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遺言僅有8字:人至中年,沉默是最大的體面

李詠遺言僅有8字:

人至中年,沉默是最大的體面

文| 樹樹



李詠遺言僅有8字:人至中年,沉默是最大的體面



昨天李詠去世的消息震驚了朋友圈,之所以震驚,因為之前一點點徵兆都沒有。

美國當地時間10月28日清晨,李詠告別儀式在紐約舉行,僅有八位家人參加。而且哈文轉述了李詠的臨終遺言,也僅有八個字:“沒有遺憾,只有不捨”


李詠遺言僅有8字:人至中年,沉默是最大的體面


作為央視一代名嘴,主持過兩檔爆紅綜藝、10屆春晚的李詠,現在想想真的很低調,沒有緋聞,更沒有醜聞。

火的自始至終都是節目,他很少成為話題的中心。

除了兩次。

第一次,大概2016年,李詠主持節目途中嘔吐,隨後各種質疑聲出現,甚至有人捕風捉影暗示李詠在吸毒。

李詠遺言僅有8字:人至中年,沉默是最大的體面


他沒有回應。

根據哈文說“抗癌17個月”推斷,那時很可能他已經患癌了。經常性嘔吐是喉癌的症狀之一。


第二次,從去年開始,就不斷傳出李詠一家移民美國的消息,引起很多人討伐。

李詠遺言僅有8字:人至中年,沉默是最大的體面


這次李詠也未回應,只有哈文在微博發了兩個字“沒有”,算是為自己為家人申辯。

直到昨天,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李詠沒有移民,而是到美國看病去了。

對於外界的風言風語,李詠始終淡然面對。

2013年,他在演講《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中說:

“我會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靜靜地待著,我不會有道歉,也不會有離別,更不會有抱怨,我只會有感謝……所有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感謝你們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如今,他真的這樣做了。

不賣慘不叫苦不解釋,只是悄悄抗爭,慢慢退隱,漸漸被遺忘。將所有的痛苦和掙扎自己嚥了下去,只留給世界一個沉默、淡然的背影。


這是李詠的體面。超脫中帶著一絲寂寞,令人佩服,也令人心疼。

李詠遺言僅有8字:人至中年,沉默是最大的體面


昨天跟一位長者聊起李詠的事,痛心之餘說到他面對詆譭,面對誤解竟能一聲不吭。

長者說:等你到了中年,經歷了一些事,看清了一些人就會漸漸明白,生活中有很多時刻,沉默才是最好的回應。


五十是知天命的年紀,或許李詠早已明白:

對於那些惡意詆譭他的人,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對於那些無知誤解他的人,沉默是最好的解釋。

對於那些愛他念他的人,沉默是他能給的,最大的安慰了。

沉默,是一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明亮而不刺眼,柔軟卻有力量。

李詠遺言僅有8字:人至中年,沉默是最大的體面



李詠遺言僅有8字:人至中年,沉默是最大的體面



人至中年,知人不評人,看破不說破。是一種智慧。

海明威說:我們用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一生學習閉嘴。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人,遭遇各種事,那種不管什麼情況都要說上幾句的習慣,很可能招致麻煩。

三國時,楊修在曹操手下做事。曹操進軍漢中與劉備決一死戰,劉備堅守不出,大軍進退兩難。一日部下請示守夜指示,曹操脫口而出:“雞肋”。

楊修聽了立即命令軍隊收拾行裝,眾人問何故?楊修得意洋洋地說:“雞肋這東西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說明主公是打算回家了。”

曹操聽後大怒,當即以惑亂軍心之名殺了楊修。

楊修之死充分說明,懂得適時沉默是為人處事的基本,能保命。

人年輕時喜歡與人爭辯,也別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其實有些話根本不必說,有些人也不必放在心上。

人至中年,知人不評人,看破不說破是一種智慧,一種成熟。

以前趟過的各種河,陷入的各種坑,慢慢教會你要學會隱藏自己的聰明,擺低姿態,變的謙虛,要像成熟的稻子,垂下稻穗。

明白要開口說話時,所說的話必須比沉默更有價值才行。

這世間,微笑和沉默是兩個有效武器:微笑能解決很多問題,沉默能避免許多問題。智慧的人,笑得多,說得少。

李詠遺言僅有8字:人至中年,沉默是最大的體面



李詠遺言僅有8字:人至中年,沉默是最大的體面



人至中年,有事不聲張,有苦自己扛。是一種涵養。

有個好友,一直都是很活躍的人,經常約大家打球喝酒,但有段時間他憑空消失了。

直到前幾天見到他,整個人瘦了一圈,才知道他父親上個月意外去世,公司又出了很大紕漏,既要處理家中大小事物,又要兼顧公司運營,全憑一己之力。

我們怪他不打招呼,朋友們多少可以幫上點忙。

他咂了一口酒,笑笑:“沒事,都過去了”。

人到中年,不再像年輕時那樣四處宣揚自己的苦難了,也不再動不動求人幫助了。生活再沒有地方可以躲雨,就默不作聲做自己的屋簷。

對中年人來說,有事不聲張,有苦自己扛是一種涵養。

韓劇《請回答1988》中有一個情節,印象很深。

德善的奶奶去世,她看到喪禮中父親並未表露出難過的樣子,像平常一樣和客人們拉家常,非常憤怒。

後來,等賓客都走了,爸爸才和兄妹們抱在一起泣不成聲。她才知道:原來,大人們只是在忍,只是用故作堅強承擔年齡的重量。

年輕人或許覺得“忍”代表著懦弱與愚蠢,其實並不是。

等到了一定年紀,當你發現周圍都是依靠自己的人,就會明白人生有些路必須自己走,有些坎只能自己過,抱怨傾訴並不能幫到你更多。

這時,你就會明白懂得忍耐是一種涵養。


李詠遺言僅有8字:人至中年,沉默是最大的體面




李詠遺言僅有8字:人至中年,沉默是最大的體面



人至中年,懂得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是一種通透。

最近發現身邊越來越多人不發朋友圈了。

之前買了新的包包要發出來曬曬,吃美味的東西必須先拍照紀念,看到好的文字要截個圖表示下感慨,工作遇見不順心也要發個朋友圈抱怨求安慰……

現在寂靜無聲,一片空白。

之前想傾訴,想讓別人見證自己生活中的悲喜,彷彿只有獲得足夠多的關注,生活才不乾癟,才有料有趣。

然而等到浮躁沉澱,才逐漸明白朋友圈並不是真實的生活,那些安慰與讚美也不能照進內心。

正如魯迅所說: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

小孩子才四處宣洩情緒,尋找認同感,成年人只是在自己的生命軌跡裡,安靜地,潛下心編織自己的生活。

網上有這樣一段話:

我們曾經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望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人至中年,默不作聲是最優雅的體面。

就像李詠。

縱然苦痛之前,生死之下,沉默地承受,沉默地面對,像他這般境界不是誰都能達到,但我們都該學一學他的沉默,為生活加一點體面。

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要麼承擔,要麼突破,剩餘的時間就是對你的所經歷的一切默不作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