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2.7,收視率卻爆棚,「娘道」到底要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

這部劇收視率第一,評分卻只有2.7


10月15日晚,電視劇《娘道》在一片爭議聲中迎來了大結局。

《娘道》在中老年群體中流行,收視率一度破2,遠遠超過同時段播出的其他電視劇。眾多網友表示,每天都陪家人看這部劇。

豆瓣2.7,收視率卻爆棚,“娘道”到底要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


豆瓣2.7,收視率卻爆棚,“娘道”到底要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


然而一邊是津津有味的看劇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另一邊,該劇卻面臨著斷崖式的口碑,豆瓣評分只有2.7,超過八成的人為這部電視劇打了一顆星。


豆瓣2.7,收視率卻爆棚,“娘道”到底要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


劇情簡介顯示,《娘道》以民國初年為時代背景,描寫主人公瑛娘與五個孩子間聚散離合的傳奇故事。

導演郭靖宇稱,“娘道”的含義是“生而無求、哺而無求、養育而無求、捨命而無求”,簡而言之就是母親對孩子無悔無私的付出。

來幾張劇照感受一下:


豆瓣2.7,收視率卻爆棚,“娘道”到底要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


豆瓣2.7,收視率卻爆棚,“娘道”到底要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


豆瓣2.7,收視率卻爆棚,“娘道”到底要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


“三觀有毒”還是“受眾需求”?


根據劇中情節,隆家有三個兒子,分別是傳宗、繼宗、延宗;女主角生了三個女兒,分別叫盼娣、招娣、念娣。而在生第三個孩子時,瑛娘難產,但她卻堅持保小,並說:“我這條賤命算什麼,只要能給二少爺生兒子。”

很多網友認為該劇“三觀不正”,尤其是過度渲染母親的犧牲精神,讓大部分網友難以認同。


豆瓣2.7,收視率卻爆棚,“娘道”到底要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


豆瓣2.7,收視率卻爆棚,“娘道”到底要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



劇中透露出濃濃的“重男輕女”思想,也備受網友詬病。


豆瓣2.7,收視率卻爆棚,“娘道”到底要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


豆瓣2.7,收視率卻爆棚,“娘道”到底要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


豆瓣2.7,收視率卻爆棚,“娘道”到底要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


豆瓣2.7,收視率卻爆棚,“娘道”到底要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



《娘道》在線上被“罵”,在線下卻收視火爆,也有不少網友認為,畢竟電視劇的背景決定了受眾群體,年輕人因為三觀不同很少會產生興趣。


豆瓣2.7,收視率卻爆棚,“娘道”到底要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


豆瓣2.7,收視率卻爆棚,“娘道”到底要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


導演郭靖宇:都為年輕觀眾拍戲,中老年人看啥?


據北京日報報道,曾經有過《鐵梨花》《打狗棍》等多部傳奇劇代表作的導演郭靖宇,近兩年的傳奇劇創作並不多。而《娘道》一反他熟悉的民國傳奇路數,塑造起帶有悲劇色彩的傳統苦情女性角色。

面對來自觀眾的熱烈討論,郭靖宇表示很榮幸,“我是個年輕的老導演,從事藝術工作28年了,從第一天起講的就是為人民服務,人民包括很多坐在電視機前的中老年觀眾,他們不會上網、不會付費買視頻網站會員,如果都去為年輕觀眾拍戲,他們在電視上看什麼呢?我不反對為收視率服務,但我覺得為人民服務更高級。”


豆瓣2.7,收視率卻爆棚,“娘道”到底要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



在該劇完結當天,導演郭靖宇也表示,感謝陪伴、支持、鼓勵,也理解批評、謾罵、有意詆譭……


豆瓣2.7,收視率卻爆棚,“娘道”到底要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




@中國婦女報 評:反感你,是因為你把毒瘤扮成了鮮花


昨天,一則中國婦女報對該劇的評論引發網友關注,評論認為:

事實上,人們批評《娘道》,不是因為它表現了封建糟粕,而是它把封建糟粕的毒瘤描繪成了鮮花;用所謂的娘道,覆蓋了女性的所有價值;把對女性的壓榨和女性的愚昧包裝成了偉大的付出。


豆瓣2.7,收視率卻爆棚,“娘道”到底要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



以下為評論節選:

