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好萊塢是如何諂媚中國的?


美國好萊塢大片,是很多中國觀眾的最愛。但這個好萊塢大片怎樣來到中國的呢?

一、進口大片“分賬制”

中國電影進口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主要由中影負責,以版權買斷形式執行,一次買斷,無後顧之憂。產地以日、歐、蘇、印、巴及其他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出品居多。這些外國電影優點是價格便宜,缺點是多半是舊電影。

1994年,首部以票房分賬方式引進的好萊塢大片《亡命天涯》上映,取得2500萬的票房佳績,也標誌著中國電影市場正式邁入進口“分賬大片”配額。

什麼是電影進口管理配額制,就是國家規定一年能進口多少外國電影,理論上數量大概為64部,主要分為分賬片、批片(買斷片)及部分合拍片。

分賬片即電影版權所有者不賣斷髮行權,委託當地機構代理發行,並事先商定比例,按影片的票房收入分成,以使製片方、發行機構和放映單位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進口影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製片方35%、發行方17%、放映方48%。因國內特殊運營方式,實際好萊塢片方能夠在中國內地拿到的票房分成是總票房的25%(2012年僅為13%)。

二、電影界驚呼“狼來了”

引進在國外已取得高額票房成績的“大片”,這一新政引發了中國電影行業的全面恐慌。

1994年初,北京電影學院數百名學生聯名發表公開信,呼籲“抵制好萊塢”。2月20日,《戲劇電影報》刊發文章《大陸電影面臨致命威脅》,公開將引進外國大片視為大陸電影的首要威脅。4月8日,部分省級電影發行公司聚在天津,聯名簽署了一份《關於當前電影行業機制改革幾個問題的緊急呼籲》,反對引進國外大片。稍後,北京市電影發行公司致函中央某部長,控訴引進外國大片“不利於穩定整個電影行業的軍心,不利於穩定全國市場”。信中還上綱上線說道: “讓美國的影片佔領我們的電影市場,用中國的票款養肥外國的片商,請問,這樣做的人(或公司單位)算不算新生的外國買辦?”在《亡命天涯》上映當天的電影海報上,赫然寫著:“改革年代,激烈爭論,電影市場,風險上映。”“為了電影,為了首都的電影市場,我們問心無愧!” 這樣的宣傳詞,在中國電影史上,可謂空前絕後。

美國好萊塢是如何諂媚中國的?

《亡命天涯》之後,引進的第二部大片《紅番區》,創下了9500萬的票房;第三部大片《真實的謊言》,票房突破了1個億。而當時北京、上海的電影票價尚未超過20元,多數地區未超過10元。

中國首部票房過億的引進大片《真實的謊言》 儘管仍有反對的聲音,在高呼進口大片“跟當年鴉片進中國一樣,是很令人恐怖的”。但從電影院走出來的觀眾,所感慨的卻是:“中國長達40年的進口過時、低檔次廉價電影的歷史,終於過去了。”

三、大片進口額度變化

除了電影界出於自身利益抵制外國進口大片之外,由於電影業不僅僅是一個娛樂行業,也是一個文化產業,更和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潮流、風氣息息相關,所以,很多國家從政治和意識形態高度出發,對進口電影電視劇等文化產品設置了諸多條件和限制。中國電影界也是一樣,這在大片進口額度方面表現的最為明顯。

1995 年,中方採首次採用國際通行的分賬方式,允許每年有 10 部外國電影參與國內的票房分賬,分賬比例為13%。1999 年,中國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對外承諾,將在加入 WTO 後放寬分賬電影進口配額。2001 年,分賬片進口配額擴大到 20 部。這一數字在 2012 達成的諒解備忘錄中增加到 34 部,同時分賬比例也從 13% 提升到 25%。這份備忘錄已經於 2017 年到期。好萊塢原本對達成新協議充滿樂觀,認為能夠進一步擴大引進片的數量,但現在這件事情似乎充滿了變數。

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之下,中國引進電影配額的問題已經作為中美整體貿易談判的一部分被納入考量。這意味著,是否能夠擴大電影配額將取決於中美關係的進展。如果兩國在注入削減貿易逆差、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那麼電影配額問題也就無從談起。

也許,今後再想看到那麼多的好萊塢大片,有點難度了。

四、好萊塢諂媚中國

儘管存在諸多限制,但中國電影市場的龐大,還是令好萊塢羨慕不已,想方設法討好中國,以求進來分得一杯羹。其中最通行的做法,是刪除所謂的敏感因素,插進中國元素,或直接改成“中國特供版”。

有媒體統計了為進入中國而特意修改的十部影片:

《奇異博士》,原漫畫中的至尊魔法師、古一法師,一名來自西藏的男性,被修改成女性凱爾特人。

《鋼鐵俠3》,原漫畫中來自中國的大反派滿大人,改成了一個由真正的反派僱用的演員。同時電影裡也塞滿了各種植入的中國廣告。

《功夫夢》,原影片中是一名美國小子被中國惡霸欺凌的故事,中國版把反派角色的功夫老師鏡頭刪掉了。

《加勒比海盜3》,刪掉了周潤發出演的所有戲份,理由是不允許中國海盜的出現。

《碟中諜3》,刪減了在上海出現曬衣架的畫面,被譏諷沒有烘乾機是一個很敏感的問題。

《美國隊長3:內戰》,出現復仇者聯盟使用Vivo手機的畫面,從保密角度是不太可能發生的。

《X戰警:逆轉未來》,有半個小時的劇情發生在香港,同時中國影星范冰冰也有出鏡。

《環形使者》,影片中一處未來巴黎的取景改成了未來的上海,加入中國演員,目的是希望能被認作與中方的合拍片。

英國《獨立報》於2013年4月發表文章指出“好萊塢患上中國綜合症”:“好萊塢而今在氣喘吁吁地追逐中國電影市場。為贏得生意,好萊塢準備改寫劇本、重新塑造壞人,甚至對整部作品進行移植。”

美國好萊塢是如何諂媚中國的?

中國人可以洋洋得意微微一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