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請讓我出國讀大學!


媽媽,請讓我出國讀大學!

每週末我從學校回家,我爸會和我談論的只有兩件事——“健康”和“學習”。他最常說的話是“你去學習去!” “你看從早晨到現在起,你學了些什麼?” 我在家中談起愛好時,他就會催促:“你先想想學習吧!”

這樣的家長有很多,在面對中國應試教育的強壓下他們不得不如此。但這件事的奇特之處在於,實際上他們並不瞭解你在學習些什麼,也不關心你選擇補習的題目,作業的內容多少。問起他們的要求是很統一的“考好,有一份好的工作。”

這個問題是我去諮詢托福考試時發現的,老師問我:“你父母對申請的學校有什麼要求呢?他們瞭解考試嗎?”我被問得愣住了,過了很久才結結巴巴說 “不,他們不瞭解,但他們希望我考好。” “考好” 多麼寬泛而又嚴苛的要求。

所以當我面對出國費用巨大,備考時間有限的阻礙,重新坐回教室時,我陷入了深思。我問過很多母親,甚至問過我的母親,在孩子出生之前他們希望孩子怎麼樣。幾乎所有的回答都是帶著甜蜜的微笑:“健康,快樂,做個普通人就好。”

但這一點也不容易,我們之中大多數人都被生活推著走,過著並非自己期望的生活,再在心裡安慰自己在未來會有轉機。但並非如此。

這也是真正讓我感覺困惑的原因。

我身旁的人們都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憧憬或目標,這是人類的天性,但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絕大多數都經歷現實的磨礪,被碾得支離破碎。

我父母都是老師,但我母親原不想做老師。她以全阿壩州十三個縣第一的成績考入文廟,後來北師大錄取了她,那是一個畢業包分配工作的年代,她不想做老師且要照顧身體不好的外公,就選了四川本地的大學。大二時,她因成績優異得到去日本留學的機會。但外公生病,她放棄了。那個拿到她空出名額的同學現在擁有一家公司。後來她畢業做了老師,直到今日。我母親很操勞,每天要忙工作,學生,家務,還要照顧家中的老人,養活及教育我,自己也有些健康問題。

但這幾乎是現在社會上大多數家庭中父母的常態,大多數工作者的常態——考上或考不上大學,畢業打工或在單位工作,結婚生子養家養老,四十多歲升職加薪繼續賣力工作,五六十歲退休幫孩子帶孩子。

而我們這一帶是曾經的他們。沒有人想過這樣的生活,這種一輩子工作,眼看夢想變成年輕時的“單純”“輕狂”,再安守本分地現實生活。我敢說他們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未來會如此,但最終卻都變成了這樣——我們的老師們,辦公室寫字樓裡的白領們,年復一年的“跳樓”甩賣的商人,麵館的服務生,甚至學校的清潔工阿姨。

然後再感嘆“現實殘酷,逼得我們如此生活。”


媽媽,請讓我出國讀大學!

實際上還有另外的人生版本。我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從中國政法大學轉到耶魯法學院的21歲女生寫下這樣的感想,她說在那種多元化的平臺上,她的同學們的意識中根本不存在橫向競爭,每個人都早有自己要做的事情,對學業對人生的規劃,只需按照自己的路線走下去,學校鼓勵多元價值觀,引導你探索。

那時我才發現自己的認知有多狹隘。在充斥著分數的學習生活中,我常因為某某某又比我多考幾分而焦慮,擔憂,難入眠。但到頭來我們卻都考個一二流大學,畢業找單位工作,再被現實死死捆住,邊感慨現實,邊希望下一代健康快樂做普通人。何等諷刺!

別看這一切顯得抽象或荒謬,當你靜下來想想,發現自己不在這條路上走嗎?逃避懊惱無用,認清現實才能找到改變的方法。

那個耶魯的女孩的文章中有一段話加粗了,她說真正有著長遠目標和人生規劃的人,早早地度過了迷茫期和探索期,然後就堅定地向著自己的目標按自己的路走下去。他們在很年輕時就認清自己想要什麼,從而突破環境的限制,甚至創造有利自己的環境來實現目標。

這種人和我們的區別在於他們掌控了主動權,而我們被現實外力推著走,所以他們最終接近目標,實現目標,而我們卻在不斷被動接受不情願的變故和人生,再理所應當地把它當做自然。

但我不願意,我希望我到我父母年齡時面對所有事時,能掌握主動權。

我曾通過自招奧數考入市重點西川中學,最後卻因學費貴,選擇了離家500米的棕北中學,在那裡度過了目前記憶中最黑暗的三年。我記得當初抉擇時母親連夜借了幾萬現金,用報紙包好放在我床頭,再勸說我初中好好學習比重點學校重要。如果我當初執拗些,甚至撒潑哭鬧,從西川畢業,估計今日也就不會寫這種文章了。

可惜機會失不再來,學習成績分出的學生等級層層落下,勢不可擋。

也許我們中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麼,怎麼去做,就這麼糊里糊塗地被捲進了這條路,等明白時已晚,早已深陷,動彈不得,只好作罷,隨波逐流。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飽受心靈上的痛苦煎熬。我正走在一條擁擠而又偏離我人生目標的道路上,人群的方向是被制度推著的。

現在我不快樂,和大多數同學一樣我近視,我有久坐帶來的腎結晶,我常胃疼(每週帶的飯菜),我不健康。這些徹底與當初我們的父母所期望的健康快樂相反。但這一切還在繼續,高考完我們就會進入新一輪的無限循環。

我想把這些都講出來,又怕父母會焦慮失望不知所措(他們已付出太多),也怕老師覺得我三觀不正,我怕這是無力的反擊。

但是,我更怕我的顧慮拖延了本可以讓我改變現狀,打破套路的時機。

當代中西方的大學教育都已經極大地偏向器物和技術層面,一般的大學培養學生的方式越來越接近大規模批發畢業生的職業培訓所,完全忽視了大學所應當具有的鼓勵學生重視內心生活,甚至重塑人生觀的功能。

真正屬於精英的人文和素質教育,不是隨時展示的才藝,也不是通向高薪工作的途徑,而是指向一種長遠的人生境界,倡導一種迴向內心的生活方式,要求一個個體對其目標和價值觀做自我拷問和自我回答,並對自我與世界關係進行不斷反思和調適。這樣的人生才不是盲目和隨波逐流的人生。

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對社會對人類創造價值,但透過我們如今的學習我卻只看到了工廠般的生產,真正有用的知識並不多。所以如今精英是對社會承擔責任的一群人,他們在堅實的學術訓練之外,對自我有清醒的認識,學會如何思考和處理專業領域以外的,涉及個人內心平衡,價值選擇,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問題。我們中只有成績最優的人才能有機會進入真正好的,和套路不同的高等平臺,但是這個創造條件的過程十分不易,水漲船高。

而我,再不想這麼糊塗地走下去了,我要打破我人生中這個模式的套路。

所以我寫下這些。

“媽媽,請讓我出國讀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