻面

絕對私家菜,趙媽媽的手藝。

走進陵川小山村:逛廟會、嘗美食

面碼,就面還有這麼豐富的菜,看來山西的生活水平不賴,在家裡吃麵也就是半條黃瓜一碗醬。

當地的食俗叫我不大適應:主人要等客人吃完了才上桌,這飯可怎麼吃呀?別的地方只見過不讓女眷上桌的,估計現在也難有此景啦,婦女都頂多半個天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