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天壇竟藏著這麼多的「祕密」!

紫禁城的天壇竟藏著這麼多的“秘密”!

天壇是中國乃至世界

現存最大的祭壇建築群

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想必不少小夥伴兒應該都去玩過吧~

但是,你們知道嗎?

天壇裡面還藏著不少很神奇的秘密哦~

1

天壇為何蓋的有點歪?

紫禁城的天壇竟藏著這麼多的“秘密”!

南起永定門,北到鐘鼓樓,這條縱貫北京城的中軸線大家絕對不會陌生。前門、紫禁城三大殿、景山,幾乎北京城最重要的幾大建築都壓在了這條中軸線上。但是,可以明顯發現:天壇的位置有點偏,在中軸線往東一點

要知道,天壇和故宮一樣,都是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那會兒的北京城,還沒有地壇、日壇、月壇和先農壇,作為北京獨一無二的祭祀建築群,天壇的選址完全可以在故宮附近挑個壓著中軸線的顯要位置,而不是現在的南二環邊上。

紫禁城的天壇竟藏著這麼多的“秘密”!

那麼,作為古代皇帝祭天的神聖場所,天壇這麼重要的建築,為什麼偏偏選在了南邊,又不建在中軸線上呢?

其實,這其中的根源不在於永樂皇帝和天壇的設計者們,而在於天上的太陽。因為按照《易經》的說法,東南方向是皇宮的巳位,是至陽之位,是太陽光線最充足的方位,當然也就是建造祭天之地的最佳場所了。所以天壇就被古人選在了北京城南中軸線靠東一點的位置。

2

祈年殿為何一圈都是門?

紫禁城的天壇竟藏著這麼多的“秘密”!

祈年殿絕對算是天壇裡的一個360°無死角明星建築,因為不管你從哪一個角度看,祈年殿長得都一樣,一圈都是門,打開後四邊都有穿堂風。可是,它為什麼會被建成這樣呢?

另外,《明會典》(明代官修的一部以行政法為內容的法典)明確記載了大祀殿(祈年殿初名)在1420年天壇建成之初是一座矩形建築。可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三重圓形尖頂建築呢?

其實,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由於明武宗死後無嗣,所以作為武宗堂弟的朱厚熜就被張太后(明武宗之母)和內閣首輔楊廷和破格提拔成了皇帝,也就是說有點名不正言不順。

紫禁城的天壇竟藏著這麼多的“秘密”!

所以,朱厚熜為了證明自己的皇位是天意如此,便號召群臣翻閱古籍尋找證據,沒想到還真被他搬出了不少“禮數”。比如,天壇在永樂皇帝建造之初叫天地壇,於是他便在北京城的北邊、東邊和西邊分別蓋了地壇、日壇和月壇,以分擔天壇祭祀的壓力。

同時他還按照“天圓地方”的說法,把天壇的主要建築都建成了圓形,矩形的大祀殿被改建成了圓形的大享殿。在設計大享殿的時候,他參考了中國古代傳說中最早的祭祀建築“明堂”(一個一圈兒開窗、四面通風的獨特建築),最後將大享殿建造成了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一圈兒開門、四面通風的三重圓頂建築(PS:祈年殿於1889年毀於雷火,數年後依原樣重建)。

3

祈年殿為何是三簷攢尖式?

紫禁城的天壇竟藏著這麼多的“秘密”!

前面,小編已經解釋了祈年殿的屋簷是圓形的原因——嘉靖皇帝為證明自己的皇位正統+受“天圓地方”學說影響。那麼,祈年殿為什麼要建成三簷攢尖式呢?

要想說清楚這個問題,有必要先給大家簡單普及一下中國古代建築的分類和等級。中國古代建築主要分為兩類:正式和雜式。其中,正式主要包括廡殿式、歇山式、懸山式、硬山式和捲棚式,等級依次降低。另外,重簷的建築等級要高於單簷。而雜式則主要包括攢尖式、盝(lù)式和十字脊式,它們都沒有等級之分,比較少見。

知道了這些,再來回答上面那個問題就比較容易了。要知道,皇帝來天壇祭祀是來“敬天禮神”的,雖說能夠讓孔夫子跟他平起平坐(故宮太和殿和孔廟大成殿都是重簷廡殿式,等級一樣高),但是“天子”在面對天上神靈時,還是要以天為敬的,這體現在建築上就是:建築等級要比皇帝更高一籌。所以祈年殿用的是三重屋簷,比太和殿還多一重。

但是,雖說上天是最尊貴的,但是誰知道皇帝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呢?就連祁同偉都想勝天半子,難道皇帝就不想嗎?而祈年殿用三簷圓形攢尖式,就巧妙地規避了建築等級問題。既表達了對上天的敬意,體現了天人合一,又因為攢尖式沒有等級,所以在人間的建築等級還是太和殿最高,皆大歡喜。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

4

圜丘為何是禿頂?

紫禁城的天壇竟藏著這麼多的“秘密”!

圜丘是皇帝舉行祭天大典的場所,又稱祭天壇。據史料記載,祭天大典在冬至那天舉行,開始祭祀時間為“日出前七刻”,也就是天還沒亮的時候。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寒冬臘月的凌晨,皇帝帶著皇室宗族和文武百官,在圜丘壇祭天大典上瑟瑟發抖……由此可見,祭天大典不是一件什麼舒服事兒,建造一個露天的祭天之地也不是什麼明智之舉。那麼,為什麼圜丘壇依然被建成了露天的呢?

原來,在嘉靖皇帝之前,祭天和祭地這些祭祀活動,都是要在祈年殿裡舉行的。在嘉靖皇帝建造了地壇、日壇、月壇和圜丘壇之後,祈年殿便成了祈谷的地方,祭祀的神仙是皇天上帝,必須是屋下祭。

圜丘壇卻成了祭天的場所,是大報天的地方,必須在壇上祭。但是,嘉靖皇帝為了更加貼近諸天神祇,便沒有建造屋頂。而他之後的所有的明朝皇帝,甚至連清朝的各個皇帝也沿襲了這個規矩,把祭天的儀式安排在了圜丘壇上。

5

皇帝祭天時為何住在西廂房?

紫禁城的天壇竟藏著這麼多的“秘密”!

天壇裡的齋宮是歷位皇帝來天壇祭天時的住所。永樂皇帝建造天壇之時,天壇還算在城外,所以為了保護好皇帝,便在齋宮的外面特意修了一條御河。因此齋宮有個外號叫“小紫禁城”。

齋宮在天壇西路,也就是天壇的西部,估計大家也都在上圖看到了,這座相當氣派的建築在天壇的方位格局簡直不能再慘了,位置偏僻不說,還是個坐東朝西的西廂房,作為九五之尊的皇帝怎麼能住這種地方呢?

紫禁城的天壇竟藏著這麼多的“秘密”!

其實原因很簡單,天壇是祭天的場所,皇帝要對老天爺稱臣,自稱天子。老天爺坐北朝南,皇帝退居到天子之位,只能坐西朝東了

天壇是個講禮的地方,按照從老天爺開始的排序,皇帝在天壇的地位確實不算太高。紫禁城裡的琉璃瓦是金黃色的,而齋宮雖然也是皇帝住的地方,琉璃瓦卻是一水兒的青綠色

。面對高高在上的老天爺,皇帝也只能屈尊和平民老百姓一個住房待遇了。

紫禁城的天壇竟藏著這麼多的“秘密”!

怎麼樣?

是不是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啊

原來這裡藏著這麼多秘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