生兒子才是王道,女人地位卑賤,的確是那個時代實際存在的弊病,可是,《娘道》裡沒有批判,卻是歌頌。

我幾乎沒有看《娘道》,通過簡介和評論,大致對劇情有些瞭解。民國初年間,女主瑛娘,本來是要當河姑扔到河裡祭祀河神的,不留心卻成了大戶人家的少奶奶,接連生了三個女兒,遭婆家嫌棄。丈夫為保護妻女,與父母分家,瑛娘則一門心思要生出兒子。丈夫被人陷害身亡,瑛娘被迫嫁給一個大煙鬼,大煙鬼為了煙錢賣掉了瑛孃的三女兒,瑛娘一怒之下放火燒房。入獄,獄中生下兒子。出獄後帶著三個孩子找被賣的三女兒,兵荒馬亂中,孩子們走散了,一連串的生離死別,九死一生,最後瑛娘與大家團圓了。這部劇的一大著墨點,是瑛娘著魔似地要生兒子,生出兒子,是她唯一的人生追求,還有就是卑躬屈膝地見誰跪誰。

一點“精彩”片斷記憶深刻:瑛娘難產,助產婆問是保大人還是保孩子,瑛娘躺那兒抬著頭喊:“保我兒子!我這條賤命算什麼,我一定要給繼宗生出兒子!”

不知為個什麼事,瑛娘謙卑地對丈夫說:“瑛娘不知道怎麼感謝二少爺,以後,瑛娘一定一心一意地伺奉二少爺,儘早給二少爺生出兒子,報答二少爺的大恩大大德。”

女兒被人欺負,二少爺要去出頭 瑛娘攔著說,二少爺,不怪別人,都是咱閨女惹的禍,連二少都說,咱孩子這麼小能惹什麼禍?瑛娘說,二少爺,要怪就怪我吧,怪我生不出兒子。這時鏡頭還是俯視她的,眼瞅著她在乞求。

看觀眾評價,此劇情節狗血,上演一幕接一幕宇宙間上萬億分之一的偶然。但表現女主各種被虐,各種自輕自賤,卻一點都不跑偏。

就是這麼一個恪守“娘道”的人,編劇導演把她的愚昧落後陳腐,打扮成了美德,包裝成了偉大,所以,她贏得了劇中人的喜愛,男人三個四個地愛慕她,甚至有人為愛她不惜害死她丈夫。

哪有什麼批判呢?分明是把腐爛的東西描繪成了鮮花瓣 。

要問怎麼算批判,參考魯迅先生的《祝福》。《祝福》寫於1924年,描寫的年代跟《娘道》相近,女主祥林嫂,也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勤勞善良,命運多舛。丈夫死了,被婆婆賣了,再嫁的賀老六又死了,唯一的兒子被狼叼走了。再回到先前幫工的魯四爺家,曾喜歡她的魯四嬸嫌棄她了。聽從柳媽的指點,花錢去捐了門檻,門檻代表自己讓千人踏萬人跨,以贖自己嫁了兩個男人的罪過。又一個新年來臨,以為洗清了罪過的祥林嫂,歡喜地準備捧起大碗去祭祀,四嬸冷冷的一句“祥林嫂,你放下”,讓祥林嫂如五雷轟頂,她明白自己還是沒有洗清罪過。祥林嫂悲憤地拿著砍刀劈砍她捐的門檻。最後,一生順從了封建禮教的她在新年的祝福聲中倒在了雪花飄零之中。不用有多高的學問,讀者都能體會到作者對封建禮教吃人本質的控訴。

可以參考的作品多了,所有成為名著的文學作品,其中的女主形象,別管什麼年代的,都不會是一味地愚昧,都有作者寄予的對不公平制度的反抗,作家更不可能拿著毒草當鮮花。

說到《娘道》的收視率,有說是中老年婦女撐起來的。對此,我這麼認為:看了,不一定就認為它好。中老年婦女恰是“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那個年代接受的教育,她們自己也是在“男同志能辦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辦得到”的崗位上辛勤拼打過來的,能看得上處處卑躬屈膝的瑛娘?真不見得。一位網友說,她老媽86歲了,“看著這樣粗製爛造的破劇直呼浪費時間,讓我給電視臺寫信,要求編劇和導演給觀眾道歉。”有的電視劇把中老年婦女妖魔化得夠可以的,以至於讓人們不信任她們的智識。

《娘道》這個片名不知道是不是從婦道而來。說到道,就有規範和約束了,劇中說的娘之道是“哺而無求,養而無求,捨命而無求”,就是奉獻所有,一點不求。舊時代說為女是弱,為母則剛,男權社會都給你設計好了,為女自然得弱,馴順,聽話,還要無才便是德。為母允許你剛,舊訓中,寡母如果是為了養孩子,可以再嫁,不為恥。因為,往小了說,你是為丈夫家養育後代,往大了說,是為國家培養人才,這裡為女人留下了可以剛強的出口,但是為了讓女人奉獻 ,而不是給你權利。網友們批評《娘道》過度宣揚母愛,是道德綁架,認為這樣的宣揚是對女性的不尊重,這可能也是評分很低的一個原因。

有評論說:

為娘之道,

並非一味付出而失去自我。

而是做孃的同時,

還保持獨立的人格。

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